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

真正的時間管理大師!比爾蓋茲5分鐘致富法,每一秒持續拉高身價

河泰鎬(KAIST技術管理系碩士)
2021-04-29 10:00:00
43,783
收藏
分享
【早安健康/河泰鎬(KAIST技術管理系碩士)】

比爾蓋茲:高手的5分鐘日程表



比爾蓋茲是世界上最忙碌的人之一,以改變世界的人來形容他更為貼切。他一個舉動,就會改變我們的生活。在2008年以前,比爾蓋茲一直為了讓應用程式普及到各個家庭的電腦而忙碌,現在他為了拯救因疾病與貧窮而痛苦的人們而忙碌。

比爾蓋茲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是以全世界為對象。最近他成為促進馬桶普及於全世界21億人口的宣傳人員。在貧窮的國家裡馬桶並未普及於每個家庭,因此,糞便無法被淨化就流入河水中,又成為人們的飲用水,飲用這些髒水的人們就罹患了霍亂等疾病。

請勿設定超過兩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三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五組超連結

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有需求書沒有需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超級連結!!!!!!!!!!!!!!!!!!!!!!!!!!!

測試資料請你複製URLhttps://media-sit.h2u.io/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依據英國報章雜誌《每日電訊報》的採訪內容,比爾蓋茲一天的行程是以分鐘為單位來進行管理。在行程較多的日子裡,以5分鐘為單位進行規劃。連會議時間、握手時間都會列入時間規劃的細節中,十分縝密。每次擬定好的日程,都會盡可能努力地完全遵守。

自1987年起至2018年比爾蓋茲曾造訪韓國7次,每次造訪韓國時皆與總統見面,與金大中、盧武鉉、李明博、朴槿惠等總統見面時,談論了韓國通訊資訊相關內容。因為是以很短的時間造訪韓國的關係,在造訪期間他的日程表是以分鐘為單位進行管理的。

比爾蓋茲2008年5月6日造訪韓國時,只在韓國停留了4個小時30分鐘。因為時間很短,他在青瓦台與李明博總統聊天的過程中共進晚餐。之後,參與小公洞樂天飯店裡,由微軟韓國分公司舉辦的「 2008年韓國創新日」活動,並進行演講,之後再與KIA汽車締結汽車IT領域策略性技術合作後,就飛往日本了。停留的時間雖短,但比爾蓋茲的行程卻排得滿滿的。

2018年世界富豪排名

比爾蓋茲經常認為時間十分珍貴,因為對他而言,時間是比金錢更珍貴的資源。以2018年為基準,比爾蓋茲的總資產為902億美元,為全世界第二富有的人。(包含2000年以後比爾蓋茲的捐款360億,仍然是世界第一)比2017年的860億美元增加了42億美元(約42兆韓元)。

比爾蓋茲於2018年一個月賺3.5億美元,一天賺11.6百萬美元。以秒為單位計算時, 1秒鐘賺135美元, 1分鐘賺8百萬美元, 1個小時賺5億美元。時間可以說是他最有價值的資產。因此,他比任何人都知道時間管理的重要性。另外一方面,如果你問上班族忙碌嗎,大部分都會回答十分忙碌。到底韓國勞動者平均每個小時賺多少錢,為何常說十分忙碌?

依據2018年僱用勞動部以韓國全體勞動者為對象所進行的「企業勞動者調查」, 2018年月平均上班日數為20日,月平均163.9個小時,日平均8.2個小時。一人月平均薪資為3,376,000韓元。再除以月平均上班時間,得出平均每小時賺20,597韓元(約台幣509元)。

每個小時賺5億美元的比爾蓋茲從未抱怨過自己很忙,而是越忙碌越努力擬定時間計劃。反觀,每小時賺20,597韓元的韓國上班族只會抱怨很忙,對於每天的生活不曾做過時間計劃,任由時間的流逝。

