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安健康/林勝傑(延勝)】
「筋」的作用非常微妙,除了包覆肌肉、連結骨骼、協同運動,還具有保護臟器的功能;它提供保護、約束、緩衝作用,也能相互引導、帶動、支撐,促使組織運作協調,讓動作更安全輕鬆。
而長期久坐不動、精神壓力大、情緒暴躁的人,肌肉會不自覺繃緊,久之連帶筋膜會變得鬆垮、無力、細薄、肥厚或沾黏;一旦筋失去彈性和活力,筋骨系統和內臟肌肉都會直接受影響,所以說想擁有健康的身體,「養身必先養筋」。
「筋太緊」,都是因為不愛動、壓力大、脾氣壞!
「筋」的作用非常微妙,除了包覆肌肉、連結骨骼、協同運動,還具有保護臟器的功能;它提供保護、約束、緩衝作用,也能相互引導、帶動、支撐,促使組織運作協調,讓動作更安全輕鬆。
而長期久坐不動、精神壓力大、情緒暴躁的人,肌肉會不自覺繃緊,久之連帶筋膜會變得鬆垮、無力、細薄、肥厚或沾黏;一旦筋失去彈性和活力,筋骨系統和內臟肌肉都會直接受影響,所以說想擁有健康的身體,「養身必先養筋」。
請勿設定超過兩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三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五組超連結
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有需求書沒有需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超級連結!!!!!!!!!!!!!!!!!!!!!!!!!!!
測試資料請你複製URLhttps://media-sit.h2u.io/

「筋緊繃」,連帶拖累身體6大健康系統!
古代習武之人稱「筋」為「經筋」,認為它與經絡、氣血、臟腑的健康密不可分;和現代醫學視「筋膜」龐雜重要的作用不謀而合。古人把皮、脈、肉、筋、骨合稱「五體」,大夫看病時要觀察它們,且深信它們對應著肺、心、脾、肝、腎等「五臟」;五體是五臟運作的「果」,也是導致五臟狀態的「因」。筋的分布稱「筋路」,它和經絡、肌肉、骨骼、血管、神經、淋巴的狀態互為因果,形同盟友。
1. 經絡:氣血若無法暢行經絡和筋路之間,細胞會壞死!
人體十二經脈、加上任脈、督脈,是氣血運行的主要路徑,「絡脈」則是「經脈」的分支,合稱「經絡」,負責行氣血、營陰陽,讓身體處於平衡狀態。「經絡」如果堵塞,氣血津液便無法輸送到臟腑、皮肉、筋骨、關節等處,當筋失之濡養,必漸缺彈性;相對地,「筋路」若未能舒張,處於緊繃狀態,使局部影響全身,必導致經絡氣血不暢、內臟受損。
下一頁了解更多:筋太緊,對肌肉、骨骼、血管竟然都有影響!
2. 肌肉:筋緊縮肌肉就痠痛,嚴重會腫脹發炎、纖維斷裂!
如前述筋、肉、骨是一家親。骨骼肌外層的「筋膜」,保護肌腹和肌腱,也讓兩者的運作和骨骼相互協調。如果肌肉無法伸展,你勢必會痠痛緊繃,筋路攣縮;同樣地,如果筋受外力撞擊而受傷,肌肉也會連帶受損,出現疼痛腫脹,嚴重還會肌肉纖維斷裂。
3. 骨骼:骨架不正,筋路內臟易位擠壓,打針吃藥也無效!
《黃帝內經》有云「諸筋者皆屬於節」,所謂「節」是指骨節,也就是關節;換言之,筋路系統和骨骼系統是相依存的。人體有206塊骨頭,骨骼是人體的支架,骨架若不端正,連帶筋路、肌肉、臟腑、氣血……易位擠壓,使得代謝和內分泌機能低下,此時神醫仙藥都於事無補。過度勞損也會導致骨骼受傷或退化,筋受波及便出現位移、腫脹、僵痛等不適。

4. 血管:管路受阻,血流減少,循環系統崩壞,是慢性病元兇!
台語說「血筋」,單純指血管,包含在筋膜裡;筋路通暢與否和血液循環狀態會相輔相成。當肌肉拉傷、筋路扭傷,常造成其中的微血管破裂,以致瘀青血腫,伴隨強烈疼痛。相對地,如果血管瘀積堵塞,血流量降低,氣無法順行,很快就會出現腫塊、麻痹、心血管病變。
5. 神經:鍛鍊筋和神經,生理和心理的困擾往往能不藥而癒!
在淺層筋膜、深層筋膜裡都有神經分布。當筋膜緊縮,會壓迫到神經,造成訊息傳導遲鈍或失誤,還會常覺得痠麻無力和疼痛。中醫的「經筋」和西醫的「神經網絡」十分接近,其鍛鍊保健也對生理和心理健康都有所裨益,可遠離許多無名的身心症。
6. 淋巴:廢物膿毒堆積淋巴和筋膜,是痠胖、癌症高危險群!
淺層筋膜裡有淋巴管,筋膜之間也有些縫隙,發炎時,膿液會堆積在這些縫隙中,等待著被代謝掉。如果筋膜長期攣縮,肌肉緊繃,不僅血液無法暢行而污濁,淋巴液也會滯留,代謝的廢物和膿毒堆積於體內,是造成痠痛腫胖的禍首,也是導致癌變的主因。
本文摘自《【少林秘傳版】易筋經12式超圖解》/林勝傑(延勝)/蘋果屋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養身必先養筋!筋緊繃竟拖累身體六大系統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