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安健康/黃軒(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
在去年,很多不可思議的謠言:在蔬果中有COVID-19 病毒、在魚類中有COVID-19病毒、在肉類中有COVID-19病毒…如果我告訴你,COVID-19 病毒喜歡的天菜,不在蔬果中,不在魚類中,不在肉中,只在:你個人「習慣不好,衛生不佳」的手指頭,又愛亂戴口罩的行為中…你相信嗎?
A. COVID-19 的天菜
食品,不會傳播COVID-19
在去年,很多不可思議的謠言:在蔬果中有COVID-19 病毒、在魚類中有COVID-19病毒、在肉類中有COVID-19病毒…如果我告訴你,COVID-19 病毒喜歡的天菜,不在蔬果中,不在魚類中,不在肉中,只在:你個人「習慣不好,衛生不佳」的手指頭,又愛亂戴口罩的行為中…你相信嗎?
A. COVID-19 的天菜
請勿設定超過兩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三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五組超連結
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有需求書沒有需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超級連結!!!!!!!!!!!!!!!!!!!!!!!!!!!
測試資料請你複製URLhttps://media-sit.h2u.io/
新冠病毒較易發生在人身上,究其原因,人類的呼吸系統中,有新冠病毒的「特殊天菜」,稱為ACE2。
我們知道,病毒一般由核酸內核與蛋白外殼構成,它們是沒有自主複製能力,沒法自力更生的。所以病毒需要侵染細胞(宿主),借宿主的核酸合成系統以及蛋白表達系統來完成複製和擴散。
2020年1月21日,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通過對2019-nCoV(即現今的COVID-19)S-蛋白結構的模型分析,率先推測COVID-19與SARS-CoV一樣,通過人細胞表面ACE2受體的介導作用進行入侵,來感染人的呼吸道上皮細胞。
其後,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團隊,於2月3號在《Nature》發表文章證實新型COVID-19冠狀病毒與SARS冠狀病毒使用相同的細胞受體ACE2。
所以,新型COVID-19冠狀病毒,只有在體內有大量的「特殊天菜」ACE2接受器豐富的地方,才會發生致命的感染。
B. 魚市場
魚體内幾乎找不到「天菜」,病毒必須依靠宿主細胞表面的ACE2受體來感染細胞。沒有ACE2受體,病毒就無法成功進入細胞。
到目前為止,所有已知的證據都發現這種ACE2受體「大部分存在於哺乳動物中,而少存在於魚類中」。
即使魚類中找到了ACE2 ; 已有的模擬研究結果表明,新冠COVID-19病毒仍無法结合魚類的ACE2 ,也就意味著魚類不具備結合COVID-19病毒的條件。
COVID-19可以感染多種哺乳動物,但不太會感染魚類,鳥類或爬行動物。
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進一步研究證實,新型COVID-19冠狀病毒可以感染多種哺乳動物,但不太感染魚類,鳥類或爬行動物。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SARS-CoV-2 can infect a broad range of mammals, but few fish, birds or reptiles."
所以,魚自然不會在體內攜帶COVID-19冠狀病毒。
肉類、蔬果也不會容易帶有病毒?下一頁看看醫師解釋原因
C. 肉市場
在去年,國外有幾個肉品業者的群聚感染,甚至傳言開始出來,死去豬肉,讓COVID-19病毒傳播開來?
經過專家調查發現:殺肉的工作環境,有利於COVID-19持續存在,許多金屬表面、低溫和中到高的相對濕度環境可能會促進COVID-19的傳播,再加上一堆的肉屑,沒有清理乾淨。
擁擠的工作場所,殺豬的、賣肉的,沒有戴口罩,更不會勤洗手,才是主要COVID-19傳播原因。因為肉類,已經被你殺死、分屍、去污後,裡面適合ACE2接受器的活體細胞,已經死亡、COVID19 病毒是難以存活下去⋯⋯
D. 蔬果市場
不會有COVID-19病毒,因為蔬果內根本沒有COVID-19喜歡的天菜呀!
