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安健康/蔡逸姍醫師】重點:
宣導:不是所有紅疹都要去急診(請看內文)
我疑似有新冠肺炎紅疹時怎麼辦?
宣導:不是所有紅疹都要去急診(請看內文)
- 有其他症狀(發燒、乾咳、腹瀉、咽喉痛)+皮膚紅疹(水泡、麻疹樣、蕁麻疹、小出血點)→急診(並告知高度風險)
- 無其他症狀+皮膚紅疹(水泡、麻疹樣、新發蕁麻疹、小出血點)+可能接觸史→急診
- 無其他症狀+皮膚紅疹(水泡、麻疹樣、新發蕁麻疹、小出血點)+無接觸史→皮膚科門診
- 無其他症狀+以前有蕁麻疹、最近又發作+無接觸史→皮膚科門診
- 無其他症狀+以前有蕁麻疹、最近又發作+有接觸史→自主居家隔離觀察是否有其他症狀
- 無其他症狀+凍瘡樣趾→自主居家隔離,通知可能接觸過的人。
請勿設定超過兩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三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五組超連結
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有需求書沒有需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超級連結!!!!!!!!!!!!!!!!!!!!!!!!!!!
測試資料請你複製URLhttps://media-sit.h2u.io/
以上內容可以看:第一張照片手繪圖說明下一步!

勿慌亂就醫,造成醫療系統過勞崩潰。
根據2021年英國皮膚科期刊(BJD)發布的論文指出,新冠肺炎病毒感染有17%最早的症狀是皮膚長紅疹,而有21%患者,紅疹是他們唯一的表現症狀。
麻省總醫院也在《美國皮膚醫學期刊》提出31國716人研究發現12%病人最先病徵為皮膚紅疹!
這有甚麼重要性呢?作者希望在懷疑新冠病毒感染時要將皮疹納入診斷清單,而且皮疹出現的時間較長,病人也比較容易自己觀察的到,就可以提高新冠病毒診斷率,減少可能傳播風險。
有哪些是新冠肺炎病毒感染時可能出現的紅疹呢?可以看第二張照片比較清楚。

在這兩年中皮膚科醫師發布的論文大致將紅疹分為6類(有的是5類或7類,不過簡單記6類就好)
引用ABC7News 的照片,說明如下:
蕁麻疹 urticaria
膨起的紅疹,通常持續五天。不過很多原因都會造成蕁麻疹,例如吃某些食物過敏起的蕁麻疹,外觀上實在無法與新冠肺炎蕁麻疹做區分。
但這對臨床醫師比較重要,美國曾有一位5歲西班牙裔的小女孩就是蕁麻疹為起始表現,當時她就醫時除了蕁麻疹,沒有其他發燒咳嗽表現。也就是說要提高警覺。
為什麼新冠肺炎病毒會造成蕁麻疹?和乾咳的機轉很像,主要是病毒會和ACE2結合,增加bradykinin。甚至造成血管神經性水腫。
還有哪些皮膚問題也可能跟新冠病毒有關?下一頁看看皮膚科醫師的更多說明
凍瘡樣病灶 pernio_like lesions
大約20%患者是凍瘡樣病灶。比較特別的就是這種紅疹,通常患者為小孩或年輕人。
在手指或腳趾(比較常在腳趾)會有紅色或紫色的疹子,有時指頭會水腫,也可能有水泡。通常會痛。一般持續14天左右。
而真正的凍瘡通常發生在冬天寒冷的天氣,會痛會癢。新冠肺炎病毒感染的病人很多都是在較溫暖的天氣發生症狀,而且過去他們可能也沒有凍瘡的病史。出現這種病灶的患者通常預後較好,有時幾乎完全沒有症狀。
凍瘡樣病灶通常出現在疾病的尾聲,所以這類病患PCR和血液檢查通常都會呈現陰性,但皮膚切片檢查會發現血管內皮細胞有病毒的蹤跡。
在網路上有大量的照片,可以打關鍵字新冠腳趾(英文 covidtoes)就會出現很多參考照片。如果你發現你有新冠腳趾,大概疾病已經「告一段落」,但你可能要想一下你前陣子有哪些密切接觸的人,有風險你可能已傳播病毒給他們了。


