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

楊定一:調整呼吸改善三高、腎臟病!1分鐘6次「大呼吸」療癒身心不費力

楊定一(醫學博士)
2023-05-30 09:00:00
64,722
收藏
分享
【早安健康/楊定一(醫學博士)】從我手上的數據看來,26%的美國成年人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問題,台灣的情況好些,但也有2.6%的人有一樣的困擾;無論台灣或美國,有一半的人會打呼,1/4的人是每晚都在打呼;愈來愈多成年人常態性透過嘴巴呼吸,而超過半數的孩子是如此;全球有3.3%的人口受氣喘折磨;全世界30∼79歲的年齡層,有10%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肺部長期處在發炎狀態。

你可能覺得這些狀況還很遙遠,但這裡有一種情況「email呼吸中止症」,發生率高達80%,應該和你脫離不了關係。這個新名詞描述的是一般人要專注處理眼前的事,尤其是自己認為緊急而重要的事,例如收發工作上的email或訊息,常會不知不覺忘記呼吸。

這種email呼吸中止症的影響,可能比睡眠呼吸中止症還嚴重,但許多人還沒有發現。此外,現代社會步調快、生活緊張,諸如焦慮、憂鬱等心理狀態也非常普遍。在美國,近1/5的人有焦慮問題。而整體來看,約有10%的人一生可能會遇到至少1次憂鬱發作。

請勿設定超過兩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三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五組超連結

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有需求書沒有需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超級連結!!!!!!!!!!!!!!!!!!!!!!!!!!!

測試資料請你複製URLhttps://media-sit.h2u.io/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美國有47%的成年人有高血壓,5%成年人有心律不整的情況,11%的成年人有糖尿病,3個成年人就有1個已經出現代謝症候群(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過重)。全美7.5%成年人有自體免疫的疾病;60%有至少一種神經系統的失調,包括中風、偏頭痛、失智、巴金森氏症等;10%的人有慢性腎臟疾病。這麼大的疾病人口數,對個人生活品質和社會醫療資源的分配,都是非常沉重的負擔。

這只是一部份的情況,我將更多數字整理如下頁表格。表格最後是另一種新型疾病「COVID長期後遺症」(long COVID)。這3年的COVID-19感染,有些專家估計5∼50%的被感染者會有長期後遺症,影響的範圍和時間仍然難以估計。

這種種狀況,都和呼吸脫離不了關係。
p44
各式各樣的慢性疾病與併發症,不光是呼吸或疾病本身的問題,更是身體各部位失去協調、諧振或同步(coherence)。幸好,透過呼吸,我們有機會從代謝、心肺功能、免疫和壓力管理的層面,把整體的協調找回來。

呼吸可以自動進行,也可以透過意志力調整、改善健康!下一頁跟著楊定一博士一起進行呼吸練習吧


一直以來,我不斷強調呼吸的重要性,還有一個關鍵,也就是呼吸既是我們可以透過意志力控制,也可以自動進行,不需要我們隨時去注意它。

呼吸是一種生理的自主反應和非自主反應,它落在兩套神經系統的交會點上。你可以自己控制,也可以讓它自己運行。甚至,透過練習,你有機會讓新的步調在你不注意的時候也可以自己運行。

之前只要接觸到糖尿病患者、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高血壓、腎臟病患者,我會親自教他們將呼吸調整過來,都會有明顯的改善。

呼吸,是唯一一個可以讓我們自己掌控的作用。其他的器官,例如心臟,並不像呼吸可以隨著我們的意思而有快慢深淺的不同。這讓呼吸可以成為一個訓練身心的途徑,是重新啟動身心的一把鑰匙。

我會先透過慢的呼吸、細而深長的呼吸,先陪大家走出過度呼吸的步調,重新找回一個放鬆而休息的呼吸韻律。這對身心緊繃、有慢性病、因氣喘或呼吸失調而需要重建呼吸功能的朋友,會帶來很大的幫助。

你可以坐在鏡子前面,一邊嘗試,一邊觀察自己。首先,不需要刻意放慢呼吸。用平常習慣的方式進行,觀察呼吸時上半身的哪裡在起伏?

一般人平常的呼吸偏淺、偏快。你可以觀察到上胸、可能還有肩膀隨著你的呼吸微微起伏。如果你同時計算次數,這時候的呼吸大概會落在1分鐘十幾次到20次左右。

接下來,你開始試著放慢呼吸。讓自己吸氣3秒,吐氣3秒。適應了,拉長變成吸氣4秒,吐氣4秒。然後,吸氣5秒,吐氣5秒。這時候,你已經落在一個很穩定的步調——1分鐘6次的呼吸。

幫助自己放慢呼吸



  1. 不需要刻意壓住呼吸,只是用原本的步調,重複幾次吸氣,吐氣。
  2. 接下來,把每個吸氣、吐氣稍微延長。
  3. 在心裡默數,吸,2;吐,2。重複幾次,讓步調穩定下來。
  4. 穩定後,再稍微延長一點,在心裡默數,吸,2,3;吐,2,3。重複幾次,讓步調穩定下來。
  5. 穩定後,再稍微延長一點,在心裡默數,吸,2,3,4;吐,2,3,4。重複幾次,讓步調穩定下來。
  6. 穩定後再稍微延長一點,在心裡默數,吸,2,3,4,5;吐,2,3,4,5。

用這個方法,你可以很輕鬆把自己帶到1分鐘6次的呼吸,不會感覺到必須把呼吸立即放慢的壓力。

呼吸的步調有一部份是可以讓我們自己調整的,而在沒有刻意去主導時,一部份是由腦部直接掌控。
腦部掌控呼吸步調的區域,跟合成去甲腎上腺素的藍斑核(locus coeruleus)直接相通,與一個人的注意力、清醒程度和壓力有關。

科學家讓小鼠掌控呼吸規律的腦區神經元產生基因缺陷而失去功能,發現小鼠還是可以呼吸,只是步調非常慢,也一直處在深度放鬆的狀態。這和我們對自己的觀察是一致的,呼吸速度會影響腦部活動和清醒程度。把呼吸慢下來,會引發深度放鬆的感覺。

我之前透過《重生》帶出來的諧振式呼吸,就是從1分鐘6次開始進行的。它的作用,我會在後面的章節多談一些,但你可以先熟練它,作為一個隨時的練習。1分鐘6次的這個步調是慢,但不會太慢,剛好落在交感神經緊繃和副交感神經放鬆作用的平衡點上,讓人在生活中可以稍微放鬆,同時維持運作需要的注意力。

呼吸慢下來,你可能也體會到吸氣時,光讓氣體停留在上胸是不夠的。隨著緩慢的吸氣,肋間肌和橫膈膜的肌肉都在往下推進,而吐氣的時候,這些肌肉也在幫你擠壓胸腔。

你自然會觀察到,隨著呼吸,腹部會有微微的起伏。吸氣時,肚子微微隆起。吐氣時,肚子微縮。
從胸式呼吸到腹式呼吸,其實是呼吸慢下來自然的結果,倒不是刻意操控腹部肌肉所達到的。
用放鬆的心情去進行,是所有呼吸練習的關鍵。

本文摘自《呼吸,為了療癒》/楊定一(醫學博士)/天下生活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收藏
分享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