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安健康/許睿涵營養師】夏日飲食忌油膩燥熱,但…來點微辣反而有這好處!
小暑大暑這樣過:脾胃顧好身體輕鬆排濕祛燥
節氣中古人將夏日炎熱的氣候依程度分為大小暑。俗話說:「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的到來也代表了一波波熱浪即將來襲,台灣夏天的「暑熱」屬於下午容易大雷雨的「濕熱」,進入身體中的濕氣需要靠五臟六腑中的「脾胃」來調和,所以夏季養生首要顧好脾胃,身體濕氣、熱氣自然能夠隨著汗水排出,不讓煩燥、疲倦上身,也可減少中暑、濕疹的發生。
小暑大暑這樣過:脾胃顧好身體輕鬆排濕祛燥
節氣中古人將夏日炎熱的氣候依程度分為大小暑。俗話說:「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的到來也代表了一波波熱浪即將來襲,台灣夏天的「暑熱」屬於下午容易大雷雨的「濕熱」,進入身體中的濕氣需要靠五臟六腑中的「脾胃」來調和,所以夏季養生首要顧好脾胃,身體濕氣、熱氣自然能夠隨著汗水排出,不讓煩燥、疲倦上身,也可減少中暑、濕疹的發生。
請勿設定超過兩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三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五組超連結
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有需求書沒有需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超級連結!!!!!!!!!!!!!!!!!!!!!!!!!!!
測試資料請你複製URLhttps://media-sit.h2u.io/
小暑大暑這樣過:穩定外在環境對身體的干擾
天氣熱,出汗也多,除了及時補充水分外,也要注意環境溫差變化,以免毛孔、汗腺保持暢通,讓身體濕氣、燥氣能夠順利排出,自然就會有精神不易疲累,以下就針對日常生活與飲食方面跟大家做個小分享。
縮短陽光曝曬時間
陽光照射在皮膚上雖然可以刺激維生素D3的生成,但是強烈的紫外線也會影響眼睛與皮膚組織健康,當預期無法縮短曝曬的時間時,務必做好防曬準備再外出。
留意室內外溫差
環境溫度改變時,自律神經會藉由調整血管與毛孔的收縮或舒張,來幫助維持體溫恆定,因此當溫差瞬間變化太大時,我們可能會因為自律神經反應太快或太強烈而出現頭暈、頭疼或身體不適。當覺察到室內環境冷氣太強時,建議可隨身準備一件薄外套或是小絲巾,減少溫度對自律神經的衝擊。
忌過度辛辣與油膩燥熱的食物
夏天很容易在不自覺間攝取冷飲、冰品來解暑,若飲食未再多注意的話,腸胃道黏膜可能會在這樣冷、燥交替的飲食下受太多刺激,讓脾胃消化負擔變得敏感、辛苦,身體也容易因積濕上火而出現疲憊、發炎的症狀。
燒烤、油炸食品
燒烤、油炸食品都屬於容易刺激身體發炎的食物,間接過度刺激皮脂腺大量分泌油脂,促使粉刺、痘痘生成,除了注意料理外,口味以甜鹹為主的零嘴、洋芋片、地瓜片、蝦餅…等這類產品也多為油炸製成。
甜食、甜飲
很多人天熱正餐沒胃口,改用涼爽舒暢的手搖飲料與各式甜點,來填滿每天的下午茶時光。這樣看似控制整體熱量攝取量的做法,其實隱藏了營養來源不均的風險,因為這類空熱量食品(空有熱量但無營養價值)在消化代謝過程中大量消耗了很多營養元素,反讓身體更容易為了尋找營養素而出現飢餓感,再來是甜味會增加脾胃的負擔,令水濕難以運化而產生痰液,這也是為何有些人吃甜食後,喉嚨會出現搔癢咳嗽的原因。
冰品會越吃越熱?水果吃錯容易飆血糖又上火?下一頁看看營養師建議夏天這樣吃,溫和排濕還能提升代謝力!
