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

食用油:吃到壞油易引發4症狀!專家教你秘訣分辨優劣

早安健康編輯部
2019-09-15 00:00:00
1
收藏
分享
吃下5種壞油,容易腦中風、心臟病、過敏、癌症

1、氧化過的油
油只要經過高溫氧化後,就會產生讓身體生鏽的自由基與致癌物。若吃到這種油,只要吃大量蔬果和適度運動就可以中和它的缺點。

請勿設定超過兩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三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五組超連結

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有需求書沒有需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超級連結!!!!!!!!!!!!!!!!!!!!!!!!!!!

測試資料請你複製URLhttps://media-sit.h2u.io/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2、氫化過的油
植物油在經過氫化的過程中,會產生反式脂肪酸,是絕對不能吃的壞油。氫化油是自然界幾乎不存在的油,陳俊旭博士比喻為健康的頭號殺手,人造奶油、植物酥油、氫化棕櫚油都是,常用在炸薯條、洋芋片、蘇打餅乾等。

3、精製過的油
利用高溫、高壓、漂白、除味、去膠質等方式,將油中雜質除法,以達到精純的目的,卻也將油的營養素破壞殆盡,而且油已變質,很可能產生反式脂肪酸與致癌物。

4、用化學溶劑萃取的油
用化學溶劑將種子薄片浸泡,萃取出種子中的油脂,已被廣泛使用在大豆油、玉米油、菜籽油等沙拉油的製作過程。

5、含有人工添加物的油
陳俊旭博士指出,現代豬油、牛油、奶油的最大壞處不在其飽和脂肪,而在於油裡可能含有人工激素、抗生素、殺蟲劑、農藥、化學肥料。

6、含有環境毒素的油
由於環境汙染,戴奧辛、DDT、汞、鎘等都有可能囤積在所有的動物油裡面,一旦我們吃下這些油,也等於吃下這些毒素。

每日建議攝取2至3匙油脂
衛生福利部建議,每人每天的油脂攝取量:烹調用油2至3湯匙,1湯匙等於15公克的油脂。湯匙是指個人喝湯用的小湯匙,烹調用油是指炒菜或煎魚或炸豬排用的沙拉油或是橄欖油。

觀察氣味,分辨油品優劣

長期食用劣質油,不僅對人體健康產生巨大的影響,也增加了致癌的風險。劣質油品中的毒性,多為黃麴毒素、重金屬和氧化膽固醇等,易引發心血管疾病。

首先,要先懂得分辨劣質油。已故俠醫林杰樑團隊在社群上分享分辨真假油的方法:劣質油的顏色通常較為混濁,可試著滴2滴在手中聞聞氣味,是否有難聞的氣息;可能較為黏稠、水分較多下鍋易噴濺等等。

橄欖油分辨法

針對橄欖油,義大利知名品油專家Marco Antonucci發表過各類相關的文章。他表示品油時,先將橄欖油置於深色玻璃罐中暖油至攝氏28度左右,過程中必用手蓋住瓶口留住油的香氣,並一邊轉動瓶子,接著用鼻子聞聞看,若飄出新鮮優柔的味道就是好油。最後嘗嘗看,將一湯匙的橄欖油放入口中,讓油游移整口腔,保持仰角45度做吸取動作,感受在味蕾和鼻腔中的味道,若舌根苦澀代表含高量抗氧多酚,反之則為清新好油。

解毒方法

如果不小心食用到劣質油,可使用下面的方法來解毒:

❶解黃麴毒素:深綠色蔬菜
❷解氧化膽固醇:洋蔥,五穀高纖維食物
❸解重金屬:多吃富含高維生素C的水果,如芭樂,蕃茄,奇異果

當然,我們不能長期仰賴這些方法,建議多注意周邊的新聞,買東西前再三把關,平常多喝水、少吃重口味及高油脂的食物以減少風險。

【延伸閱讀】

收藏
分享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