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

別再錯怪枕頭!反覆落枕、睡醒頭沒在枕頭上…當心已是頸椎病變警訊

林頌凱(復健醫學雙專科醫師)
2023-05-22 12:00:00
29,221
收藏
分享
【早安健康/林頌凱(復健醫學雙專科醫師)】

三不五時就落枕,該當心是潛在頸椎病徵兆?



正準備考博士班、熬夜多日的藍藍,一早起床脖子右側竟劇痛到不行,歪著頭、像個機器人般被媽媽帶進我的門診。檢查後判定是典型的急性落枕,施以針灸搭配一個6次的復健療程,藍藍再回診時已完全改善,連肩頸也變得輕鬆許多。

但另一個病人,在塑膠製品廠擔任生產線作業員的阿忠,可就沒這麼幸運了。幾乎每年都會看到他因落枕來門診報到,只為拿藥控制疼痛,不願花時間復健。結果落枕發作期從剛開始的2、3天變成持續2、3周的慢性僵硬疼痛,甚至造成頸椎軟骨磨損、頸椎退化性關節炎,實在是得不償失啊!

請勿設定超過兩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三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五組超連結

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有需求書沒有需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超級連結!!!!!!!!!!!!!!!!!!!!!!!!!!!

測試資料請你複製URLhttps://media-sit.h2u.io/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許多人都有過一覺醒來,突然被落枕襲擊的經驗,那種痛楚常令當事人完全無法低頭或是轉頭。

事實上,大多數慣性落枕患者的肌肉經常處於緊繃狀態,為什麼呢?這類人通常具有「A型人格」特質,待人處事求好心切,容易給自己過多壓力、做事時會不自覺的咬緊牙根。每到夜晚帶著緊繃情緒、沒有刻意放鬆過的身體入睡,自然睡眠品質不太好,引發落枕。

好發族群:長時間歪頭工作



每個人都有可能發生落枕,不免怪罪於睡姿不良、枕頭高低的問題。突然換了新枕頭的確會提高落枕風險,但究其背後真正的主因是:頸部肌肉使用不當,導致過度受損。

像是白天長時間歪頭工作或開車、無意識的聳肩打電腦、滑手機姿勢不良形成烏龜頸,都是造成頸、肩、背的肌筋膜僵硬,甚至頸椎與胸椎交接處容易卡住,而在某天可能因換枕頭、睡姿不良觸發了落枕。

臨床解密:別再誤會是枕頭的錯



有人幾乎不曾落枕,有些人則是常常落枕,常有患者問我:「我不知道換了多少個枕頭,為什麼還會常常落枕?」落枕從字面上看來和枕頭有關,實際上兩者的關連性不大。

我常和這類患者說:「常常落枕不是枕頭的問題,而是我們的頸椎有問題!要做的事情是治療頸椎,不是更換枕頭就能解決的。」建議慣性落枕的人仔細觀察平常坐姿、站姿是否歪斜,有無經常歪頭的壞習慣。從過往的臨床觀察,落枕不完全只發生在臥室,有不少人習慣在客廳沙發小憩午睡,更有甚者將此習慣當作一種人生享受,殊不知不當姿勢已對頸椎形成壓迫,風險更高。

此外,頸椎間盤突出、頸椎骨病理性骨折等較嚴重的頸部病變,也會出現單側頸部疼痛的症狀,有時會令患者混淆。如果2、3天內,疼痛症狀未自癒,還延伸到上臂或有其他不適產生,最好盡快就醫釐清問題所在。

枕頭、睡姿、半夜冷…都不是落枕主因!下一頁看看醫師更多解析:原來脖子痛也跟頸椎關節有關!


對於正在進行頸椎牽引治療的患者,必須維持在適當的「治療頻率」和「牽引力量」。當你的脖子已經變得僵硬,要讓它恢復正常曲度、拉開擠在一塊的椎體,得有足夠並持續的施力。假設患者一個禮拜只做一次頸椎牽引,是起不了作用的。尤其每次的牽引力量是逐步往上加,倘若前後兩次的牽引治療已間隔一周以上,是不能加重牽引力量的,因為身體早已忘記上回的作用力,甚至原本已被拉開一點點的關節可能又縮了回去。

要提醒的是,如果一下子儀器牽引力量過重,肌肉和韌帶恐因過度拉扯而發炎。此時,有人會產生「落枕」的感覺,進而對現行治療方式產生懷疑。

落枕是長時間頸椎傷害的警訊



落枕,在西醫的正式醫學名稱是「急性頸椎關節周圍炎」,就中醫範疇則稱為「失枕症」。源於頸部周圍的肌肉和韌帶發生急性痙攣、拉傷,主要發生在胸鎖乳突肌、斜方肌、頸後的提肩胛肌等區域。

