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安健康/黃斌洋(柏登牙醫診所院長)】我曾經幫很多長輩處理過牙齒問題。坦白說,會主動發現自己的牙齒出了狀況,並願意花錢處理的,非常有限。幸好,有不少貼心的年輕人察覺老人家的情況後,會積極帶他們來看診。
八十多歲的王奶奶就是由兒子帶來的。當時,兒子發現母親只能吃軟質食物,而且胃口愈來愈差,身體愈來愈不好,於是便帶著媽媽來找我看診。
果然,問題出在口腔。王奶奶的牙齒咬合平面完全不對,上下牙齒也互相錯開,這不但降低了她牙齒的咀嚼功能,也進而對健康帶來負面影響。
八十多歲的王奶奶就是由兒子帶來的。當時,兒子發現母親只能吃軟質食物,而且胃口愈來愈差,身體愈來愈不好,於是便帶著媽媽來找我看診。
果然,問題出在口腔。王奶奶的牙齒咬合平面完全不對,上下牙齒也互相錯開,這不但降低了她牙齒的咀嚼功能,也進而對健康帶來負面影響。
請勿設定超過兩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三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五組超連結
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有需求書沒有需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超級連結!!!!!!!!!!!!!!!!!!!!!!!!!!!
測試資料請你複製URLhttps://media-sit.h2u.io/
說到健康與消化系統,很多人會馬上聯想到食道、胃、腸,卻忘了口腔才是消化系統的第一關。人體的一連串消化活動,從進食開始,經過咀嚼、分泌唾液、吞嚥,接著食團才進入食道,來到胃、腸,讓身體吸收分解食物後得到的養分。所以,想擁有健全的消化功能,絕對不能忽略口腔所扮演的角色。
現在,就讓我們先從咀嚼看起。
醫學上有所謂「用進廢退」的說法,也就是說,人體器官基本上是用得愈多,愈能強化它的功能,用得愈少愈退化。比方說,適度做重訓,能提高骨頭密度,讓骨骼變得強韌。反之,能坐就不站、能躺就不坐,以為這樣是愛惜身體,實際上只會讓骨頭密度下降。
牙齒也一樣,有牙堪嚼直須嚼,莫待無牙空恨之。一定要善用咀嚼的能力,若牙齒有問題也要盡快處理,別讓咀嚼力打折扣。
在咀嚼上,每顆牙齒都有它無可取代的功能。舉例來說,門牙如同菜刀,可以切碎食物;犬牙負責撕裂較大肉塊;小臼齒到大臼齒則能把食物從大磨到小。所以,我們應當盡量保留每顆牙齒。
「80/20」觀念由日本提出,WHO緊接著跟進推廣,現在,台灣也有愈來愈多人關注。重視口腔健康固然是件好事,不過在此我想提醒一點,雖然至少保存20顆自然牙是應該努力的目標,但千萬不要只想著照顧好前排的20顆牙,而忽略了後牙,因為後牙在咀嚼上有前牙無法取代的重要功能。
舉例來說,如果缺的是犬牙後面的第一大臼齒,必定會讓咀嚼力大打折扣。就像我們用剪刀剪不好剪的物品時,會以剪刀螺絲前面的三分之一處來剪,因為這個位置的咬合力最強。如果把上下顎想成一把剪刀,這個最好剪的位置正好就是第一大臼齒。事實上,光是上下左右這4顆第一大臼齒,就承受了60%的咬合力。
