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安健康/嬰兒與母親 Fan】
初來到這個世界,寶寶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疫苗,為自己的身體多增加抗體,以抵抗外來的各種病菌。除了國健署制定的公費疫苗,還有些需要爸媽額外自費的疫苗,建議諮詢專業醫師,必要時讓寶寶施打,以達到更完整的保護力。
寶寶出生6個月後,來自母體的抗體會逐漸下降,大安婦幼醫院嬰兒室主任卓郁皓表示,幼童若不慎感染到疾病,不但自己生病,還有傳染給其他人的風險,施打疫苗是最好的預防方法,能有效預防傳染病的感染,「公費和自費疫苗加起來就有10幾支要打,透過這些疫苗,為寶寶體內增加更多抗體,即使不小心被傳染,也能避免症狀過於嚴重。」
寶寶疫苗時程一覽表!公費&自費一起打,提升自我保護力
初來到這個世界,寶寶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疫苗,為自己的身體多增加抗體,以抵抗外來的各種病菌。除了國健署制定的公費疫苗,還有些需要爸媽額外自費的疫苗,建議諮詢專業醫師,必要時讓寶寶施打,以達到更完整的保護力。
寶寶出生6個月後,來自母體的抗體會逐漸下降,大安婦幼醫院嬰兒室主任卓郁皓表示,幼童若不慎感染到疾病,不但自己生病,還有傳染給其他人的風險,施打疫苗是最好的預防方法,能有效預防傳染病的感染,「公費和自費疫苗加起來就有10幾支要打,透過這些疫苗,為寶寶體內增加更多抗體,即使不小心被傳染,也能避免症狀過於嚴重。」
請勿設定超過兩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三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五組超連結
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有需求書沒有需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超級連結!!!!!!!!!!!!!!!!!!!!!!!!!!!
測試資料請你複製URLhttps://media-sit.h2u.io/
而在施打任何一種針劑前,醫師會進行完整的評估工作,才會允許寶寶接種。卓郁皓醫師提到,除非寶寶有發燒等急性疾病,否則在一般情況下,都能正常接種,「倘若寶寶不幸確診,只要身體狀況已好轉,皆不會影響正規疫苗,但針對特殊狀況的寶寶,如有在服用類固醇藥物,或是曾因疾病如川崎症或MISC(兒童發系統發炎症候群)使用免疫球蛋白治療者,須經由醫師評估再決定接種時程。

打開寶寶手冊中的疫苗接種卡,爸媽會發現,寶寶在學齡前,光公費就有將近20支疫苗要打,再加上自費疫苗、流感疫苗,和今年新增加的新冠疫苗,數量又更多了!以下整理出一張表格,讓爸媽清楚了解疫苗的施打時程,同時告訴你,為何這些自費疫苗建議施打。
綠色:公費疫苗;橘色:自費疫苗

此款屬於腸胃型疫苗,不同於其他肌肉注射的疫苗,輪狀病毒疫苗需透過口服才能發揮其效果,卓郁皓醫師提到,5歲以下的孩子,如遭受輪狀病毒感染,恐會造成嚴重的噁吐、腹瀉,甚至是脫水症狀,需要送往醫院打點滴處理,極少數會出現像是癲癇等併發症。
市面上有兩種劑型可選擇,保護力相當,只要確實服用,可預防孩子因輪狀病毒所引起的急性腸胃炎。少數寶寶會在服用後出現輕微的腹瀉,爸媽只需多加觀察,不必過於擔心。
肺炎鏈球菌疫苗,其中的第一、二、四劑為公費,只有6個月的第三劑基礎劑需自費接種。卓郁皓醫師表示,施打此疫苗,能預防因肺炎鏈球菌所引起的中耳炎、鼻竇炎、肺炎,與腦膜炎等,如在6個月多施打這一支,能讓寶寶體內的抗體濃度變高,提升黏膜感染如中耳炎得到保護力。「尤其是常感冒,例如送托嬰中心的寶寶,常因呼吸道感染併發中耳炎,建議自費接種。倘若6個月沒打,1歲的第四劑記得依然要施打,才能維持之後的保護力。」
