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

發燒是身體在排毒!35年看診醫師心中治病第一好湯

羅仕寬 醫師
2016-12-20 13:00:00
102,332
收藏
分享
【早安健康/羅仕寬(耳鼻喉科醫師)】

發燒是身體在排毒!35年看診醫師心中治病第一好湯



人類正常體溫是攝氏三十六‧五度左右,正負變化只要在○‧五度以內,在一般臨床醫學看來便還算正常,落在可接受範圍內。然而,醫學研究指出體溫低於攝氏三十六‧五度,白血球的活動力就會開始降低,容易降低人體對病毒的抵抗力,因此,最健康的體溫建議是攝氏三十六‧五至三十六‧八度。

為了觀察體溫對感冒病人的重要,我將來看診的病人體溫記錄分為三組,(1)是剛感冒尚未服藥病人,(2)是感冒已服藥後的病人(包括已在其他診所服過藥的病人),(3)是自覺健康未服任何藥物的家屬。

請勿設定超過兩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三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五組超連結

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有需求書沒有需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超級連結!!!!!!!!!!!!!!!!!!!!!!!!!!!

測試資料請你複製URLhttps://media-sit.h2u.io/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在監測其變化後,的確就看出了一些端倪。這三組的個案皆是選取沒有發燒、惡寒與嚴重不舒服的病人,從圖表結果就可以看到明顯差異,得知一個清楚但也令人驚訝的事實。

圖二為第一組—剛感冒沒吃藥、沒發燒的病人
• 圖二為第一組—剛感冒沒吃藥、沒發燒的病人,其平均體溫真的很低,大部分人的體溫皆低於攝氏三十六‧五度,平均只有攝氏三十六‧一○度。

圖三是感冒後已服藥後的病人
• 圖三是感冒後已服藥後的病人,這一組人的症狀改善,體力開始恢復,但意外的是,所有人的平均體溫竟然變得更低了,達到攝氏三十六‧○一度,這透露出一個重要的訊息:雖然感冒症狀大多有改善,但究竟是病情影響的關係還是吃西藥(尤其是止痛退燒藥)的關係,就有待探討。

吃西藥後更多人體溫低於攝氏三十六‧五度,為什麼呢?止痛退燒藥是一個因素,其二是其他西藥的免疫抑制效果,第三則是沒有休息。綜合這些原因,有此結果並不令人意外。

西藥雖可治療與緩解病情,但體溫降低多少會影響免疫力,宜特別留意。看到此報告後,我開處方時會刻意再減少止痛退燒藥的劑量與天數,其他對抗症狀的藥物也一樣跟進,就是希望將影響體溫的因子減到最低。

((發燒別急著吃退燒藥!醫師告訴您為什麼?→下一頁))



圖四則為自覺健康、未服任何藥物的家屬們
• 圖四則為自覺健康、未服任何藥物的家屬們,他們的平均體溫幾乎都在正常的範圍之內,皆高於攝氏三十六‧五度,平均為攝氏三十六‧六六度。

一個人想要健康,平時可量量體溫,如果體溫偏低(低於攝氏三十六‧五度),那就要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了。多吃、多喝溫暖的食物,平時也以溫水為主要水分來源,身體溫暖體溫自然能回復正常,才能有效保持免疫生理機能,要是真的感冒了,自然不用太害怕。建議大家買一支體溫計放在家裡,愛惜自己就常量體溫,隨時應變保平安。

以保暖為核心的照護對策

上面這個統計的結論就是,感冒初期不要急著吃西藥,應先把自己隔離起來,找一個安靜通風的場所休息養病,讓自己不會再傳染給別人。接下來,如果沒胃口就不一定要照正常三餐進食(不餓就暫時不吃,晚一兩個小時稍有餓意再吃),進食時最多七、八分飽,讓腸胃適度休息,記得多補充適當的水分,再來就是全力增溫以提升免疫力,將感冒驅離。

感冒初期自我照顧方面,有兩個觀念最為重要,那就是 (1)溫暖與(2)七分飽、少食

皮膚要保暖,衣服要穿暖,不要到戶外亂吹風。如果是夏天感冒,吹冷氣時要穿薄外套,不可以讓電扇直吹。此外,感冒病人的肚子尤其要保暖,肚子溫暖腸胃功能自然就好;很多人可能都有這個經驗,孩子睡覺時踢被又將肚臍外露,隔天醒來便食欲不振、腹脹腹瀉,沒多久後就開始打噴嚏、流鼻水與精神不濟,因為前一晚肚子受風寒導致中心體溫降低,免疫力降低了,環境中原本存在的各種感冒病毒就趁機入侵了。

感冒時,我不建議服用任何成藥,感冒成藥中的主要成分乙醯氨酚(Acetaminophen)—也就大家耳熟能詳的普拿疼(強效版則劑量加重又多添加了咖啡因),是任何成年人可隨意在藥局購得的止痛退燒成藥,也是醫師最常用的感冒處方之一;只是,服藥後的症狀緩解其實只是假象,幾天之後往往變得更嚴重。類似狀況在診所幾乎隨時可見,這便是感冒更嚴重而變成二次細菌感染了—止痛藥一定會同時退燒,體溫被拉低後,抵抗力便因此下降了。

