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安健康/余宗翰報導】中秋烤肉節即將到來,除了烤肉食材,免洗碗筷等食器也得準備齊全。防範塑化劑等食安觀念的普及,民眾漸漸懂得盡量少用塑膠食器,比如辦桌常見的紅色塑膠碗,取而代之的是一般常見的白色紙碗;但你知道嗎?紙碗、紙杯等紙容器也有可能溶出有害物質,包括塑膠。
根據「台灣食品科技技術學會」食品生活網專文,有些紙容器會使用長纖維紙料製成,經特殊處理後不易被水浸透;但這種容器的製作成本高,而且有怕潮、怕蟲蛀的問題。一般常用紙容器的防水原料分為:
紙容器也不能碰高溫
根據「台灣食品科技技術學會」食品生活網專文,有些紙容器會使用長纖維紙料製成,經特殊處理後不易被水浸透;但這種容器的製作成本高,而且有怕潮、怕蟲蛀的問題。一般常用紙容器的防水原料分為:
請勿設定超過兩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三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五組超連結
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有需求書沒有需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超級連結!!!!!!!!!!!!!!!!!!!!!!!!!!!
測試資料請你複製URLhttps://media-sit.h2u.io/
- 蠟:先在紙板上作浸臘處理,再裁剪出形狀、折成立體杯形。這種紙容器不適合用於盛熱飲、熱湯,高溫會熔化表面的蠟質。
- 聚乙烯(polyethylene 簡稱PE):PE大量使用於製造塑料袋、塑料薄膜。用做薄膜的聚乙烯通常為「低密度聚乙烯」(Low Density Polyethylene 簡稱LDPE),雖然具有耐酸、耐酒精、耐鹼的特性,但耐熱只到至70~90℃,盛裝過熱食品有產生致癌物質的可能性。
- 聚丙烯(Polypropylene 簡稱PP):PP材質較耐高溫,最高可承受至130℃。如果能夠確認塗料材質,建議盡量採買使用PP的紙容器,否則的話應等食品降溫後再盛裝,減少食安疑慮。
紙杯顏料也有溶出風險
有些紙容器上面印有花俏的圖案或Logo,根據《中國時報》報導,偉盟環保工業公司副總經理曾清文受訪時指出,紙容器印刷時會以基礎顏色調配出指定顏色,但每個顏色顏料乾燥速度不同,此時需要加入「慢乾劑」調節。如果廠商使用的慢乾劑品質不佳,可能造成油墨溶出。
此外,紙餐具的食品級油墨成本是工業級6倍,不肖廠商若想節省成本,可能會拿品質好的顏料進行檢驗,卻用品質差的顏料進行印刷,影響食品安全。
一般紙容器的顏料在高溫下才會熔化;不過,裝冷飲時,容器外層凝結出的水滴也會把低品質的顏料溶掉,使握持的手沾上顏料。如果沒有注意到就徒手去拿東西吃,一不小心就會把有毒物質吃進肚子裡。
除了紙杯紙碗,烤肉竹籤也要小心!下一頁看專家如何避毒安心吃
小心吃入螢光劑
衛福部食藥署會定時檢測市面上的紙器有沒有使用螢光增白劑,雖然明文禁止,仍不時有不肖業者知法犯法。使用含螢光增白劑的紙製食器有可能會感到噁心或腹痛。
免洗筷、竹籤也有疑慮
為了讓筷子有較好的賣相,筷子製造廠通常會用亞硫酸鹽(二氧化硫)處理免洗筷,防止筷子變黃、變黑或發霉。
行政院環保署資訊也指出,二氧化硫在免洗筷的使用過程中可能會與其他物質結合成亞硫酸鹽。雖然亞硫酸鹽被吃入體內後多會轉變為硫酸鹽,並藉由尿液排出體外;但若經常使用免洗筷而吃入太多的亞硫酸鹽,可能會造成呼吸困難、嘔吐、腹瀉等症狀。
除了免洗筷,烤肉常用的竹籤也會使用燻硫及氧化作用來殺菌、殺蟲及漂白,也曾有新聞報導竹籤二氧化硫殘留的問題,中秋烤肉時多會用竹籤來串食材,也會有吃進二氧化硫的風險。
如何避免食器的食安風險?
中秋烤肉除了享受美食,健康也要顧。以下列出大家使用免洗餐具的3點建議:
- 免洗碗盤,應認明包裝上的使用材質及其耐熱溫度,並考量其耐熱程度來做適當的應用。若是來歷不明的容器,為了安全起見,盡量不要讓高溫食品直接碰觸,以免塑化劑、蠟質溶出的食安疑慮。
-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曾針對外食族餐具的食安危機問題提出建議:免洗筷能不用就不用,最好還是自備環保筷。若無法避免,請先注意筷尖是否有紅色染料,或是筷子有任何發霉的跡象。筷子有染料通常都含有重金屬,而發霉的免洗筷則有黴菌,使用這些筷子都有食安疑慮。
另一方面,網路流傳「先用熱水泡過免洗筷就能安心使用」,對此譚敦慈認為,短時間清水清洗效果有限,如果一定要用免洗筷,可以先聞聞看是否有酸味,因為明顯酸味可能代表二氧化硫殘留量過高。 - 採買紙杯時,盡量不要選購有圖案、花色的商品,以避免油墨溶出的食安風險。
參考資料:
- http://www.food.org.tw/TW/QADetail.aspx?PI=T6877gRzp9I=&QAID=3NMa2uX8scA=&Keyword=637frT499bg=&QAType=T6877gRzp9I=
-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09000756-260302
-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122000391-260114
- https://www.kingnet.com.tw/knNew/news/single-article.html?newId=12183
- https://www.chinatimes.com/hottopic/20151018002824-260804?chdtv
- https://health.gvm.com.tw/article.html?id=62580
- https://health.businessweekly.com.tw/AArticle.aspx?id=ARTL000101799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