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安健康/黃雅芬報導】膽固醇過高已經是大家熟悉的健康警訊,但可別以為膽固醇只有肥胖者會過高,不肥胖者也可能有膽固醇過高的問題。膽固醇過高,會增加心血管疾病及罹患中風的風險;過低則會讓抵抗力下降,剛剛好就好!
膽固醇是什麼?
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U.S. National Library of Midicine)衛教資訊網站「MedlinePlus」指出,膽固醇(choleterol)是一種蠟質、如同脂肪一般的物質,在人體全身細胞都能發現。膽固醇也是人體製造荷爾蒙、維生素D、消化酵素等物質的原料。
膽固醇是什麼?
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U.S. National Library of Midicine)衛教資訊網站「MedlinePlus」指出,膽固醇(choleterol)是一種蠟質、如同脂肪一般的物質,在人體全身細胞都能發現。膽固醇也是人體製造荷爾蒙、維生素D、消化酵素等物質的原料。
請勿設定超過兩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三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五組超連結
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有需求書沒有需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超級連結!!!!!!!!!!!!!!!!!!!!!!!!!!!
測試資料請你複製URLhttps://media-sit.h2u.io/
血中膽固醇過高時,膽固醇會與血中其他物質結合,形成斑塊(plaque),並附著在動脈壁中,堆積久了就會形成「動脈粥狀硬化(atherosclerosis)」,並可能導致冠狀動脈疾病、使冠狀動脈管徑狹窄甚至阻塞。
(單位:毫克(mg)/分升(dl))(資料來源:MedlinePlus)
正常值:一般來說,血中總膽固醇若超過240mg/dl,即表示膽固醇過高。
另一種診斷依據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正常值應小於160mg/d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正常值應大於35mg/dl。如果LDL超過160mg/dl時,則表示膽固醇過高。當HDL低於35mg/dl時,即需進一步檢查。
脂肪需要與蛋白質結合才能被血液運送,稱為「脂蛋白」(lipoproteins)。而不同種類的脂蛋白也有不同用途:
一般稱膽固醇的分類,有低密度膽固醇與高密度膽固醇:
低密度膽固醇與其他物質,會共同在血管中形成斑塊;當動脈中堆積過多的斑塊時,容易導致斑塊破裂、並在表面形成血栓。此外,附著在冠狀動脈中的斑塊與血栓,也會使血管變硬、變窄,過大的血栓會阻塞冠狀動脈的血流,導致心臟無法獲得足夠的含氧血液,引起胸痛甚至心臟病發作。
除了冠狀動脈,身體其他部位的動脈也可能有斑塊堆積,包括供應大腦與四肢血液的動脈,引起頸動脈狹窄或阻塞、中風、周邊動脈疾病等。
膽固醇過高,會增加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病變及腦中風罹患率等。
膽固醇過高通常無明顯徵狀,許多人膽固醇過高很多年,但都無自覺症狀。美國國家心肺血液研究所(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資料指出,膽固醇過高不會導致特定症狀,但血膽固醇值超高的人,皮膚可能會出現黃色瘤(xanthomas),或是眼睛角膜周圍出現白色環狀(corneal arcus)。
你是膽固醇過高的危險族群嗎?膽固醇過高容易引發心臟疾病危機,下一頁一起揪出危險因子!
造成膽固醇偏高的原因很多,遺傳、老化與天生活型態都是可能的因素。若年紀輕有膽固醇偏高的問題,可能是遺傳基因。而隨著年齡增長,膽固醇合成與代謝的能力會下降,因而造成膽固醇增加。生活型態,如:飲食習慣及運動習慣是主要的危險因素。
美國梅約診所(Mayo Clinic)資料指出,可能影響低密度膽固醇的因素包括:
膽固醇是修復細胞膜、負責身體結構與運作及合成荷爾蒙的先趨物質,如果膽固醇過低,身體容易疲累、細胞的建構能力較弱,抵抗力就會變差。
降低膽固醇的方法,下一頁一定要筆記!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膽固醇標準值
項目 | 總膽固醇 | 低密度膽固醇 | 高密度膽固醇 |
最佳值 | 100以下 | 60以上 | |
正常值 | 200以下 | 100~129 | 40~59 |
偏高/偏低 | 200~239 | 130~159 | 40以下 |
過高/過低 | 240以上 | 160~189(過高) 190以上(極高) |
正常值:一般來說,血中總膽固醇若超過240mg/dl,即表示膽固醇過高。
另一種診斷依據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正常值應小於160mg/d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正常值應大於35mg/dl。如果LDL超過160mg/dl時,則表示膽固醇過高。當HDL低於35mg/dl時,即需進一步檢查。
膽固醇有哪些類型?
脂肪需要與蛋白質結合才能被血液運送,稱為「脂蛋白」(lipoproteins)。而不同種類的脂蛋白也有不同用途:
- 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也被稱為好膽固醇,負責將全身的膽固醇運回肝臟,再由肝臟排除多餘的膽固醇。
- 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也稱為壞膽固醇,過高的LDL值會導致斑塊在動脈中堆積,負責運送膽固醇。
- 極低密度脂蛋白(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VLDL):也被認為是壞膽固醇,同樣會使動脈中堆積斑塊,但主要是負責運送三酸甘油酯。
一般稱膽固醇的分類,有低密度膽固醇與高密度膽固醇:
- 低密度膽固醇:被稱為「壞」的膽固醇,所以愈低愈好。低密度膽固醇因黏稠、流動性慢,會累積黏附在血管壁上而造成血管硬化現象。
-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被稱為「好」的膽固醇,所以愈高愈好。高密度膽固醇因在血液中流動性較快,因此扮演著身體清道夫的角色。
膽固醇過高會怎樣?對身體有什麼影響?
