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安健康/洪辰竺報導】藝人阿寶(曾寶儀)日前宣佈確診,但已於上月底康復;隨後竟傳出寶媽(王美華)也接連確診的消息!寶媽本月1日於臉書撰文自陳,某天半夜喉嚨痛醒,晚上進行快篩時還是陰性,早上起來再驗一次快篩卻驗出陽性,居隔期間一度恐慌症發作,還好在自己學習使用健保快易通視訊看診,以及家人幫忙領藥、電話確認安危後,終於在確診後第四天「打完戰」。
獨居寶媽確診,高燒39度恐慌症發作,家人協助下4天「打完戰」
請勿設定超過兩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三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五組超連結
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有需求書沒有需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超級連結!!!!!!!!!!!!!!!!!!!!!!!!!!!
測試資料請你複製URLhttps://media-sit.h2u.io/
據悉,寶媽在確診後表示自己故作冷靜告訴家人,以及前一天有接觸到的朋友,之後請姪女幫忙上網預約PCR,自己則學習上網登錄健保快易通,進行視訊看診,當醫生打來聯絡時直呼「感動到快哭」!在視訊看診結束後,姊姊馬上幫忙領藥,一關一關過,表示自己學會很多網路功課。
不過寶媽提到,在隔離第二天時,雖然喉嚨不痛了,但卻發燒到39°C,由於怕自己「燒到不清醒」而不敢睡覺,在擔憂之下,還導致恐慌症發作。之後,寶媽打電話給姊姊,叮囑她每半小時打電話給自己,假如發現自己沒接到電話,要馬上來她的住處救命。
寶媽提到,在恐慌症發作的當下,姊姊很冷靜地安撫她,讓她的情緒間欠回穩,叮囑她快喝杯水、吃一顆恐慌症的藥,幸好在10分鐘後,情緒就回歸到穩定點,最後順利在染疫第四天後「打完戰」,分享自身染疫經驗給大家,並呼籲「疫苗打好打滿就是輕症,平常心面對」。
台灣本土的新冠疫情仍持續延燒,有不少人因為確診或接觸確診者而配合防疫規定進行隔離,而看著每天的確診、中重症、死亡數字,也難免令人感到焦慮。下一頁告訴你,如何緩解焦慮?
台灣本土的新冠疫情仍持續延燒,有不少人因為確診或接觸確診者而配合防疫規定進行隔離,而看著每天的確診、中重症、死亡數字,也難免令人感到焦慮。對此,南投醫院身心科沈政男醫師表示,雖然大部分的人在被告知客觀訊息後可以逐漸安心,但是有慮病傾向(容易擔心健康),或是對疫情特別不安的人,就可能會出現焦慮症狀,包括反覆想到染疫後果、無法專心做手邊的事、坐不住、肌肉緊繃及容易疲倦等。
要如何避免隔離期間產生身心症狀?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主任黃宇銳曾受訪表示,可以藉由減少看每日疫情記者會或電視新聞,透過文字描述了解當下疫情的現況即可,衝擊的程度會比較輕。
另一方面,臨床心理師王意中則曾受訪建議,保持規律生活作息、穩定的工作狀態及進行基本的運動,有助維持健康心理狀態;此外,民眾也可以藉由從事讓自己心情愉悅的事,如種菜、種花、看書等活動,讓生活有重心與寄託,以達到轉移注意力的目的。
沈政男醫師也建議民眾,隔離並不等於孤立,可藉由進行網路通話或視訊讓親友陪伴自己,保持一定的身心健康,若於解隔離後兩週仍有身心症狀,建議至身心科就診或接受專業協助。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亦曾受訪指出,可透過專業機構提供的心理諮詢服務,搶救壓力過大的問題,如衛生福利部安心專線1925(依舊愛我)、生命線專線1995(要救救我),以及張老師生命專線1980(依舊幫你),均可在必要時刻提供適當的心理支持。
至於怎麼樣能改善新冠疫情所衍生的焦慮情緒?易明中醫診所院長楊斯宇曾在臉書粉絲專頁撰文指出,想要預防焦慮症,可以按以下兩個穴位:
參考資料: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不過寶媽提到,在隔離第二天時,雖然喉嚨不痛了,但卻發燒到39°C,由於怕自己「燒到不清醒」而不敢睡覺,在擔憂之下,還導致恐慌症發作。之後,寶媽打電話給姊姊,叮囑她每半小時打電話給自己,假如發現自己沒接到電話,要馬上來她的住處救命。
寶媽提到,在恐慌症發作的當下,姊姊很冷靜地安撫她,讓她的情緒間欠回穩,叮囑她快喝杯水、吃一顆恐慌症的藥,幸好在10分鐘後,情緒就回歸到穩定點,最後順利在染疫第四天後「打完戰」,分享自身染疫經驗給大家,並呼籲「疫苗打好打滿就是輕症,平常心面對」。
台灣本土的新冠疫情仍持續延燒,有不少人因為確診或接觸確診者而配合防疫規定進行隔離,而看著每天的確診、中重症、死亡數字,也難免令人感到焦慮。下一頁告訴你,如何緩解焦慮?
如何緩解焦慮?少看疫情記者會、維持社交、運動及備妥藥物等方式為上策
台灣本土的新冠疫情仍持續延燒,有不少人因為確診或接觸確診者而配合防疫規定進行隔離,而看著每天的確診、中重症、死亡數字,也難免令人感到焦慮。對此,南投醫院身心科沈政男醫師表示,雖然大部分的人在被告知客觀訊息後可以逐漸安心,但是有慮病傾向(容易擔心健康),或是對疫情特別不安的人,就可能會出現焦慮症狀,包括反覆想到染疫後果、無法專心做手邊的事、坐不住、肌肉緊繃及容易疲倦等。
要如何避免隔離期間產生身心症狀?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主任黃宇銳曾受訪表示,可以藉由減少看每日疫情記者會或電視新聞,透過文字描述了解當下疫情的現況即可,衝擊的程度會比較輕。
另一方面,臨床心理師王意中則曾受訪建議,保持規律生活作息、穩定的工作狀態及進行基本的運動,有助維持健康心理狀態;此外,民眾也可以藉由從事讓自己心情愉悅的事,如種菜、種花、看書等活動,讓生活有重心與寄託,以達到轉移注意力的目的。
沈政男醫師也建議民眾,隔離並不等於孤立,可藉由進行網路通話或視訊讓親友陪伴自己,保持一定的身心健康,若於解隔離後兩週仍有身心症狀,建議至身心科就診或接受專業協助。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亦曾受訪指出,可透過專業機構提供的心理諮詢服務,搶救壓力過大的問題,如衛生福利部安心專線1925(依舊愛我)、生命線專線1995(要救救我),以及張老師生命專線1980(依舊幫你),均可在必要時刻提供適當的心理支持。
至於怎麼樣能改善新冠疫情所衍生的焦慮情緒?易明中醫診所院長楊斯宇曾在臉書粉絲專頁撰文指出,想要預防焦慮症,可以按以下兩個穴位:
- 神門穴:位於腕部腕掌橫紋上,尺側腕屈肌腱橈側凹陷處,當豌豆骨後方。按壓神門穴有寧心安神的效果,且針對焦慮症,更能讓心情比較穩定,比較不會焦慮。
- 湧泉穴:位於足底部,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約當足底第2至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後端連線的前3分之1折點;因焦慮症有時候會伴隨著恐慌,所以按壓湧泉穴,能有效治療恐慌情緒。
參考資料: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