早安健康

為何日本人愛吃飯,胖子卻很少?白飯多加2物,養出瘦菌還控血糖

國澤純(日本國立醫藥基礎.健康.營養研究所主任)
2024-01-31 14:00:00
319,637
收藏
分享
腸內菌對我們的體質、能力和健康的影響比我們想像中的更深遠,應該很多人會疑惑,所謂「比想像中更深遠的影響」究竟有多廣泛。因此,這裡就把焦點放在多數人都關心的事情──肥胖和過敏性體質、疾病,以及與新冠病毒等傳染病有深切關聯的免疫力──上,來看看腸內菌和腸道對我們的影響,還有我們該如何努力才能從中受惠。

而第一個話題就是「易胖、易瘦」的體質。後面來談談在我們的最新研究中,會影響日本人體型的「瘦菌」。

為什麼日本人常吃白飯,「胖子」卻很少?



請勿設定超過兩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三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五組超連結

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有需求書沒有需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超級連結!!!!!!!!!!!!!!!!!!!!!!!!!!!

測試資料請你複製URLhttps://media-sit.h2u.io/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二○一三年,日本和食入選為聯合國無形文化遺產。其中一個原因是「具有足以支持健康飲食生活的均衡營養」,為全世界奠定了「日本和食有益健康」的印象。

然而另一方面,近年卻出現了「斷醣減肥」「戒碳水減肥」,鼓吹不吃米飯等碳水化合物,於是「包含很多致胖的碳水化合物」的印象,也與日本和食「健康」的印象一起成為大眾根深柢固的觀念。而且肥胖會引發各式各樣的疾病,因此可以說日本和食包含了兩種截然相反的印象。

在這兩個截然不同的印象影響下,日本和食有了重大的變化。即使都稱作「日本和食」,實際菜色也會隨著時代而大幅改變。

舉例來說,「國民營養調查」調查了日本人的蛋白質攝取量變化,指出近年來肉、魚等動物性蛋白質的攝取量,一直多於豆類、豆腐和穀物的植物性蛋白質攝取量。

但是,這個傾向是近幾年才出現的,如果往前追溯,動物性蛋白質的攝取量是在一九七九年,首度超越植物性蛋白質的攝取量。在這之前,日本人攝取的植物性蛋白質都比較多。

再更往前追溯的話,一九六六年日本人對植物性蛋白質的攝取量,是動物性蛋白質的將近兩倍;在戰後的一九四七年,植物性蛋白質的攝取量則是動物性蛋白質的三倍左右。當時,日本人都是從糙米、大麥、紫穗稗和小米等雜糧、豆腐和味噌等大豆食品攝取蛋白質。但這項調查證明了這些食品的攝取量正逐漸減少,這數十年來已轉變成以動物性蛋白質為主。

造成這種現象的背景—在於過去不像現在能隨意取得肉類和魚,也沒有長期保存的條件。每一百公克糙米所含的蛋白質量為六.八公克,比白米的三.五公克還多,但是遠比每一百公克豬里肌肉所含的二○.九公克蛋白質要少。以蛋白質含量來看,肉類的確更豐富。

但是,這並不是造成當時的日本人都骨瘦如柴的原因,他們只是用以穀物為主的碳水化合物來維持體能。

證據就是有一份報告指出,日本人的腸內菌裡可以分解碳水化合物的細菌數量,比其他國家的人要多。這是早稻田大學服部正平教授團隊,在二○一六年的科學期刊《DNA Research》上發表的研究成果,研究分析了一○六人的腸內菌叢,與美國、法國、俄羅斯、中國等共計十一國的國民腸內菌叢平均數據比較。

日本人數量最多的腸內菌是「布勞特氏菌」,雙歧桿菌的數量也比其他國家多。布勞特氏菌的特徵是專吃含有碳水化合物的膳食纖維、抗性澱粉、難消化性寡糖,藉此生成有益我們身體的短鏈脂肪酸。

想斷醣減肥又想養出瘦菌?下一頁看看專家秘訣:白飯加2樣、麵包麵食挑對就行!


「和腸內菌結盟就會瘦」?



如果你很想進行斷醣減肥法,最好連腸內菌的作用也一起考慮進去。

主食是白飯的人,建議在白米裡添加大麥(麥片或糯麥)煮成麥飯,或是添加燕麥。這樣可以攝取到豐富的水溶性膳食纖維,為各個腸內菌提供養分,而且也能減緩醣的吸收速度、抑制血糖上升。

麵包和義大利麵也不要選擇百分百精製小麥製成的,而是改用添加全麥麵粉的產品。如此便能自然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量,將碳水化合物從減肥的大敵變成強大的同伴。

與常吃全麥麵包和義大利麵的歐美國家相比,愛吃白飯的日本人較少從穀物攝取膳食纖維。改吃全麥麵粉或添加大麥的米飯,是與腸內菌融洽共生最有效的第一步。

該如何增加瘦菌──布勞特氏菌?



談到這裡,各位應該都很想知道「要怎樣才能增加布勞特氏菌的比例」吧。

目前效果最好的方法,就是調查自己的飲食內容、避免過與不足。不需要吃特定的食品,而是要評估攝取的營養均衡度,「減少自己攝取太多的食品、彌補不夠的食品」。這種「調整均衡度」的方法是最有效的。

前面談到「不能只吃○○來減肥」,而布勞特氏菌正好與「只吃○○來減肥」徹底相反。這種營養均衡的攝食方法,也有助於活化多種腸內菌。

此外,布勞特氏菌還會製造出能促進代謝的胺基酸,它不單只是會作用於我們身體的「瘦菌」,還會生成短鏈脂肪酸的醋酸、乳酸、琥珀酸,以及屬於抗性澱粉的支鏈澱粉。它也會和其他益菌協調作用,有效改善腸內環境。

而最近的研究發現,布勞特氏菌和雙歧桿菌十分契合,雙歧桿菌從母乳中的寡糖分解出的乳糖和岩藻糖,是布勞特氏菌最愛攝取的養分,所以有助於增加布勞特氏菌。

考慮到這個效果,除了優格裡添加的雙歧桿菌或乳酸菌等菌種以外,布勞特氏菌或許也算是一種腸活必備的全新益菌。

本文摘自《腸理:一直困擾你的健康問題,都和腸內環境有關》/國澤純(日本國立醫藥基礎.健康.營養研究所主任)/如何出版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收藏
分享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