低密度膽固醇與其他物質,會共同在血管中形成斑塊;當動脈中堆積過多的斑塊時,容易導致斑塊破裂、並在表面形成血栓。此外,附著在冠狀動脈中的斑塊與血栓,也會使血管變硬、變窄,過大的血栓會阻塞冠狀動脈的血流,導致心臟無法獲得足夠的含氧血液,引起胸痛甚至心臟病發作。
除了冠狀動脈,身體其他部位的動脈也可能有斑塊堆積,包括供應大腦與四肢血液的動脈,引起頸動脈狹窄或阻塞、中風、周邊動脈疾病等。
膽固醇過高,會增加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病變及腦中風罹患率等。
膽固醇過高的症狀與徵兆
膽固醇過高通常無明顯徵狀,許多人膽固醇過高很多年,但都無自覺症狀。美國國家心肺血液研究所(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資料指出,膽固醇過高不會導致特定症狀,但血膽固醇值超高的人,皮膚可能會出現黃色瘤(xanthomas),或是眼睛角膜周圍出現白色環狀(corneal arcus)。
你是膽固醇過高的危險族群嗎?膽固醇過高容易引發心臟疾病危機,下一頁一起揪出危險因子!
膽固醇過高原因:遺傳、老化與生活型態
造成膽固醇偏高的原因很多,遺傳、老化與天生活型態都是可能的因素。若年紀輕有膽固醇偏高的問題,可能是遺傳基因。而隨著年齡增長,膽固醇合成與代謝的能力會下降,因而造成膽固醇增加。生活型態,如:飲食習慣及運動習慣是主要的危險因素。
美國梅約診所(Mayo Clinic)資料指出,可能影響低密度膽固醇的因素包括:
- 飲食習慣不佳:
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指出,含有過多飽和脂肪或反式脂肪的飲食型態,容易提高低密度膽固醇值,並可能傷害健康。飽和脂肪常見於動物性油脂,反式脂肪則常用於市售餅乾、微波爆米花等加工食品中。此外紅肉、全脂乳品等膽固醇含量較高的食物,也可能對低密度膽固醇值造成影響。 - 肥胖:
身體質量指數(BMI)大於30的過重、肥胖者,是低密度膽固醇超標的風險族群。 - 運動不足:
運度能夠增加身體的高密度膽固醇;同時,由於組成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物質體積會增加,也能使得低密度膽固醇對身體的傷害變小。 - 吸菸:
吸菸會傷害血管,導致血管容易堆積脂肪斑塊;且吸菸也會降低高密度膽固醇。 - 年齡增加:
由於人體中的物質與功能會隨著年齡變化,年紀較大的人比較不容易從身體中排除有害的低密度膽固醇。 - 糖尿病:
高血糖會導致極低密度脂蛋白(very-low-density lipoprotein)增加,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減少。此外過高的血糖本身也會對血管造成傷害。
哪些人容易膽固醇過高?膽固醇過高的高危險群
- 家中有高脂症、高血壓、動脈硬化或心臟血管疾病的病史。
- 常處於高壓力、易緊張的情況。
- 飲食從不節制,愛吃大魚大肉、且不運動。
膽固醇過低也會影響健康
膽固醇是修復細胞膜、負責身體結構與運作及合成荷爾蒙的先趨物質,如果膽固醇過低,身體容易疲累、細胞的建構能力較弱,抵抗力就會變差。
降低膽固醇的方法,下一頁一定要筆記!
膽固醇過高怎麼改善、治療?降低膽固醇的方法
- 飲食:根據美國農業部發布的「2015-2020飲食指南」(2015-2020 Dietary Guidelines),對心臟有益的飲食需要減少飽和脂肪與反式脂肪的攝取,而多吃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魚類與植物油,則有助降低血膽固醇值與心血管疾病風險。
治療型生活型態改變飲食建議(Therapeutic Lifestyle Changes diet)與得舒飲食計畫(DASH Eating Plan)都有助於降低LDL膽固醇值,同時也建議患者多吃全穀類與蔬果,減少精緻碳水化合物、添加糖的攝取。 - 運動:研究顯示,運動有助降低壞膽固醇與三酸甘油酯,並增加好膽固醇,因此建議患者與醫師討論適合的運動方案。
- 維持健康體重:過重或肥胖的高膽固醇患者,可以藉由控制體重改善健康。研究顯示,肥胖、過重的成年人在減掉3~5%的體重之後,壞膽固醇有所下降,同時好膽固醇也上升。建議的減重幅度為6個月減少5~10%的體重。
- 管理壓力:研究指出,慢性壓力也可能增加壞膽固醇並減少好膽固醇。
- 戒菸。
- 藥物
- 史他汀(statin):能抑制肝臟合成膽固醇。
- PCSK9抑制劑:抑制肝臟中壞膽固醇受體的分解,幫助清除血液中的壞膽固醇。
- 膽酸結合劑:阻止膽酸再吸收、促進膽固醇轉化成膽酸,有助降低血漿膽固醇。
- Ezetimibe:防止小腸吸收膳食膽固醇。
- Fibrates:促進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排出。
- Lomitapide:防止肝臟將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釋放到血液中,只用於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患者。
- Mipomersen:降低血液中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含量,只用於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患者。
- 菸鹼酸(niacin/nicotinic acid):降低壞膽固醇與三酸甘油脂,提升好膽固醇。
- 低密度脂蛋白去除術(Lipoprotein Apheresis):用於部分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患者,類似血液透析的過程,藉由機器濾除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