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

譚敦慈:家的情感味道,來自簡單烹調的廚房

早安健康編輯部
2016-02-04 08:01:00
25,879
收藏
分享
【早安健康編輯部】時光飛逝,捍衛民眾飲食安全的俠醫林杰樑,離開我們已經兩年多。這些日子以來,林杰樑的學生長庚腎臟科顏宗海醫師及其他更多專家醫師,共同承接了為民眾飲食安全把關的責任。其中,林杰樑的遺孀譚敦慈以護理師、妻子與媽媽的角色出發,給了我們面對食安、家庭與親子之間的「心」觀點,讓我們發現,「廚房」不僅是食安的重心,更是家人之間情感連繫的關鍵。

在本身工作、演講、上節目與顧家等繁忙的生活中,譚敦慈出版了新書。促使譚敦慈出書的真正因素,是感受到三十年來這份家人之間建立起來斬不斷的情感連繫。「家庭的幸福應該從廚房開始,一個人個性的養成也是從廚房開始;廚房愈單純愈簡單,養出來的孩子個性也就能愈單純愈簡單。」譚敦慈如是說。

深刻記得爸爸煮飯的味道

請勿設定超過兩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三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五組超連結

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有需求書沒有需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超級連結!!!!!!!!!!!!!!!!!!!!!!!!!!!

測試資料請你複製URLhttps://media-sit.h2u.io/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這一切,還是要從林杰樑過世後講起。 一般民眾對於林家張羅三餐可能會有個誤解,就是「因為林杰樑平常照顧大家食安太忙了,因此都是夫人打理。」親近林杰樑的人們則可能常聽到林杰樑說:「抱歉時間到了我要回家煮飯。」以為林杰樑才是下廚房的人。其實都不對。

譚敦慈笑著說,「煮飯」兩個字常常會被人認為是包括料理其他菜餚,因此就算到了現在,林杰樑的學生都還是會說「師母,林醫師對您真好,每天回家煮飯。」讓她真是百口莫辯。事實上林家是有分工的:煮飯是林杰樑的事,譚敦慈負責煮菜,孩子則負責擺放、收拾與清洗碗筷。直到現在,她都還記得孩子三歲時踩在小椅子上洗碗的情景。

正因為林杰樑以前無論多忙,時間一到都會馬上下班回家衝進廚房洗米煮飯,老么林浩楨在爸爸過世後,就變得挑剔起來:「媽媽煮飯不科學。」言下之意是煮出來的飯不是爸爸的味道。這是什麼原因?原來譚敦慈是以一杯米搭一杯水的方式煮飯,但林杰樑是以手掌壓在米上、以水的高度是否淹過指節為衡量標準,因此煮出來的飯,口感還是會不一樣。

「廚房不是專屬某人的,但是一個家庭的廚房如果都沒有使用,將來小孩子要怎麼回味『媽媽的味道』或是『爸爸的味道』」?譚敦慈語重心長地說。

((下一頁還有更精采的譚老師分享喔~))



家人情感的連繫,就在那一道道料理

很多人覺得家庭裡,客廳是家人之間重要的互動場所,但譚敦慈認為其實廚房才是關鍵,因為看電視的時候,其實根本沒有心聽孩子講話。她認為,廚房在台灣不受重視,很多家庭裡廚房變成一個裝飾的角色,但廚房其實是給孩子教育的一個很好的機會。

夫妻倆小時候的生活經驗都能印證這個概念。「林醫師曾說,書讀得愈多,離家就愈遠。」林杰樑從國中開始就不住家裡,他羨慕同學帶便當。譚敦慈小時候家境不好,飲食很簡單,菜豆一餐吃不完,下一餐改用電鍋蒸,還是很美味,這樣的飲食記憶到現在都還深刻地留存著,讓她回想起以前與家人相處的美好時光。

在現代這個處處是物質誘惑的時代,譚敦慈認為,簡單飲食其實能讓物質欲望降低。她總是覺得林家的孩子意志力較強,對外在物質的需求較低,不易受到干擾,能專心做好分內的事,親子溝通也能無礙,主要的力量就是來自「簡單飲食」。

負責任,而不是犧牲奉獻

譚敦慈認為,料理過程太繁複,事後還要清理、收拾,不會有多少人能長久堅持下去。她指出,簡單代表花費時間較短。林杰樑就曾說:「廚房不要待太久。」原因是一來廚房的油煙對身體有許多負面影響,第二個原因是,省下來的時間多陪陪家人,「他們會更難忘。」

譚敦慈舉例,曾聽說有位媽媽洗一次菜要兩小時,那一天兩餐就要四小時,在她看來這是人生最大的浪費。如果媽媽因為被要求過多,心裡不舒坦,負面情緒下可能無法教養出正常的小孩。「林杰樑告訴我,不要做一個『犧牲奉獻的媽媽』,而是一個『負責任的媽媽』。」

事實上,簡單、清淡的飲食還是可以嚐出味道。在林杰樑過世後,有時譚敦慈工作忙會來不及回家煮飯,就問浩楨是否外食解決,但浩楨卻會覺得外面的食物味道吃起來都一樣,不像在家裡,飯有飯的味道,蛋有蛋的味道,即使這些食材都混在一起,但還是能透過敏感的味蕾分辨出來。

簡單的廚房與飲食,才有更多時間關照家人。林杰樑過世後,婆家的親人感謝譚敦慈照顧林杰樑,但是譚敦慈並不覺得自己是特意在照顧林杰樑,不如說是大家「互相」,共同生活而互相扶持。「我們在同一條船上,每一個人都要好,這樣才會好,我就跟我婆婆這樣說,其實我沒有特別照顧他,我只是給了(每個人)一個完整的家。」

(圖片提供/譚敦慈)

【延伸閱讀】
每天「踏步1分鐘+休息30秒」,1週後血管年輕9歲
身體過勞缺氧易產生靜電!好好睡改善酸性體質
日女社長這樣瘦30公斤!5分鐘淋巴按摩提高代謝力
香蕉這時間吃最好,短短10天甩3公斤還能瘦小腹
從癌症末期重生!曾經最討厭的食物救了她一命

此為《早安健康》2月號《改變人生的健康123招》部分內容。完整精采內容全台各7-11、全家、萊爾富、OK超商及誠品、金石堂、博客來網路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三本免運 


收藏
分享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