每顆牙齒都是咀嚼團隊中不可或缺的一員,只要它們都能發揮功能,將食物咀嚼得細碎,我們的消化系統就能維持很好的功能。小時候長輩之所以不斷告訴我們吃飯時要「細嚼慢嚥」,除了因為這樣看起來得體有禮,也因為它有助消化。
在細嚼慢嚥的過程中,牙齒會將食物撕裂、研磨成適合吞嚥的大小與軟度,如此,食物滑入食道、進入胃部的消化過程就會變得更加順暢。
牙口不好無法細嚼慢嚥,不只是吃東西選擇變少而已!下一頁跟著影片學更多鍛鍊強健口腔的方法吧
那麼,什麼樣的人無法細嚼慢嚥?我想,除了急性子的人急著想把東西吃完,牙齒不好的人應該也無法做到細嚼慢嚥。牙齒不好,無法費力咀嚼,很自然會下意識的把消化工作都丟給腸胃。所以,我們經常發現牙齒不好的人,消化功能也必定堪憂。
反過來說,經常出現胃酸過多、胃食道逆流等毛病的人,可以留意是否沒有善用咀嚼來完成消化的第一步。
如果是個性太急,就必須放慢進食節奏;如果是因為咀嚼時,總覺得牙齒似乎哪裡不太對勁,或是某一側牙齒沒那麼好用,最好到牙科去檢查一下。或許,解決你腸胃問題的關鍵就在牙齒。
無法善用咀嚼力的人,除了容易狼吞虎嚥外,飲食上也會偏向精緻化。
由於資訊發達,現代人對健康飲食的原則都略知一二。但知易行難,有些人牙齒不好,自然會選擇好咀嚼的食物,例如白飯和糙米飯,他們通常會選白飯;乾飯和稀飯,稀飯總是雀屏中選;五穀雜糧麵包和蛋糕擺面前,他們多半會拿起蛋糕。正是由於牙齒這個咀嚼工具沒那麼好用,導致他們傾向選擇口感偏軟爛,不必費力就能食用的精緻食物。
遺憾的是,精緻食物幾乎都是高升糖指數食物(即高GI食物),攝取後,容易導致血糖快速上升與血糖震盪,讓血糖一整天都處於不穩定的狀態,也比較容易造成胰島素阻抗,最後演變成糖尿病。
要預防口腔衰弱,除了做好口腔清潔、仔細照顧每顆牙齒,並每天抽空做口腔肌肉訓練外,還有一些簡單的小方法。例如,唱歌就是一個能活動口腔肌肉、促進唾液分泌,又有助紓壓的活動。此外,餐後嚼一顆無糖口香糖也不錯。尤其是對口腔肌肉開始無力,或是比較少吃硬質食物的長輩來說,嚼食口香糖不失為一個方便又有效的鍛鍊。不過,嚼食口香糖須適度,每次餐後嚼個5到10分鐘即可,切莫為了鍛鍊咀嚼肌,而造成顳顎關節的負擔。
要特別注意的是,如果顳顎關節本來就不太健康,過度嚼食口香糖對它而言就猶如負重跳繩,可能會造成傷害。
我自己整理了一套預防及改善口腔衰弱的訓練方式,並拍成影片。請讀者一定要跟著影片練習。
本文摘自《醫口咬定你的健康:暖男牙醫告訴你,記得牢、睡得好、不顯老的秘密》/黃斌洋(柏登牙醫診所院長)/天下生活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現在,就讓我們先從咀嚼看起。
咀嚼力會直接影響腸胃功能
醫學上有所謂「用進廢退」的說法,也就是說,人體器官基本上是用得愈多,愈能強化它的功能,用得愈少愈退化。比方說,適度做重訓,能提高骨頭密度,讓骨骼變得強韌。反之,能坐就不站、能躺就不坐,以為這樣是愛惜身體,實際上只會讓骨頭密度下降。
牙齒也一樣,有牙堪嚼直須嚼,莫待無牙空恨之。一定要善用咀嚼的能力,若牙齒有問題也要盡快處理,別讓咀嚼力打折扣。
在咀嚼上,每顆牙齒都有它無可取代的功能。舉例來說,門牙如同菜刀,可以切碎食物;犬牙負責撕裂較大肉塊;小臼齒到大臼齒則能把食物從大磨到小。所以,我們應當盡量保留每顆牙齒。
