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

心臟好壞4徵兆全寫在臉上!醫示警「耳朵這1條線」心臟病機率最高

吳宛容中醫師
2024-06-14 13:00:00
139,363
收藏
分享
心臟疾病的發生,通常是累積了一連串病因的結果。至於是否有表徵可以預測心臟病的風險呢?《內經》有說:「心其華在面」,代表從面相上可以藉由中醫的望診,來觀察心血管系統的好壞,以及心臟功能的穩定。

當心臟冠狀動脈發生動脈粥狀硬化的病變,血管逐漸狹窄,阻塞了心臟肌肉所需的血液供應與氧氣,就會產生「心絞痛」的情況。當心臟血管缺血到達嚴重程度時,心臟肌肉細胞開始壞死,即為「心肌梗塞」。

睿鳴堂中醫診所吳宛容中醫師認為,一個人的疾病狀況可以透過望、聞、問、切四診來判斷,望而知之為之神。其中心臟衰竭,可以從某些地方觀察。

請勿設定超過六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六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兩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三組超連結

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有需求書沒有需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超級連結!!!!!!!!!!!!!!!!!!!!!!!!!!!

心臟衰竭的觀察點



心臟衰竭病患通常會出現杵狀指,意即手指或足趾末端增生、肥厚,呈現杵狀般膨大,就如同鼓棒末端。杵狀指的特徵是末端指(趾)節明顯增寬增厚,指(趾)甲從根部到末端呈拱形隆起,使得指(趾)端背面的皮膚與指(趾)甲構成的基底角等於或大於180度,常見於心臟衰竭患者。發生杵狀指的原因,是因為肢體末端缺氧,讓細胞認為生存受到威脅,所以造成局部組織增生。這些組織增生時會壓迫到原有的手指外觀,導致形成搗杵狀,並因此而命名之。


吳宛容中醫師說明要預防心臟疾病,第一個要觀察的地方就是耳朵,當心臟冠狀動脈硬化導致供血不足時,耳垂因為沒有軟骨和韌帶支持,對缺血現象最直接的反應就是耳垂組織萎縮,會出現一條由內上方延伸至外下方的凹陷線條,中醫稱之冠心溝。

「冠心溝」的出現代表耳垂中富含彈性的「膠原蛋白纖維」缺血,缺血原因來自耳垂動脈萎縮、供血不足,觀察發現若發現耳垂上有「單耳不完全」的摺線,屬於較不嚴重的狀況,其次為單耳完全性摺痕,最嚴重的是兩耳完全性對角摺線,患有心臟疾病的機率最高。


事實上,除了耳朵以外,中醫的望診講求整體觀,第二個觀察重點在印堂,通常印堂光澤平滑、沒有紋路是健康之相,但是當印堂產生縱紋,好像懸著一根針,中醫望診稱之為「懸針紋」。只要印堂出現懸針紋,無論在中央或兩側,這類人士心情通常不開朗,胸口也會憋悶,呼吸不順暢,心肺的循環也會有問題。

下一頁看看臉部還有2個徵兆是心臟疾病警鐘!中醫師再教你3個穴位常按更養心


第三個觀察的重點叫山根,位於兩眼內側眼頭之間的鼻樑低處,是鼻子開始要隆起的地方,山根低陷或出現橫向細紋,代表平時身心壓力大,波動的情緒容易導致血壓起伏不定,上了年紀後就容易有心臟血管的問題。


第四個就是唇舌,當舌面或舌邊出現暗斑,捲起舌頭,舌下的靜脈色暗、腫起,甚至彎曲、唇色暗沉等,都是氣血瘀滯的現象。中醫師吳宛容表示,通常觀察到上述的異常徵兆,都會建議患者前往醫院,由心臟專科醫師進行檢查以防範未然。中醫看的是氣血,當心臟專科醫師沒有檢查到異狀,就是屬於中醫的氣病,這時中醫就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可以預防心血管走向崩壞的情況發生,當西醫檢查到心電圖異常、心肌缺氧、心血管阻塞,這時就是中醫所謂的血病,建議中西醫併治,以預防心肌梗塞發生。

建議刺激以下3穴道,可能對保護心臟有正面幫助:

隱白穴
隱白穴位於左右腳拇指指甲根部處,屬於「脾經」的出發點,因此刺激隱白穴具有「活血」的效果,能提高血液流動的流量以及質量,有助於提高血管彈性,使全身的氧氣、營養更能在體內順暢循環。

復溜穴
高血壓會帶給心臟相當大的負擔,而刺激位於小腿內側的「復溜」穴能提高水分代謝,具有降低血壓的效果。透過按壓刺激復溜穴,可能讓身體的水分更容易排出,具有改善水腫的效果,進而可能使血壓接近正常、使心臟負擔減輕。

內關穴
內關穴對心律不整有良好的改善效果,還能調整橫膈膜柔軟度、防止呼吸過淺,能降低心律不整的風險。內關穴意為內臟的關口,具有調節內臟、安定身心的效果,能幫助提高內臟血液流動,也可能對改善心悸問題有效。

作者簡介:吳宛容中醫師,睿鳴堂中醫診所院長,經歷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學歷包括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台北醫學大學藥學系。專長中醫兒科、過敏體質調理、濕疹、婦科等。【翰鳴堂/睿鳴堂中醫醫療體系】臉書粉絲專頁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收藏
分享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