退燒對核心溫度的影響

感冒發燒是老天爺賜給我們自癒疾病的本能,當然要好好利用。生病發燒時,上升的體溫能讓白血球功能隨之提高,加強吞噬血液中的廢物,由此淨化血液、提升免疫力,因此,千萬不要隨意退燒。

讓醫師兩難的是,不強硬退燒似乎會引發眾怒—在我的病人及其家屬中,大都認為發燒很危險,應該要馬上退燒,所以幾乎都會要求醫師幫忙退燒,甚至不惜加打一針退燒消炎針。

強力讓病患退燒,對疾病的治療其實非常不適當。雖然退燒與紓解症狀可以讓病人與家屬放心,但隨意給予解熱劑、鎮痛劑會抑制白血球活力,自然也抑制免疫抗體反應,甚至因暫時的症狀緩解而拖延真正的病情,也常因此導致病情惡化,讓許多病人一再發高燒與二次細菌感染,最後還得住院—記住,一發燒就退燒不但意義不大,還違反大自然的基本自癒法則。

可惜的是,實際情形並不容許我們完全不幫發燒的病人退燒,如果不在處方中放退燒藥,一定會引起爭執。為了兩全其美,我多年來在現實與理想拉扯下得到了一個折衷的方法:用一天的低劑量退燒藥(我的習慣是用一般單一顆成人退燒劑量的六成,例如:無人不知的成人普拿疼正常劑量是五百毫克,我則使用三百毫克,依此類推),同時帶兩包備用退燒藥以防臨時需要。起碼比起一般用法,藥物的副作用真的減少太多了。

然而,仍要鼓勵病人多喝溫暖易吸收的水分,待在溫暖有通風的環境並且多休息,盡量讓身體因發燒與休息帶來的好處,增加生理調適力、造成發汗以自然退燒,才是最佳的途徑。

((醫師心中最推的治病好湯,原來這麼簡單!快看看下一頁))



如何自然退燒?

退燒的最好方法就是讓身體補充足夠的水分,溫暖的白開水、清淡的香菜蔬菜湯或味噌湯等,都是很好的選擇。此外,腸胃若因吃太多而發炎、腹脹腹痛,便無法全力為生病的身體提供迅速恢復所需的水分和營養素,因此,發燒時只吃七分飽,以減輕腸胃負擔,讓腸胃保持隨時待命的狀態是最重要的;在這樣子的條件下,補充水分、抗氧化物與營養時,腸胃黏膜才可以隨時吸收,以增加抵抗力。

☀ 味噌湯的好處 ☀

味噌湯是我心目中治病療傷的第一好湯頭。一般味噌湯的成分多半是:味噌、豆腐、海帶或紫菜、蔥花、新鮮魚肉,多好的組合!

味噌本身提供了發酵黃豆所有的營養素與酵素,煮熟的味噌雖然已將內含的益生菌殺死了,可是死掉的益生菌卻是我們腸道原生益菌最好的營養來源;豆腐主要提供好消化的蛋白質;海菜類有人類需要的大量必需胺基酸與微量元素;蔥花的辛香味既溫和,又能行氣提氣、健胃、增加食欲;新鮮魚肉—尤其是肥美的魚肚—除了提供完整蛋白質與膠質營養外,最重要的是,魚油是Ω-3不飽和脂肪酸類EPA與DHA的最佳來源,既營養又可降低身體的發炎指數。

這麼完美的組合,能不大力建議患者多多食用嗎?難怪從小我們都知道開完刀的病人要喝鱸魚湯,是有深層道理與智慧的,但我建議將薑絲改為味噌與蔥花,因為薑絲總是比較嗆辣與燥熱,如果是嫩薑倒還好,偶爾換換口味,生活有變化,也有助讓心情保持愉快,對疾病恢復會有更大幫助。

許多人發燒時習慣補充運動飲料,若選擇喝運動飲料退燒,一定要加一倍的溫開水稀釋,避免喝下等張溶液(指溶液的滲透壓與血漿或淚液的滲透壓相同)無法稀釋淨化血液,自然不容易退燒。不過,我個人在2011年爆發起雲劑(增稠劑)的食安事件之後,就不再建議患者喝稀釋過的運動飲料來退燒了。

總之,發燒著重在出汗,汗出即退,可以泡熱水浴、蓋棉被或運動(有出汗即可,不要過量),亦可用溫熱毛巾熱敷前額、胸前與後腰,重複幾次幫助氣血循環後,就容易出汗退燒。注意!最多最多只能用稍高於室溫的水溫敷,絕不可用冰毛巾甚至酒精拭浴,避免因為體溫降低太快,而發生抽筋與失溫的狀況。

泡腳或泡半身浴溫暖下半身,能幫助高溫往周邊血液傳遞,對退燒也很有幫助。另外還有其他輔助方法如穴位按摩、吹風機療法、溫水擦澡、額頭退熱貼,也都有幫助,但如何讓水分與營養物迅速到達身體細胞產生作用,才是退燒最重要的課題,時下頗為流行的方法就是用維生素與礦物質發泡錠,感冒發燒時在一大杯水中丟下一顆,迅速喝下可立即吸收補充,倒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延伸閱讀】


本文摘自《咳嗽警報:從感冒、呼吸道過敏到嚴重咳嗽的專業治咳指南》/羅仕寬(耳鼻喉科醫師)/柿子文化
書摘,《咳嗽警報:從感冒、呼吸道過敏到嚴重咳嗽的專業治咳指南》
收藏
分享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