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

孕期吃葉酸、DHA要補對時機!懷胎「40週飲食規劃」真正養胎不養肉

長庚醫訊
2023-01-18 10:00:00
8,555
收藏
分享
【早安健康/許琬苡(新北市立土城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從懷孕的那一刻起,準媽媽們就開始想把最好的給寶貝,在開始著手準備各種孕產婦用品之前,別忘記要先顧好準媽媽的營養,因為媽媽吃得營養,寶寶才會健康!


那麼,吃什麼對寶寶最好呢?什麼東西不能吃?要補充營養品嗎?這些是許多準媽媽們最常提出的疑問。首先,我們要先知道孕期的幾個營養原則:

  1. 體重控制:一般來說單胞胎以增加10~14公斤為宜,但是仍會依每個準媽媽懷孕前的體位而有所不同
  2. 飲食要均衡:食物多樣化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建議攝取多種不同的食物種類及來源,營養才能均衡
  3. 特殊狀況的飲食禁忌:要禁止抽菸、飲酒、避免攝取生菜、生魚片等生食、減少咖啡因攝取量(建議每天咖啡因含量不超過200毫克,約是2杯美式咖啡)、避免高油、高糖、高鈉的飲食、避免加工食物及精緻澱粉類點心

請勿設定超過兩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三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五組超連結

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有需求書沒有需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超級連結!!!!!!!!!!!!!!!!!!!!!!!!!!!

測試資料請你複製URLhttps://media-sit.h2u.io/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孕期三階段飲食,孕媽咪養胎不養肉



整個孕期有280天這麼長,在飲食營養的規劃上我們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分別為0~12週、13~28週及29~40週,以下我們將針對不同階段的飲食重點來為大家做詳細的介紹。

第一階段(0~12週)



這個時間寶寶的發展還處在胚胎時間,在這3個月寶寶的發展重量約25公克,此時準媽咪在飲食部分是不需要增加熱量的,但是在營養素部分就要特別注意,葉酸、鐵、鈣質、碘及維生素D的攝取必須足夠,因為調查中發現,上述這些營養素都是孕婦容易攝取不足。


而第一孕期葉酸尤為重要,因為這個時期是胎兒神經管發育的重要時期,若是葉酸不足,可能會引發自發性流產及胎兒神經管缺陷。葉酸每日建議量是600微克,動物肝臟、深綠色蔬菜、蛋黃與堅果類等食物含有豐富葉酸,要注意的是動物肝臟雖然營養素豐富,但仍屬內臟類,所以要適量攝取。

還有一個營養素要特別提醒各位媽媽的就是碘,在最新第8版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中調整了碘的建議攝取量,建議成年媽媽從第一孕期開始就需要增加攝取到每日225微克,因為調查發現碘攝取不足的比例高達50%以上,碘豐富的食物來源有乳品、起司、牡蠣、甲殼類、含碘鹽、海帶、紫菜及海藻等。

4個月後寶寶成長會非常明顯,媽媽每日需要增加多少熱量攝取呢?產前3個月最需要的營養素則是它!下一頁告訴你該怎麼吃


第二階段(13~28週)



進入第4個月,寶寶的成長就會非常明顯,所以這個時期媽媽需要較第一階段增加每日300大卡的熱量攝取,以均衡營養的原則,約是每天增加2份全榖雜糧類、1份豆魚蛋肉類、1盤蔬菜及1碗水果。

第二階段的主要營養素與攝取量和第一階段大致相同,除了熱量之外,還需要注意纖維質和DHA的攝取。寶寶開始長大可能會壓迫到媽媽的腸道,造成孕媽咪經常會有便秘的問題,所以纖維質的建議量會建議增加至每天32公克以促進腸道蠕動。而可促進腦部發育的DHA在這個時期也可以開始補充,建議量是每日200毫克,富含DHA的食物主要來自深海魚類,如鯖魚、鮭魚、沙丁魚、藻類、海帶等。

第三階段(29~40週)



進入到最後的孕期階段了,每個媽媽的體重及寶寶的體重也達到一定的重量,在整個孕期媽媽的血液體積會增加,為了生產做準備,這個時期最重要的營養素就是鐵質,進入第三階段鐵質的建議攝取量要比平常多2倍,也就是每天要攝取至45毫克。鐵質豐富的食物有動物肝臟、魚、蛋黃、紅肉、全穀類、海藻、海帶、紫菜、鷹嘴豆、黑豆等。另外可以在餐前或餐後2小時內補充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可以促進鐵質吸收。其他的營養素及熱量都與第二階段相同,不用再多增加食物的攝取量。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贏在起跑點上,許多準媽媽從知道懷孕的那一刻起,只要聽人說對胎兒有幫助的食物或營養品就會想買來吃,希望一人吃兩人補。但營養補充一定要遵循上述原則,也可諮詢醫師及營養師,才能讓孕媽咪們吃得健康沒有負擔!

本文授權自長庚醫訊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收藏
分享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