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安健康/蔡經謙報導】若是常注重養生飲食的人,依據體質不同,想必也都知道吃太多熱性食物容易「上火」的概念,包括羊肉、荔枝等都是熱性食物的一員。不過,即使是已經留意食物寒、熱性,若身體還是出現肌肉、關節痛、睡眠不佳等症狀,就要小心,可能是食物烹調方式出了問題!
吃東西上不上火,和食物寒熱性質有關,所以只要避開熱性食物,就可以怎麼吃都不上火嗎?事實上,除了食物本身的性質,導致民眾上火與否也和烹調方式有關。
吃東西上不上火,和食物寒熱性質有關,所以只要避開熱性食物,就可以怎麼吃都不上火嗎?事實上,除了食物本身的性質,導致民眾上火與否也和烹調方式有關。
不吃熱、燥食物,身體還是好難受!烹調方式錯了讓你越吃越上火
請勿設定超過兩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三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五組超連結
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有需求書沒有需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超級連結!!!!!!!!!!!!!!!!!!!!!!!!!!!
測試資料請你複製URLhttps://media-sit.h2u.io/
中醫師黃獻銘在其Youtube頻道指出,許多人平常十分留意飲食,多吃海鮮、魚類、堅果等對健康有益的食物,諸如羊肉等常見的上火食物幾乎都沒吃,然而上火症狀(如關節痛、皮膚癢)怎麼都好不了。這時仔細一問,原來他們的烹調方式多是「煎魚」,日積月累之下反而會讓身體一直處於慢性發炎的狀況,越吃越上火。
確實,食物本身有「寒熱溫涼」之分。魚類在藥典中也屬於平性,為什麼會越吃越上火呢?原來,大家多忽略了烹調方式也會改變食物的寒熱性質。黃獻銘中醫師舉例,中藥有所謂「炮製」的作法,可以利用類似烹調的方式,包括炒過、烘過、曝過,又或用酒洗過等都會改變藥材的性質。
而在食物上,重點則在於「高溫」,只要食物曾經過高溫烹煮,越高溫就越容易造成上火。以屬於平性食物的豬肉舉例,火鍋料理頂多100多度出頭,而炸豬排撇開麵衣蘊含的元素不提,油溫多在180~200度左右;炭火燒肉則可能高達300甚至接近400度。以烹調溫度判斷就可以輕鬆得知什麼料理最上火。
而一旦人體出現「上火」的反應,通常以疼痛為主,包括肌肉筋膜疼痛、關節痛、纖維肌痛等,代表可能身體正在發炎中。此外,還可能會出現失眠、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腎臟病等)。
怎麼煮竟會決定食物上火與否!下一頁中醫師公布:這種堅果也讓人上火
高溫烹調的食物之所以誘人,是因為烹調時產生了「梅納反應」,亦即食物的蛋白質糖化,產生AGEs(糖化終產物)。經過研究證實,AGEs會增加人們的老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風濕免疫疾病及神經退化疾病(如阿茲海默症)的機率。
黃獻銘表示,只要經過高溫烹調的食物都會有AGEs的存在,雖然人體有一定的能力可以將其代謝,但若超過一定的量,AGEs將會造成人體的發炎反應,增加死亡率及慢性病風險。
而常常發炎也代表會促進身體的老化,包括體力衰退,外表、皮膚看起來皺皺垂垂的,及健康報告出現紅字等。甚至許多的內臟退化也都與局部發炎反應有關。
若要避免自己上火產生發炎反應,除了留意食物寒、熱性外,也要留意其烹調方式,避免常吃高溫烹煮的食物。不過,市面上許多健康的食品,也容易讓人不知不覺越吃越上火,除了前述的魚肉外,常見的堅果也是其中一員。
黃獻銘表示,堅果中的油脂能幫助人體抗老化、對抗自由基。然而在門診中,卻常出現民眾因吃堅果導致發炎、老化、疲倦,戒掉堅果後就改善很多。
這不代表科學研究錯誤,而是因為市售堅果多經由高溫烘焙,產生梅納反應,因此抗氧化物質反而變為「氧化」,抗自由基物質反而變為「自由基」,對身體造成負面影響。因此若要食用堅果,建議挑選「低溫烘焙」堅果,並且不要吃超過一個手掌的分量,以免對身體帶來負擔。
還是忍不住嘴饞想吃香氣十足的燒烤、炸物大餐?下一頁專家1招「養生活」,健康享受雙面兼顧!