算一算寶寶6個月要施打的針劑,加上流感疫苗,新冠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有5針要接種,為了減少寶寶的負擔,也能讓爸媽少奔波,近年來台灣引進六合一疫苗,是將公費的五合一疫苗加上B型肝炎疫苗合成一針,寶寶少挨一針,少痛一次,記得施打前可先向醫療院所諮詢。
卓郁皓醫師補充,以往五合一疫苗的施打方式,要將藥粉與液體混合,再透過針頭抽進打進體內,難免會有抽取不乾淨等疑慮;六合一疫苗屬於隨拆即用,操作上步驟簡單,能減少操作人員的失誤,也能保障安全性,其保護力與分開施打兩種疫苗相同,爸媽不妨可考慮。「施打後的48小時,爸媽要多觀察孩子的體溫,如施打部位有紅腫,可先冰敷處理。」
第一劑屬於公費疫苗,在寶寶1歲時施打,保護力約有75%~85%,卓郁皓醫師提到,有些孩子僅接種第一劑,還是會出現突破性感染,少數突破性感染後起的水泡仍然嚴重,建議孩子4至6歲時,自費施打第二劑,將保護力提升至約97%,降低因水痘病毒所導致的細菌感染,肺炎、腦炎等併發症。
去年上路的B型腦膜炎雙球菌疫苗,也是爸媽可考慮讓孩子自費接種的疫苗,卓郁皓醫師提到,腦膜炎雙球菌是引起兒童細菌性腦膜炎的第三大兇手,一旦感染腦脊膜炎雙球菌,病程變化快速,從發病到死亡只有24小時的時間,來勢洶洶,死亡率高,存活者常病發後遺症,如截肢,聽力喪失等後遺症,雖然發生率低,但是有B型腦膜炎球菌疫苗可以預防如此嚴重的感染,可諮詢小兒科醫師了解此疾病與疫苗。
新冠疫苗有效預防重症發生、減少MISC等併發症,讓孩子打莫德納或BNT疫苗需要間隔多久呢?繼續看第二頁
新冠肺炎病毒,影響台灣國人生活將近三年時間,年紀小的孩子是高風險群,近期幼兒新冠疫苗已核准上市,讓6個月以上的寶寶,能接種疫苗得到保護。卓郁皓醫師表示,5歲以下的孩子,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可能造成嚴重的併發症,如哮吼、肺炎,最嚴重的是腦炎,已造成多位兒童死亡,另外感染後兩三個月內可能發生MIS-C(孩童多系統炎症徵候群),造成高燒合併休克,預防的最好方式,就是接種新冠疫苗,可減少MISC等併發症。
目前市面上有莫德納和BNT兩種疫苗可選擇,莫德納施打兩劑,兩劑需間隔四週,劑量為成人的1/4;BNT則須施打三劑,第一、二劑間隔四週,第二、三劑間隔八週,劑量為成人的1/10,兩種疫苗皆能預防重症的發生,無論施打哪一種,施打後都要觀察孩子是否出現嗜睡、食慾不佳、活動力不足等情況,如有異狀,建議就醫檢查。
卓郁皓醫師提醒,接種疫苗,能有效預防孩子受到疾病的侵襲,如錯過了應接種的時程,爸媽也別因此忽略,須趕緊回醫療院所,與醫師溝通詢問,趕緊把沒打到的疫苗補接種,才能為孩子築起強大的防禦牆,抵擋外在的病菌!

卓郁皓
現任:大安婦幼醫院嬰兒室主任
經歷:成大醫院小兒部住院醫師、感染科專科醫師
諮詢/大安婦幼醫院嬰兒室主任 卓郁皓/採訪撰文/Fan
本文授權自《嬰兒與母親》,完整內容請見原文。【嬰兒與母親 寶貝健康】
作者簡介:嬰兒與母親,提供完整婦幼保健觀念,孕育健康、優秀的下一代。 針對孕婦、嬰兒保健常識、生產、產後、夫妻生活等,各種您所關心的主題,每一期都會作深入的探討,並邀請最具權威的婦產科、小兒科醫師、學前教育專家,以及家政、保育、心理、教育之學者親筆撰寫文章,提供最實用、最完整的知識與最新資訊。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疫苗施打時程.自費疫苗為何建議打?