圖說/新冠腳趾(COVID toe)又紅又紫、略微水腫的腳趾,局部有水泡。
麻疹樣(斑丘疹) morbilliform
紅色細細碎碎小小的疹子,大多在軀幹。和麻疹的紅疹很像,所以叫麻疹樣。
但這個紅疹和其他病毒疹(例如HIV或登革熱)都很類似,不太具有特異性。很難作為診斷的標準,但可以做為輔助。通常這種皮疹的患者病情預後是中等的,也要和藥物引起的藥物疹做區分。
網狀青斑 retiform purpura
大約6%患者是這種病灶,呈現暗紅色或紫色的網狀圖案,可能在四肢或臀部。
這類患者通常「病情比較嚴重」,大多是「老人」,伴有凝血功能異常或血管病變,幾乎100%都要住院。預後通常較差。要注意和一般正常人(例如年輕女性或小孩)生理性的大理石狀皮斑(cutis marmorata)做區分。
如果是本來在冷環境就會皮膚呈現大理石樣花斑紅白交錯的人,也就是以前就有這種體質,就不是我們說的這個新冠肺炎病毒網狀青斑的狀況。
水泡 vesicular
小顆的、大多單一時期的水泡。和水痘不一樣,水痘的水泡呈現多個時期(新長的、乾掉的、結痂的)。分布在軀幹或四肢。水泡病灶通常都出現在新冠肺炎病毒感染的疾病的早期。
小出血點 petechiae
這種小小紅紫色的小點點,用力壓是不會消退的。
結論
後記:有關新冠肺炎病毒感染的論文相當快速更新,身為皮膚科醫師,並不是要造成恐慌或是增加同業醫師行醫困擾。而是要提醒民眾和醫師新冠肺炎紅疹之重要性。也感謝 Tobanis Chang提供建議民眾就醫建議!
本文持續更新修改。望皮膚科醫生能在這場人與病毒的戰役中盡一份心力。
作者簡介:皮膚科蔡逸姍醫師,京硯聯合診所醫師。專長:一般皮膚病 / 兒童皮膚病、醫學美容及雷射治療、藥妝品諮詢。皮膚科蔡逸姍醫師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勿慌亂就醫,造成醫療系統過勞崩潰。
根據2021年英國皮膚科期刊(BJD)發布的論文指出,新冠肺炎病毒感染有17%最早的症狀是皮膚長紅疹,而有21%患者,紅疹是他們唯一的表現症狀。
麻省總醫院也在《美國皮膚醫學期刊》提出31國716人研究發現12%病人最先病徵為皮膚紅疹!
這有甚麼重要性呢?作者希望在懷疑新冠病毒感染時要將皮疹納入診斷清單,而且皮疹出現的時間較長,病人也比較容易自己觀察的到,就可以提高新冠病毒診斷率,減少可能傳播風險。
有哪些是新冠肺炎病毒感染時可能出現的紅疹呢?可以看第二張照片比較清楚。