雖然知道低溫烹調、水煮餐比較健康,不過許多民眾難以餐餐做到。黃獻銘醫師也指出,水煮餐確實可以「養生命」,但是若要「養生活」,可以將低溫烹調的食物及「好吃的食物」在日常生活中依比例做調配。
因此,平日應採用低溫烹調的料理方式,一周可挑一天周末,或兩周一次和家人、朋友上館子、吃大餐。此時,由於身體已經累積了一個禮拜的抗氧化能力,偶爾不影響身體的放縱其實無傷大雅。此外,平時的早睡、運動、管好脾氣等好習慣,進一步累積抗氧化能力。只要做好健康管理,就能養生命、養生活同時兼顧。
另一方面,食物是否容易引起上火,也可藉由食材中的AGEs指數來判斷。AGEs的計量方式以「千單位」(kilo Unit)表示。外科專科醫師白映俞曾撰文指出,研究時多以超過15000 kU屬於多,小於10000 kU則稱為低糖化終產物飲食。日本AGE牧田診所院長牧田善二則建議,民眾一天中攝取的AGEs含量不要超過7000~10000 kU為佳,常見超過7000kU的食物為:
此外,白映俞提出了食材選擇的重要性,表示不同食物所產生出的AGEs量也有所不同,在同樣重量(1oog)的情況下,常見食物的AGEs含量如下表:
黃獻銘建議,可以在放縱日時觀察吃了多少的放縱食物,會產生發炎、上火反應。只要發現自己一旦吃完放縱食物後出現嘴破、皮膚癢、便秘、關節痛等症狀,即可知道自己的容忍範圍,再進一步調整或延後放縱日的時間。
參考資料: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食物的性質會因烹調方式改變!超常見健康零嘴越吃越上火
確實,食物本身有「寒熱溫涼」之分。魚類在藥典中也屬於平性,為什麼會越吃越上火呢?原來,大家多忽略了烹調方式也會改變食物的寒熱性質。黃獻銘中醫師舉例,中藥有所謂「炮製」的作法,可以利用類似烹調的方式,包括炒過、烘過、曝過,又或用酒洗過等都會改變藥材的性質。
而在食物上,重點則在於「高溫」,只要食物曾經過高溫烹煮,越高溫就越容易造成上火。以屬於平性食物的豬肉舉例,火鍋料理頂多100多度出頭,而炸豬排撇開麵衣蘊含的元素不提,油溫多在180~200度左右;炭火燒肉則可能高達300甚至接近400度。以烹調溫度判斷就可以輕鬆得知什麼料理最上火。
而一旦人體出現「上火」的反應,通常以疼痛為主,包括肌肉筋膜疼痛、關節痛、纖維肌痛等,代表可能身體正在發炎中。此外,還可能會出現失眠、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腎臟病等)。
怎麼煮竟會決定食物上火與否!下一頁中醫師公布:這種堅果也讓人上火
高溫烹調讓食物產生梅納反應,AGEs讓身體容易上火、發炎
高溫烹調的食物之所以誘人,是因為烹調時產生了「梅納反應」,亦即食物的蛋白質糖化,產生AGEs(糖化終產物)。經過研究證實,AGEs會增加人們的老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風濕免疫疾病及神經退化疾病(如阿茲海默症)的機率。
黃獻銘表示,只要經過高溫烹調的食物都會有AGEs的存在,雖然人體有一定的能力可以將其代謝,但若超過一定的量,AGEs將會造成人體的發炎反應,增加死亡率及慢性病風險。
而常常發炎也代表會促進身體的老化,包括體力衰退,外表、皮膚看起來皺皺垂垂的,及健康報告出現紅字等。甚至許多的內臟退化也都與局部發炎反應有關。
常見但難察覺的上火食物,健康的堅果也中標!?