E. Question
黃醫師,《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不是明明告訴我們,COVID-19可以在紙箱存活24小時,在塑膠可以存活3天嗎?
Answer:
真正避免蔬果食材沾染病毒的方法,下一頁看看醫師說明!
傳給你的,不是因為你接觸過的物品/食品。你的物品/食品,又不會對你咳嗽,飛沫傳染給你,是你自己摸完東西又不愛洗手,脫口罩時,又偷挖鼻孔,揉眼睛…(人類的反射作用,無意識下每小時約23次如此),自己不良衛生習慣造成的…
G. 人不老實
之前中國媒體報導:鮭魚的「砧板」 驗出弱的陽性反應,寫成是「鮭魚有陽性反應」了。聳動的標題,就是「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汙染的砧板不是新聞,感染的鮭魚才是新聞。
萬物之靈,責任不靈。
你問問巿場上老闆,你的砧板有病毒,他會誠實的告訴你?他不會告訴你:我是人類,我是萬物之靈,我要承擔責任,我沒有勤洗手,我沒有戴上口罩,咳嗽時飛沫咳上砧板上?最簡單的,就是把責任「推給已經死掉的魚類」吧!這一定是這批貨出了問題?
H. WHO叮嚀
記得,我們都叫大家:「勤洗手,勤洗手、勤洗手」,不是勤洗物品。
你要炸煮的東西,病毒早已被你高溫炸死了(病毒溫度攝氏56度以上,就會死了,你的油、你的水滾了, COVID-19早就死了⋯⋯)
相信我,觸摸物品/食品前後,酒精消毒雙手,好過於你對「週邊的物品一直噴,一直噴...」。你周圍的物件,不會對你咳嗽飛沫傳染⋯⋯但你自己會,所以「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安距」,這才是你要在意的,懂了嗎?
參考資料:
本文獲得黃軒醫師授權刊載 黃軒醫師粉絲專頁、黃軒醫師TIMELOG部落格連結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魚肉、蔬果,哪些食物可能被新冠病毒「感染」?病毒傳染最常還是透過它
我們知道,病毒一般由核酸內核與蛋白外殼構成,它們是沒有自主複製能力,沒法自力更生的。所以病毒需要侵染細胞(宿主),借宿主的核酸合成系統以及蛋白表達系統來完成複製和擴散。
2020年1月21日,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通過對2019-nCoV(即現今的COVID-19)S-蛋白結構的模型分析,率先推測COVID-19與SARS-CoV一樣,通過人細胞表面ACE2受體的介導作用進行入侵,來感染人的呼吸道上皮細胞。
其後,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團隊,於2月3號在《Nature》發表文章證實新型COVID-19冠狀病毒與SARS冠狀病毒使用相同的細胞受體ACE2。
所以,新型COVID-19冠狀病毒,只有在體內有大量的「特殊天菜」ACE2接受器豐富的地方,才會發生致命的感染。
B. 魚市場
魚體内幾乎找不到「天菜」,病毒必須依靠宿主細胞表面的ACE2受體來感染細胞。沒有ACE2受體,病毒就無法成功進入細胞。
到目前為止,所有已知的證據都發現這種ACE2受體「大部分存在於哺乳動物中,而少存在於魚類中」。
即使魚類中找到了ACE2 ; 已有的模擬研究結果表明,新冠COVID-19病毒仍無法结合魚類的ACE2 ,也就意味著魚類不具備結合COVID-19病毒的條件。
COVID-19可以感染多種哺乳動物,但不太會感染魚類,鳥類或爬行動物。
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進一步研究證實,新型COVID-19冠狀病毒可以感染多種哺乳動物,但不太感染魚類,鳥類或爬行動物。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SARS-CoV-2 can infect a broad range of mammals, but few fish, birds or reptiles."
所以,魚自然不會在體內攜帶COVID-19冠狀病毒。
肉類、蔬果也不會容易帶有病毒?下一頁看看醫師解釋原因
C. 肉市場
在去年,國外有幾個肉品業者的群聚感染,甚至傳言開始出來,死去豬肉,讓COVID-19病毒傳播開來?