打開寶寶手冊中的疫苗接種卡,爸媽會發現,寶寶在學齡前,光公費就有將近20支疫苗要打,再加上自費疫苗、流感疫苗,和今年新增加的新冠疫苗,數量又更多了!以下整理出一張表格,讓爸媽清楚了解疫苗的施打時程,同時告訴你,為何這些自費疫苗建議施打。
時程 | 種類 | 劑次 |
出生滿24小時內 | 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B型肝炎疫苗 | 一劑 第一劑 |
出生滿1個月 | B型肝炎疫苗 | 第二劑 |
出生滿2個月 | 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 五合一疫苗 口服輪狀病毒疫苗 腦膜炎雙球菌疫苗 | 第一劑 第一劑 第一劑(2劑型、3劑型) 第一劑 |
出生滿4個月 | 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 五合一疫苗 口服輪狀病毒疫苗 腦膜炎雙球菌疫苗 | 第二劑 第二劑 第二劑(2劑型、3劑型) 第二劑 |
出生滿5個月 | 卡介苗 | 一劑 |
出生滿6個月 | B型肝炎疫苗 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 五合一疫苗 流感疫苗 口服輪狀病毒疫苗 新冠肺炎疫苗 六合一疫苗 | 第三劑 第三劑 第三劑 第一劑(初次施打需隔四週打第二劑) 第三劑(3劑型) 第一劑(依施打品牌不同,劑樹和間隔時間不同) 一劑 |
出生滿12個月 | 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 水痘疫苗 | 第一劑 第一劑 |
出生12至15個月 | 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 A型肝炎疫苗 | 第四劑 第一劑 |
出生滿15個月 | 日本腦炎疫苗(活性減毒) | 第一劑 |
出生滿18個月 | 五合一疫苗 A型肝炎疫苗 腦膜炎雙球菌疫苗 | 第四劑 第二劑(與第一劑至少隔6個月) 第三劑 |
出生滿2至3歲 | 日本腦炎疫苗(活性減毒) | 第二劑(與第一劑至少隔12個月) |
出生4至6歲 | 水痘疫苗 | 第二劑 |
滿5歲 | 四合一疫苗 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 | 第一劑 第二劑 |

口服輪狀疫苗
此款屬於腸胃型疫苗,不同於其他肌肉注射的疫苗,輪狀病毒疫苗需透過口服才能發揮其效果,卓郁皓醫師提到,5歲以下的孩子,如遭受輪狀病毒感染,恐會造成嚴重的噁吐、腹瀉,甚至是脫水症狀,需要送往醫院打點滴處理,極少數會出現像是癲癇等併發症。
市面上有兩種劑型可選擇,保護力相當,只要確實服用,可預防孩子因輪狀病毒所引起的急性腸胃炎。少數寶寶會在服用後出現輕微的腹瀉,爸媽只需多加觀察,不必過於擔心。
- 2劑型:出生滿6週,第二劑間隔4週以上
- 3劑型:出生滿6週,第二、三劑各間隔4至10週
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
肺炎鏈球菌疫苗,其中的第一、二、四劑為公費,只有6個月的第三劑基礎劑需自費接種。卓郁皓醫師表示,施打此疫苗,能預防因肺炎鏈球菌所引起的中耳炎、鼻竇炎、肺炎,與腦膜炎等,如在6個月多施打這一支,能讓寶寶體內的抗體濃度變高,提升黏膜感染如中耳炎得到保護力。「尤其是常感冒,例如送托嬰中心的寶寶,常因呼吸道感染併發中耳炎,建議自費接種。倘若6個月沒打,1歲的第四劑記得依然要施打,才能維持之後的保護力。」