若要避免自己上火產生發炎反應,除了留意食物寒、熱性外,也要留意其烹調方式,避免常吃高溫烹煮的食物。不過,市面上許多健康的食品,也容易讓人不知不覺越吃越上火,除了前述的魚肉外,常見的堅果也是其中一員。
黃獻銘表示,堅果中的油脂能幫助人體抗老化、對抗自由基。然而在門診中,卻常出現民眾因吃堅果導致發炎、老化、疲倦,戒掉堅果後就改善很多。
這不代表科學研究錯誤,而是因為市售堅果多經由高溫烘焙,產生梅納反應,因此抗氧化物質反而變為「氧化」,抗自由基物質反而變為「自由基」,對身體造成負面影響。因此若要食用堅果,建議挑選「低溫烘焙」堅果,並且不要吃超過一個手掌的分量,以免對身體帶來負擔。
還是忍不住嘴饞想吃香氣十足的燒烤、炸物大餐?下一頁專家1招「養生活」,健康享受雙面兼顧!
平時低溫烹調,周末稍微放縱沒關係!常見食物AGEs含量表
雖然知道低溫烹調、水煮餐比較健康,不過許多民眾難以餐餐做到。黃獻銘醫師也指出,水煮餐確實可以「養生命」,但是若要「養生活」,可以將低溫烹調的食物及「好吃的食物」在日常生活中依比例做調配。
因此,平日應採用低溫烹調的料理方式,一周可挑一天周末,或兩周一次和家人、朋友上館子、吃大餐。此時,由於身體已經累積了一個禮拜的抗氧化能力,偶爾不影響身體的放縱其實無傷大雅。此外,平時的早睡、運動、管好脾氣等好習慣,進一步累積抗氧化能力。只要做好健康管理,就能養生命、養生活同時兼顧。
另一方面,食物是否容易引起上火,也可藉由食材中的AGEs指數來判斷。AGEs的計量方式以「千單位」(kilo Unit)表示。外科專科醫師白映俞曾撰文指出,研究時多以超過15000 kU屬於多,小於10000 kU則稱為低糖化終產物飲食。日本AGE牧田診所院長牧田善二則建議,民眾一天中攝取的AGEs含量不要超過7000~10000 kU為佳,常見超過7000kU的食物為:
食物 | AGEs含量 |
BBQ | 約16600 kU/100g |
烤培根 | 約11000 kU/13g |
烤香腸(烤5分鐘) | 約10143 kU/90g |
烤雞腿排(帶皮) | 約10030 kU/100g |
烤牛排(用橄欖油烤) | 約9050 kU/90g |
炸雞(帶皮雞胸,炸25分鐘) | 約8965 kU/90g |
炸豬排 | 約7600 kU/100g |
炸雞塊 | 約7764 kU/90g |
披薩 | 約6825 kU/100g |
烤香腸(7成水煮) | 約6736 kU/90g |
此外,白映俞提出了食材選擇的重要性,表示不同食物所產生出的AGEs量也有所不同,在同樣重量(1oog)的情況下,常見食物的AGEs含量如下表:
帕瑪森乾酪 | 16900 kU |
切達起司 | 5523 kU |
烤牛肉 | 4650 kU |
煎鮭魚 | 3083 kU |
烤鬆餅 | 2293 kU |
生豆腐 | 788 kU |
烤蔬菜 | 266 kU |
白吐司 | 103 kU |
全麥吐司 | 53 kU |
黃獻銘建議,可以在放縱日時觀察吃了多少的放縱食物,會產生發炎、上火反應。只要發現自己一旦吃完放縱食物後出現嘴破、皮膚癢、便秘、關節痛等症狀,即可知道自己的容忍範圍,再進一步調整或延後放縱日的時間。
參考資料: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食物的性質會因烹調方式改變!超常見健康零嘴越吃越上火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