經過專家調查發現:殺肉的工作環境,有利於COVID-19持續存在,許多金屬表面、低溫和中到高的相對濕度環境可能會促進COVID-19的傳播,再加上一堆的肉屑,沒有清理乾淨。
擁擠的工作場所,殺豬的、賣肉的,沒有戴口罩,更不會勤洗手,才是主要COVID-19傳播原因。因為肉類,已經被你殺死、分屍、去污後,裡面適合ACE2接受器的活體細胞,已經死亡、COVID19 病毒是難以存活下去⋯⋯
D. 蔬果市場
不會有COVID-19病毒,因為蔬果內根本沒有COVID-19喜歡的天菜呀!
E. Question
黃醫師,《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不是明明告訴我們,COVID-19可以在紙箱存活24小時,在塑膠可以存活3天嗎?
Answer:
- 研究,是人工故意做出來的:研究人員利用噴霧器,在密室空間內噴灑。模擬的實驗確實警示大家,不同的表面,COVID-19可以滯留不同的時間。這個研究只告知:小心接觸傳播。如果我們摸到類似物體,我們得小心「接觸傳播」,「你的手可能會沾到病毒」。
- 根據美國疾病防治中心的說法,這種冠狀病毒在物體表面上的生存能力很差,散播的風險很低。而且根據其他冠狀病毒SARS跟MERS的研究,這些病毒不能夠在貨品/食品上長期存活。
真正避免蔬果食材沾染病毒的方法,下一頁看看醫師說明!
F. 魚類、肉類、蔬果不傳COVID-19 ,是人類在傳
- 魚類:有ACE2,但卻不是COVID-19喜歡的那種口味。
- 肉類:已經被你殺死、分屍、去污後,裡面適合ACE2接受器的活體細胞,已經死亡、COVID-19病毒難以存活下去。
- 蔬果,不會有COVID-19病毒,因為蔬果內根本沒有COVID-19喜歡的天菜呀!
傳給你的,不是因為你接觸過的物品/食品。你的物品/食品,又不會對你咳嗽,飛沫傳染給你,是你自己摸完東西又不愛洗手,脫口罩時,又偷挖鼻孔,揉眼睛…(人類的反射作用,無意識下每小時約23次如此),自己不良衛生習慣造成的…
G. 人不老實
之前中國媒體報導:鮭魚的「砧板」 驗出弱的陽性反應,寫成是「鮭魚有陽性反應」了。聳動的標題,就是「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汙染的砧板不是新聞,感染的鮭魚才是新聞。
萬物之靈,責任不靈。
你問問巿場上老闆,你的砧板有病毒,他會誠實的告訴你?他不會告訴你:我是人類,我是萬物之靈,我要承擔責任,我沒有勤洗手,我沒有戴上口罩,咳嗽時飛沫咳上砧板上?最簡單的,就是把責任「推給已經死掉的魚類」吧!這一定是這批貨出了問題?
H. WHO叮嚀
- WHO:目前沒有證據人可以從食物中感染 COVID-19,包括水果和蔬菜…。
- WHO:冠狀病毒需要「活的動物或人類」宿主來繁殖和存活。
記得,我們都叫大家:「勤洗手,勤洗手、勤洗手」,不是勤洗物品。
你要炸煮的東西,病毒早已被你高溫炸死了(病毒溫度攝氏56度以上,就會死了,你的油、你的水滾了, COVID-19早就死了⋯⋯)
相信我,觸摸物品/食品前後,酒精消毒雙手,好過於你對「週邊的物品一直噴,一直噴...」。你周圍的物件,不會對你咳嗽飛沫傳染⋯⋯但你自己會,所以「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安距」,這才是你要在意的,懂了嗎?
參考資料:
本文獲得黃軒醫師授權刊載 黃軒醫師粉絲專頁、黃軒醫師TIMELOG部落格連結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魚肉、蔬果,哪些食物可能被新冠病毒「感染」?病毒傳染最常還是透過它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