比爾蓋茲與平凡生活的我們一樣,每天都有24個小時會自動存入時間存摺。如何使用24個小時,將左右各位的人生。然而,每天自動存入的時間若隨隨便便地使用,人生極有可能呈現出赤字。每天帶著儲蓄的心情,就會珍惜時間,更有意義地使用,那麼時間就會帶給各位成功的禮物。

將時間區分成四類的「 442法則」



像電影結構般的一天

環顧周圍,有很多人的生活像電影結構般。這並非是指他們活得像電影般燦爛,而是指生活像電影結構般單調。請大家試著回想一下去到電影院看電影的情形。看10分鐘左右的預告片,才正式開始觀看該部電影的情節。電影結束時會以在螢幕裡打出導演、演員、工作人員等人的名字作為結尾。大部分的人不太關注片尾,電影一結束就會拿著沉重的包包往外走。

上班族生活就像是由預告片、本片、片尾組成的電影一般。早上起床後洗臉、吃早餐、準備上班(這是電影預告片)。

下班後,在公司待一整天(這是本片)。下班後,以結束一整天的工作為藉口,在看電視或滑手機中睡著。大部分的人在下班後,大多對時間不太費心思(這是片尾)。喜歡喝酒的人會努力增加與他人見面的機會,然而,大部分平凡上班族一天的生活模式為「起床-上班-就寢」。

我們的一天就像電影結構般大致上區分成三類,以睡覺、工作、個人私事填滿一天的時間。個人私事包括吃飯、上下班通勤時間、看電視、和朋友見面、與父母打電話等雜事,這種生活模式的上班族一天的生活如下:

一天24小時

偶爾會聽到人說:「一生都在工作中,結束生命。」

這類型的人大致上是過著像「預告片、本片、片尾」般的生活。將生活重心擺在工作上,幾乎不做工作以外的事情,以工作為核心的生活,當然只會在工作過程中死亡。每個人工作的理由不同,大多數的人是為了賺錢,但有人像神職者般帶著宗教性使命感工作。一般上班族即使對工作全力以赴,也很難成為只佔公司員工百分之一的管理階層。

AI人工智慧時代來臨,人類的工作型態逐漸改變,那你要如何不被機器取代呢?下一頁看解析⋯⋯


劇變的時代



若像倉鼠在轉輪上奔跑一般,只是很認真地爬轉輪,很快地就會精疲力盡。離開轉輪,站在外側觀察轉輪的運轉,並稍微動動腦筋,就可以找到許多使轉輪轉動的替代方案,例如利用電力、水力等。

仔細尋找的話,可以找到很多方法,若一直只待在轉輪裡,就會覺得轉輪是生活的全部,使思考受限。隨著時間的流逝,時代在改變,新技術也隨之迅速發展。若想順應時代潮流的變化生存下去,就須跟上時代潮流。 20世紀初期是第二次工業革命時代,只要大量製造產品,就一定能銷售得很好。這時讓自己像轉輪般一直努力工作是很重要的。市場上出現的產品種類一般只有一兩種,產品售價也大同小異。

然而,現在呢? 五花八門、售價千差萬別的產品在市場上廣為流通。並不是製造出來就能銷售出去,只有擄獲顧客心的產品才能在市場上存活下來。為了瞭解顧客複雜的內心,企業們會蒐集大數據,來徹底分析,並善加運用。並非像過去一般只做重複的工作,而是到了一個需要以科學的知識和眼光觀看世界之時代。現在已成為一個超越以電腦與網路為基礎的資訊社會,將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等資訊技術相結合的時代。並非單純地依照操作手冊工作的時代,而是科學技術與人類思考相遇所結合成的時代。單純的工作能被機器人所取代,反之,新工作機會也將隨之增加。依據2016年世界經濟論壇發表的「未來就業前景報告」,因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掀起,將有710萬個工作機會消失,同時也將出現210萬個新工作機會,總共將減少500萬個工作機會。