冰品
夏天是各家冰品店都大排長龍的季節,冰品看似能夠消暑,但過度、過急的攝取冰品時,反而會因為體溫快速變化而干擾了自律神經調節功能,不僅影響氣血循環,讓我們越吃越熱、口乾舌燥,有時甚至會引發短暫性的頭疼。
過多高甜度的水果
面對榴槤、荔枝、芒果、龍眼…等這些夏日盛產的水果,可別失了理智瘋狂開吃,首先是現代水果多已經過品種改良,甜度、含糖量都比從前提高許多,吃多小心血糖、體重亂亂飆;再來是有些水果屬於熱性水果,吃多容易上火,讓我們出現口乾舌燥、嘴破甚至是增加眼睛分泌物的症狀。

忌大辣改微辣:溫和排濕、提升代謝力
像泰國、印度、越南…等這樣平均氣溫較高的國家,反而人民愛吃辣來解熱,這是因為辣椒所含的「辣椒素」,能夠觸發身體自律神經反應,促使心跳加速、增加血液代謝循環,使排汗量增加,連帶把身體濕氣、燥氣帶到體外而達到散熱效果,但…吃辣可不是毫無節制的狂吃喔,小心出現反效果!
過辣會造成腸胃不適、加重發炎、潰瘍症狀
辣椒素會對身體造成「痛覺」的刺激,比較敏感體質的人可能會引發胃痛或是出現腹瀉、排便疼痛的反效果,若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食道逆流的人,則可能因傷口受辣椒素刺激而產生黏膜充血、水腫、進而影響消化功能,甚至加重潰瘍症狀。
怕辣吃快狂配水,腸胃消化負擔重重重
為了要減少辣椒素對於皮膚、黏膜的刺激,通常吃太辣的食物,我們會選擇減少咀嚼次數、快速把食物吞進肚,或是狂喝水或飲料來沖淡辣度,這樣的做法就是大塊大塊的食物,又遇上被稀釋的消化酵素,延緩了整體消化機能,自然容易感受到消化不良。
想吃辣解暑,又怕吃出腸胃負擔?下一頁營養師分享4款「微辣系香料」輕鬆提升循環力!
推推微辣系香料:黑胡椒、白胡椒、花椒粉、七味唐辛子
那夏天到底能不能吃辣呢?把握一重點就是「夏日養生忌大辣改微辣」,反而更有助脾胃運行!至於微辣該怎樣吃?香料在手方便又能輕鬆增添料理風味,。邊推薦給讓想來點微辣、但又擔心腸胃比較敏感的族群三種微辣系香料,讓我們簡單就能加入夏日微辣行列,助身體溫和排濕解燥熱、輕鬆提升循環力。
黑胡椒
胡椒全世界使用最廣泛的香料之一,胡椒鹼的辣度比辣椒來得溫和不刺激,也能提高營養素進入腸細胞的穿透力,所以在常在含有薑黃的營養品中看到它的存在;此外胡椒幾乎跟任何料理都能搭配,無論是在料理中添加、或直接加入成品中都很方便,所以也被稱作是「香料之王」。
白胡椒
白胡椒是待胡椒的果實成熟後再取下泡水、去皮、曬乾製成,比使用為成熟果實來製作的黑胡椒還多了幾道程序,雖然價格高一點,但是味道上比黑胡椒來得更溫和、辣度也更舒服,通常使用於海鮮或是燉湯中,來增強暖胃去濕的效果,如果擔心黑胡椒的辣度還是太辣的話,可以先從白胡椒的搭配來當作入門款。
花椒粉
比起辣,花椒給人的感受是溫和中帶點麻,這是因為花椒中的山椒素(hydroxy-alpha-sanshool,又稱甲基位山椒醇)能夠對人體感覺神經末梢產生麻、刺、酸的感覺;其所含的揮發油(檸檬烯、枯醇、牛兒醇)可以去除肉類的腥味、能促進唾液分泌,適合搭配各種肉類料理,改善夏日低下食慾。
七味唐辛子/粉
七味粉為日本代表性的綜合香辛料,以辣椒為主體,依各家廠商配方設計搭配白芝麻、陳皮、生薑、黑芝麻、羅勒葉、花椒、紫蘇…等各式香料調配而成,正因由許多香料組成,所以在各式料理上搭配也很方便,讓我們能夠快速提升料理風味,還能輕鬆享受到各式香料對身體健康滋養的功能。

※ 本文版權為作者 許睿涵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擅自轉載與複製。
作者簡介:許睿涵營養師,現職:安民家庭醫學科診所 營養顧問、營養諮詢門診。學歷:台北醫學大學 保健營養學系學士。經歷:聖諦亞健康管理診所 功能醫學營養師、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聯欣診所營養師。專長:功能醫學營養、健康管理、疾病營養保健調理。臉書粉專:吃.營養.許睿涵營養師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