六合一疫苗(白喉白日咳破傷風小兒麻痺B型嗜血桿菌五合一+B肝)
算一算寶寶6個月要施打的針劑,加上流感疫苗,新冠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有5針要接種,為了減少寶寶的負擔,也能讓爸媽少奔波,近年來台灣引進六合一疫苗,是將公費的五合一疫苗加上B型肝炎疫苗合成一針,寶寶少挨一針,少痛一次,記得施打前可先向醫療院所諮詢。
卓郁皓醫師補充,以往五合一疫苗的施打方式,要將藥粉與液體混合,再透過針頭抽進打進體內,難免會有抽取不乾淨等疑慮;六合一疫苗屬於隨拆即用,操作上步驟簡單,能減少操作人員的失誤,也能保障安全性,其保護力與分開施打兩種疫苗相同,爸媽不妨可考慮。「施打後的48小時,爸媽要多觀察孩子的體溫,如施打部位有紅腫,可先冰敷處理。」
水痘疫苗
第一劑屬於公費疫苗,在寶寶1歲時施打,保護力約有75%~85%,卓郁皓醫師提到,有些孩子僅接種第一劑,還是會出現突破性感染,少數突破性感染後起的水泡仍然嚴重,建議孩子4至6歲時,自費施打第二劑,將保護力提升至約97%,降低因水痘病毒所導致的細菌感染,肺炎、腦炎等併發症。
B型腦膜炎雙球菌疫苗
去年上路的B型腦膜炎雙球菌疫苗,也是爸媽可考慮讓孩子自費接種的疫苗,卓郁皓醫師提到,腦膜炎雙球菌是引起兒童細菌性腦膜炎的第三大兇手,一旦感染腦脊膜炎雙球菌,病程變化快速,從發病到死亡只有24小時的時間,來勢洶洶,死亡率高,存活者常病發後遺症,如截肢,聽力喪失等後遺症,雖然發生率低,但是有B型腦膜炎球菌疫苗可以預防如此嚴重的感染,可諮詢小兒科醫師了解此疾病與疫苗。
新冠疫苗有效預防重症發生、減少MISC等併發症,讓孩子打莫德納或BNT疫苗需要間隔多久呢?繼續看第二頁
新冠疫苗.有效預防重症發生
新冠肺炎病毒,影響台灣國人生活將近三年時間,年紀小的孩子是高風險群,近期幼兒新冠疫苗已核准上市,讓6個月以上的寶寶,能接種疫苗得到保護。卓郁皓醫師表示,5歲以下的孩子,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可能造成嚴重的併發症,如哮吼、肺炎,最嚴重的是腦炎,已造成多位兒童死亡,另外感染後兩三個月內可能發生MIS-C(孩童多系統炎症徵候群),造成高燒合併休克,預防的最好方式,就是接種新冠疫苗,可減少MISC等併發症。
目前市面上有莫德納和BNT兩種疫苗可選擇,莫德納施打兩劑,兩劑需間隔四週,劑量為成人的1/4;BNT則須施打三劑,第一、二劑間隔四週,第二、三劑間隔八週,劑量為成人的1/10,兩種疫苗皆能預防重症的發生,無論施打哪一種,施打後都要觀察孩子是否出現嗜睡、食慾不佳、活動力不足等情況,如有異狀,建議就醫檢查。
卓郁皓醫師提醒,接種疫苗,能有效預防孩子受到疾病的侵襲,如錯過了應接種的時程,爸媽也別因此忽略,須趕緊回醫療院所,與醫師溝通詢問,趕緊把沒打到的疫苗補接種,才能為孩子築起強大的防禦牆,抵擋外在的病菌!

卓郁皓
現任:大安婦幼醫院嬰兒室主任
經歷:成大醫院小兒部住院醫師、感染科專科醫師
諮詢/大安婦幼醫院嬰兒室主任 卓郁皓/採訪撰文/Fan
本文授權自《嬰兒與母親》,完整內容請見原文。【嬰兒與母親 寶貝健康】
作者簡介:嬰兒與母親,提供完整婦幼保健觀念,孕育健康、優秀的下一代。 針對孕婦、嬰兒保健常識、生產、產後、夫妻生活等,各種您所關心的主題,每一期都會作深入的探討,並邀請最具權威的婦產科、小兒科醫師、學前教育專家,以及家政、保育、心理、教育之學者親筆撰寫文章,提供最實用、最完整的知識與最新資訊。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