「80/20」觀念由日本提出,WHO緊接著跟進推廣,現在,台灣也有愈來愈多人關注。重視口腔健康固然是件好事,不過在此我想提醒一點,雖然至少保存20顆自然牙是應該努力的目標,但千萬不要只想著照顧好前排的20顆牙,而忽略了後牙,因為後牙在咀嚼上有前牙無法取代的重要功能。
舉例來說,如果缺的是犬牙後面的第一大臼齒,必定會讓咀嚼力大打折扣。就像我們用剪刀剪不好剪的物品時,會以剪刀螺絲前面的三分之一處來剪,因為這個位置的咬合力最強。如果把上下顎想成一把剪刀,這個最好剪的位置正好就是第一大臼齒。事實上,光是上下左右這4顆第一大臼齒,就承受了60%的咬合力。
每顆牙齒都是咀嚼團隊中不可或缺的一員,只要它們都能發揮功能,將食物咀嚼得細碎,我們的消化系統就能維持很好的功能。小時候長輩之所以不斷告訴我們吃飯時要「細嚼慢嚥」,除了因為這樣看起來得體有禮,也因為它有助消化。
在細嚼慢嚥的過程中,牙齒會將食物撕裂、研磨成適合吞嚥的大小與軟度,如此,食物滑入食道、進入胃部的消化過程就會變得更加順暢。
牙口不好無法細嚼慢嚥,不只是吃東西選擇變少而已!下一頁跟著影片學更多鍛鍊強健口腔的方法吧
那麼,什麼樣的人無法細嚼慢嚥?我想,除了急性子的人急著想把東西吃完,牙齒不好的人應該也無法做到細嚼慢嚥。牙齒不好,無法費力咀嚼,很自然會下意識的把消化工作都丟給腸胃。所以,我們經常發現牙齒不好的人,消化功能也必定堪憂。
反過來說,經常出現胃酸過多、胃食道逆流等毛病的人,可以留意是否沒有善用咀嚼來完成消化的第一步。
如果是個性太急,就必須放慢進食節奏;如果是因為咀嚼時,總覺得牙齒似乎哪裡不太對勁,或是某一側牙齒沒那麼好用,最好到牙科去檢查一下。或許,解決你腸胃問題的關鍵就在牙齒。
牙齒不好,糖尿病往往跟著來
無法善用咀嚼力的人,除了容易狼吞虎嚥外,飲食上也會偏向精緻化。
由於資訊發達,現代人對健康飲食的原則都略知一二。但知易行難,有些人牙齒不好,自然會選擇好咀嚼的食物,例如白飯和糙米飯,他們通常會選白飯;乾飯和稀飯,稀飯總是雀屏中選;五穀雜糧麵包和蛋糕擺面前,他們多半會拿起蛋糕。正是由於牙齒這個咀嚼工具沒那麼好用,導致他們傾向選擇口感偏軟爛,不必費力就能食用的精緻食物。
遺憾的是,精緻食物幾乎都是高升糖指數食物(即高GI食物),攝取後,容易導致血糖快速上升與血糖震盪,讓血糖一整天都處於不穩定的狀態,也比較容易造成胰島素阻抗,最後演變成糖尿病。
預防口腔衰弱的小方法
要預防口腔衰弱,除了做好口腔清潔、仔細照顧每顆牙齒,並每天抽空做口腔肌肉訓練外,還有一些簡單的小方法。例如,唱歌就是一個能活動口腔肌肉、促進唾液分泌,又有助紓壓的活動。此外,餐後嚼一顆無糖口香糖也不錯。尤其是對口腔肌肉開始無力,或是比較少吃硬質食物的長輩來說,嚼食口香糖不失為一個方便又有效的鍛鍊。不過,嚼食口香糖須適度,每次餐後嚼個5到10分鐘即可,切莫為了鍛鍊咀嚼肌,而造成顳顎關節的負擔。
要特別注意的是,如果顳顎關節本來就不太健康,過度嚼食口香糖對它而言就猶如負重跳繩,可能會造成傷害。
我自己整理了一套預防及改善口腔衰弱的訓練方式,並拍成影片。請讀者一定要跟著影片練習。
本文摘自《醫口咬定你的健康:暖男牙醫告訴你,記得牢、睡得好、不顯老的秘密》/黃斌洋(柏登牙醫診所院長)/天下生活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