依據2018年世界經濟論壇發表的「 2018年未來就業前景報告」( the future of jobs 2018),在2002年以前將有7,500個萬工作機會消失,同時也將出現1.33億個工作機會。與2016年的預測相反, 2018年預測將因第四次工業革命革命,多出5,800萬個新工作機會。

透過上述兩種相反的統計數據,我們得知未來的工作機會有可能隨時增加,也有可能隨時減少的事實。對我們而言,重要的不是數據,而是數據背後所蘊含的意義。過去人類負責的單純且重複性質高的職務已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因人工智慧、大數據、機器人、物聯網、區塊鏈等新技術所增加的工作機會。

例如, 2018年1月無人超市「 Amazon Go」在美國西雅圖正式掀開營業序幕。消費者在下載「 Amazon Go」 APP後,手上只要拿走商店裡的物品,該物品就會自動被放入APP的購物車裡,採購結束後,也無須到櫃台去結帳,只要腳一踏出商店, APP綁定的信用卡就會自動結帳。亞馬遜將無人駕駛的技術運用在 Just Walk Out (拿了就走)的技術上。只負責結帳的店員職缺雖然消失,卻出現了研發適用在Just Walk Out (拿了就走)技術的職缺。

不過引領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的專業技術人力仍然很缺乏,當新技術被開發出來,對新技術的理解力低時,發展速度也就隨之減緩。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對於技術的理解度逐漸提高,技術發展速度也急遽加快,只有跟上這種潮流變化的人才有機會生存下去。

《關鍵少數》( Hidden Figures)是讓人們了解到只有順應時代變化的人才能存活下去的電影。 1962年冷戰時期,美國為了比蘇聯更早將人類送入宇宙,於是策劃了水星計劃。當時黑人女性備受歧視,受到不平等待遇,廁所也只能使用黑人專用廁所,辦公室裡也會另外準備黑人專用咖啡壺。另一方面,黑人女性能力再怎強,也無法獲得終身職的工作。因此,過去大多數黑人女性只能擔任收銀員,然而,因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 NASA)引進了IBM電腦,促使他們面臨被解僱的危機。這些女性為了生存而學習了電腦程式設計與製作穿孔卡片的方法。太空總署正好需要一批專門負責操作這批IBM電腦的職員,於是這些人就填補了這些職缺。

這些黑人女性若推測自己將遭到解僱,而換工作單位,之後,她們說不定也會因電腦的普及,面臨被解僱的危機。這些人不是以找其他工作來面對技術變化所引發的危機,而是跟上時代潮流,撥出時間學習新技術,才讓他們得以在職場上生存下去。

把一天切成三等份夠用嗎?下一頁看如何在劇變的時代調整時間規劃


未來將面臨新變化的潮流。就像最近流行的零工經濟( Gig Economy),企業不再聘用終身職員工,而是隨時僱用有能力的人。這就好像爵士樂演奏,只在需要的時候聘請演奏者。

把時間投資在自己身上,透過學習提高能力的人才能生存下去的時代已來臨了。為了因應這種時代潮流的變化,須不斷學習,並自我開發。現在不是將一天區分成「就寢、工作、個人私事」等
三類,以「工作」為重心的時代。要在一天中再增加自我開發的時間,變成四類。從現在起我們的生活不再是由「預告片-本片-片尾」等結構構成的單純電影,而是由四個本片(短劇)組合成的電影。

一天24小時

上下班通勤時間2個小時,用餐3個小時( 1個小時Ⅹ 3),就已經用掉了5個小時。早上只要提早一兩個小時起床,並且從上下班通勤時間中爭取時間,即可空出3∼4個小時用在自我開發上。

從現在起不要再用每週三類( 3∼4個小時)各花掉56個小時的356策略,須改成每週四類(就寢-工作-個人私事-自我開發)各花掉42個小時的442策略。

本文摘自《有錢人都在做的時間管理術》/河泰鎬(KAIST技術管理系碩士)/橙實文化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關鍵字:
收藏
分享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