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安健康/蔡經謙報導】近日食物中毒案例頻傳,除了有兒童吃冰吃出血便、腎衰竭外,還有越南法國麵包業者食物因被沙門氏桿菌等細菌汙染,造成500多人食物中毒。事實上,微生物繁殖是食品腐敗、食物中毒的主因,食藥署日前公佈了包括脫水、煙燻等4種讓食物不腐敗的作法,原理就是透過限制微生物生長,有效延長食物保存期限,不過營養師也提醒,若過度食用脫水和煙燻食物,對身體恐有不利影響,甚至致癌風險。
食藥署指出,食品中可供微生物使用的水分含量(水活性)越高,越有利微生物繁殖,可降低水活性的常見作法為:
透過烘烤、鹽漬、糖漬降低水分!留意蔬果乾、蜜餞等食材的鈉、糖含量
食藥署指出,食品中可供微生物使用的水分含量(水活性)越高,越有利微生物繁殖,可降低水活性的常見作法為:
請勿設定超過兩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三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五組超連結
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有需求書沒有需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超級連結!!!!!!!!!!!!!!!!!!!!!!!!!!!
測試資料請你複製URLhttps://media-sit.h2u.io/
- 烘烤或凍乾:做成乾貨、果乾和肉乾等。
- 添加鹽、糖:提高滲透壓使食品脫水,例如醬菜、蜜餞等。
脫水的果乾、蔬菜乾、蜜餞等,雖被不少民眾認為是「健康食物」或「健康零食」,但過量攝取仍要小心。陽明交大附設醫院營養師沈靈曾受媒體訪問說明,脫水蔬果乾多剩下澱粉、果糖等碳水化合物,再加上體積小、較無飽足感,容易讓人大量吃下肚,建議民眾淺嚐即止。
而營養師李婉萍、劉素櫻(Stella)等人曾指出,部分水果再怎麼烘乾都很難完全無水分,這類水果(如芒果)即會添加糖、鹽等糖漬、鹽漬方式防腐,或做成蜜餞。
除了糖、鹽外,許多蜜餞還會添加其他食品添加劑,如亞硫酸鹽、色素、香料、蜂蜜、麥芽、檸檬酸、防腐劑等,不僅容易造成肥胖,還會因大量糖分而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若真想吃果乾,則必須留意份量,以需控制血糖的糖尿病患為例,一天只能吃兩份水果,約20顆葡萄,即只能吃20顆葡萄乾。
煙燻處理的燻肉恐附著「多環芳香烴」」(PAHs)等致癌物質
燻肉等煙燻食品主要透過木材燃燒時產生的燻煙來抑制微生物生長,並增加食物風味,然而這類的加工方式,卻含有較多的「多環芳香烴」(PAHs),恐增加致癌風險。根據中央產畜會資料,若食品加工的燻煙採用木材、木炭,當燃燒溫度超過200度而冒煙時,PAHs就會隨之生成並附著於肉品上。
除了吃下肚恐致腸胃道相關癌症外,實踐大學食品營養與保健生技學系副教授陳巧明曾受媒體訪問說明,吸入人體中可能造成鼻咽癌、肺癌。曾有研究證實,烤肉吸進身體中的PAHs濃度相當於一次抽600根菸,因此煙燻製品還是少碰為妙。
罐頭不用防腐劑、發酵食品有益生菌好健康?下一頁看看哪些地雷點要注意!
高溫殺菌的罐頭未使用防腐劑!罐體凹陷、膨起要小心
罐頭食品等商品因將食物封裝在密閉容器中,以高溫、高壓殺菌滅殺微生物、孢子,可在常溫保存許久不腐壞。由於罐頭食品並未使用防腐劑,若罐體受損導致空氣進入,民眾就恐將細菌吃下肚。
營養師李婉萍曾拍片提醒,購買罐頭時可觀察罐體,當罐身凹陷、膨脹時,裡頭的內膜就會受損,導致外側空氣進入,使細菌繁殖、食物變質,有食物中毒風險。
發酵食品透過降低pH值抑制微生物生長,但須注意鹽、糖攝取量
大多微生物無法在pH值4.6以下的酸性環境生長,泡菜等傳統發酵食品,便是利用乳酸菌生長的乳酸來降低pH值,不僅可以抑制微生物生長,長久保存,還能增加特殊風味。
不過,儘管發酵食品保存久,還可維持腸道健康,但營養師何沂霖提醒,飲食上仍有需要注意之處:
鹽分、糖分較多:購買時注意成分,並適量攝取,如泡菜、康普茶等,都是常見含糖量較高的食物。
錯誤的烹調方式:發酵食物中的各種好菌在高溫烹調下會與死去。若是用油炸的方式料理(如臭豆腐),還會充滿氧化物質,過量食用得不償失。
參考資料:
- 想延長食品保存期限,只能靠防腐劑嗎?
- 冰店爆八寶冰驗出4菌,44人食物中毒!醫提醒吃冰3觀察,買了別慢慢吃
- 水果乾是好是壞?營養師教你放心吃、正確挑
- 營養師Stella:[飲食迷思] 吃對水果才健康~小心水果加工製品!
- 陳怡婷 Cynthia 營養師:肺部保健、預防肺癌
- 愛吃烤肉的你不可不知-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
- 李婉萍營養師:凹罐還是照吃不誤?小心病菌吃下肚
- 何沂霖營養師:發酵食物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