在這兩年中皮膚科醫師發布的論文大致將紅疹分為6類(有的是5類或7類,不過簡單記6類就好)
引用ABC7News 的照片,說明如下:
蕁麻疹 urticaria
膨起的紅疹,通常持續五天。不過很多原因都會造成蕁麻疹,例如吃某些食物過敏起的蕁麻疹,外觀上實在無法與新冠肺炎蕁麻疹做區分。
但這對臨床醫師比較重要,美國曾有一位5歲西班牙裔的小女孩就是蕁麻疹為起始表現,當時她就醫時除了蕁麻疹,沒有其他發燒咳嗽表現。也就是說要提高警覺。
為什麼新冠肺炎病毒會造成蕁麻疹?和乾咳的機轉很像,主要是病毒會和ACE2結合,增加bradykinin。甚至造成血管神經性水腫。
還有哪些皮膚問題也可能跟新冠病毒有關?下一頁看看皮膚科醫師的更多說明
凍瘡樣病灶 pernio_like lesions
大約20%患者是凍瘡樣病灶。比較特別的就是這種紅疹,通常患者為小孩或年輕人。
在手指或腳趾(比較常在腳趾)會有紅色或紫色的疹子,有時指頭會水腫,也可能有水泡。通常會痛。一般持續14天左右。
而真正的凍瘡通常發生在冬天寒冷的天氣,會痛會癢。新冠肺炎病毒感染的病人很多都是在較溫暖的天氣發生症狀,而且過去他們可能也沒有凍瘡的病史。出現這種病灶的患者通常預後較好,有時幾乎完全沒有症狀。
凍瘡樣病灶通常出現在疾病的尾聲,所以這類病患PCR和血液檢查通常都會呈現陰性,但皮膚切片檢查會發現血管內皮細胞有病毒的蹤跡。
在網路上有大量的照片,可以打關鍵字新冠腳趾(英文 covidtoes)就會出現很多參考照片。如果你發現你有新冠腳趾,大概疾病已經「告一段落」,但你可能要想一下你前陣子有哪些密切接觸的人,有風險你可能已傳播病毒給他們了。


圖說/新冠腳趾(COVID toe)又紅又紫、略微水腫的腳趾,局部有水泡。
麻疹樣(斑丘疹) morbilliform
紅色細細碎碎小小的疹子,大多在軀幹。和麻疹的紅疹很像,所以叫麻疹樣。
但這個紅疹和其他病毒疹(例如HIV或登革熱)都很類似,不太具有特異性。很難作為診斷的標準,但可以做為輔助。通常這種皮疹的患者病情預後是中等的,也要和藥物引起的藥物疹做區分。
網狀青斑 retiform purpura
大約6%患者是這種病灶,呈現暗紅色或紫色的網狀圖案,可能在四肢或臀部。
這類患者通常「病情比較嚴重」,大多是「老人」,伴有凝血功能異常或血管病變,幾乎100%都要住院。預後通常較差。要注意和一般正常人(例如年輕女性或小孩)生理性的大理石狀皮斑(cutis marmorata)做區分。
如果是本來在冷環境就會皮膚呈現大理石樣花斑紅白交錯的人,也就是以前就有這種體質,就不是我們說的這個新冠肺炎病毒網狀青斑的狀況。
水泡 vesicular
小顆的、大多單一時期的水泡。和水痘不一樣,水痘的水泡呈現多個時期(新長的、乾掉的、結痂的)。分布在軀幹或四肢。水泡病灶通常都出現在新冠肺炎病毒感染的疾病的早期。
小出血點 petechiae
這種小小紅紫色的小點點,用力壓是不會消退的。
結論
- 如果發現自己曾有接觸史,再加上身上出現「不明紅疹」,有合併發燒、腹瀉、乾咳等,就要馬上就醫。
- 輕症者,例如有上述手腳指凍瘡樣病灶,要通知14-21天內接觸的人。
- 若本來就已經存在的皮膚病,先不必擔心是新冠肺炎病毒感染造成的紅疹。
- 皮疹只能作為輔助診斷,但可作為民眾自主觀察、提高警覺的好工具。
- 基層皮膚科醫師也須謹慎,以皮疹為單一症狀就醫之患者,仍有可能為新冠肺炎病毒患者。
- 民眾保持量好社交距離,提升自我免疫力為重要原則。
後記:有關新冠肺炎病毒感染的論文相當快速更新,身為皮膚科醫師,並不是要造成恐慌或是增加同業醫師行醫困擾。而是要提醒民眾和醫師新冠肺炎紅疹之重要性。也感謝 Tobanis Chang提供建議民眾就醫建議!
本文持續更新修改。望皮膚科醫生能在這場人與病毒的戰役中盡一份心力。
作者簡介:皮膚科蔡逸姍醫師,京硯聯合診所醫師。專長:一般皮膚病 / 兒童皮膚病、醫學美容及雷射治療、藥妝品諮詢。皮膚科蔡逸姍醫師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