當身體姿勢歪斜,以致左右兩側的肌肉一邊過度伸長、另一過度縮短,頸部肌肉使用不當,長時間處於不正常收縮,導致頸部組織循環不良、肌群疲勞損傷,引起肌肉出現保護性收縮的急速痙攣,進而產生疼痛,以及轉頭、後仰的動作受限。

因發炎反應在睡眠期間持續累積作用,枕頭、睡姿與夜半低溫問題,往往只是觸發落枕的最後一根稻草。除此之外,與長期精神壓力過大,造成背部、頭部、肩頸肌肉緊張也有密切關係。

落枕症狀有幾個特徵:① 突然發生,② 通常在單側患部,③ 有一固定痛點,④ 側轉、前俯、後仰皆感覺困難,⑤ 即便是如抬手臂、喝水的細微動作也會引發頸部疼痛,嚴重者的痛感可能會涵蓋到整個後頸部,甚至後腦勺。

以上是大眾所熟悉的落枕,但許多人不知道的是落枕的同時也可能合併「頸椎小面關節錯位」或「韌帶夾擠」的發生,而且有研究指出,約有3到7成脖子痛的患者其問題是在小面關節。

聽到這陌生名詞,你一定想問:小面關節是什麼呢?從頸椎結構來看,每塊頸椎骨相連之間前側有椎間盤作為受力緩衝,後則有銜接關節突的兩組小面關節,負責讓頸椎可以低頭、抬頭與左右轉動。當在睡眠過程長時間的睡姿不良或少動,起床時的一個翻身就讓小面關節錯位或發生韌帶夾擠,亦或該處周邊的肌肉因疼痛而攣縮,引發急性疼痛,症狀和肌肉拉傷造成的落枕一樣。

相對的,本身患有頸椎病、頸椎小面關節錯位或是韌帶肥厚鈣化夾擠的人,意謂著肌肉力量衰弱易使關節無法順暢活動,而比其他人容易頻繁發生落枕。

我們務必體認到,除了睡覺時間以外,頸椎在支撐頭部重量的同時,還承受著動態活動時的扭力,長年過勞受損將可能導致角度變形,以及骨刺增生、椎間盤突出的提早退化現象,因此,別再把落枕當作常見的身體小毛病,頻繁落枕絕對是頸椎病正在傳遞的警訊!未妥善治療,狀況將變嚴重,若有手麻、反覆落枕的情況,建議盡速就醫諮詢。

從一個人怎麼睡覺,也能看出是否罹患頸椎病!下一頁看看4種睡姿原來都是頸椎發出的警訊


你知道嗎,從一個人怎麼睡覺,也能看出是否罹患頸椎病!人在睡覺時會變換姿勢、翻身的次數,有10到100次這麼多,這是身體在沒有意識的狀況下自動進行的自我調節,為的是解除前一個姿勢維持太久所造成的壓力。

所以當頸椎退化而有潛在病變時,身體也會找出當下感到最輕鬆的姿勢,以減少肩頸肌肉痠痛和神經壓迫的不適,因此有些人睡醒後頭沒在枕頭上、覺得不用枕頭更好睡、睡覺時習慣把手舉高呈現投降姿勢、又或一定要睡較高的枕頭……,這些其實有別於理想睡姿的行為背後,代表頸椎可能出現問題,最好去做檢查。

如果你是剛換新枕頭就發生落枕,在疼痛完全消除前,建議換回原枕頭。但若是與枕頭無關,請更加注意自身的姿勢問題,以及壓力的調適。如果置之不理,任其頻繁發作,頸部將因為慢性傷害演變為慢性疼痛,致使頸椎軟骨磨損,終將導致頸椎退化性關節炎。

提供幾個預防落枕的好方法:

  • 調整睡眠環境,選用較有支撐力的床墊與頸枕,且平躺時下巴和額頭平高,是最適合、頸部最放鬆的枕頭高度。
  • 趴睡是大忌,因讓頸椎轉到極限,整夜沒變換姿勢的話,一早起來脖子就會卡住了,應採仰臥或側臥睡姿。
  • 養成運動習慣治百病,頸部血液循環跟著好。最好睡前做點伸展,幫助緩解緊繃的肩頸。
  • 天冷時,圍圍巾、穿高領衣物保持肩頸溫暖。

本文摘自《頸椎全書》/林頌凱(復健醫學雙專科醫師)/出色文化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收藏
分享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