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疫情狀況多變,為了因應疫情發展,針對確診者、同住者、接觸者、一般民眾…等族群,各自有不同的定義與規範,相關規則讓不少民眾總是一頭霧水看得霧煞煞。究竟自己屬於哪類對象?現階段該做的檢疫、防疫對策又是什麼呢?早安健康讓你一表看懂。
PCR該去哪裡做?想去醫院、診所做PCR,地址電話這裡查→【實名制快篩試劑數量查詢】
PCR該去哪裡做?想去醫院、診所做PCR,地址電話這裡查→【實名制快篩試劑數量查詢】
確診者:7天居家照護+7天自主健康管理
請勿設定超過兩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三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五組超連結
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有需求書沒有需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超級連結!!!!!!!!!!!!!!!!!!!!!!!!!!!
測試資料請你複製URLhttps://media-sit.h2u.io/
若是已經過確定確診,則無症狀/輕症且符合居家照護條件要求的民眾須進行7天的居家照護。計算方式為PCR採檢確認為陽性的當天為第0天,只要距離發病或採檢日滿7天,自5/8起確診的民眾,無需採檢即可解隔離,並應進行7天自主健康管理。
此時由於已結束居家照護,在自主健康管理期間不需快篩即可出門,只是禁止前往人潮擁擠之處,並禁止餐廳內用、聚餐與聚會。
指揮中心公布,6月15日零時起放寬邊境檢疫措施,取消原有的7天自主管理,並以入境日為第0天,進行3天居家檢疫,期滿後接續4天自主防疫。
在自主防疫期間,若有外出必要,持2日內快篩陰性證明即可外出。必要情形包括:工作、採買生活必需品、進行商務履約之上班、參訪、演講、開會等。
自5/8起,指揮中心再度調整密切接觸者原則,僅將同住親友、同寢室者列入匡列範圍。同班同學、九宮格認列的同辦公室同事已不再會被匡列為密切接觸者。
而為了維持公衛防疫量能,指揮中心也宣布調整密切接觸者隔離政策,自5/17起,只要「完成3劑疫苗」的民眾,即可不用居家隔離,改為進行7天的自主防疫。
在這段期間,雖然只要2日內快篩陰性就可外出工作、採乃生活必需品,但仍禁止餐廳內用餐、聚餐、聚會、出入人潮擁擠場所或與不特定對象接觸。
此外,「自主防疫對象」只要快篩陽性後,經醫師評估認定即為確診,因此民眾需要特別留意身體狀況,有症狀時建議在家休息,並以快篩試劑進行快篩。
而其他未打滿3劑疫苗的對象,若身為密切接觸者,則仍需進行3天的居家隔離,以「一人一室」為原則,應觀察自己是否出現咳嗽、流鼻水、發燒相關症狀,並且在此期間進行1次快篩。
隔離期滿後則進入4天的自主防疫階段。此時,若有外出必要,只要快篩採檢陰性即可出門辦事、上班、採購生活必需品等。同樣地,禁止前往人潮擁擠之處,並禁止餐廳內用、聚餐與聚會。學生則需要在自主防疫期滿後再次進行快篩才可上學。
不符合上述所有分類的其他民眾,則視身分與情況採取自我健康監測或自主應變。
密切接觸者的接觸者,在密切接觸者篩檢陰性後可解除自我健康監測,同時應「避免」前往人潮擁擠之處,進行餐廳內用、聚餐與聚會。
確診者之同班同學或同工作場域工作者(同事),由於以不會再被匡列為密切接觸者,此時應依循企業措施繼續上班或採取防疫假、停課等自主應變措施。
【早安健康.圖解健康】點我看更多精采圖解!
參考資料: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此時由於已結束居家照護,在自主健康管理期間不需快篩即可出門,只是禁止前往人潮擁擠之處,並禁止餐廳內用、聚餐與聚會。
入境者:3天居家檢疫+4天自主健康管理
指揮中心公布,6月15日零時起放寬邊境檢疫措施,取消原有的7天自主管理,並以入境日為第0天,進行3天居家檢疫,期滿後接續4天自主防疫。
在自主防疫期間,若有外出必要,持2日內快篩陰性證明即可外出。必要情形包括:工作、採買生活必需品、進行商務履約之上班、參訪、演講、開會等。
密切接觸者:3天居家隔離+4天自主防疫
自5/8起,指揮中心再度調整密切接觸者原則,僅將同住親友、同寢室者列入匡列範圍。同班同學、九宮格認列的同辦公室同事已不再會被匡列為密切接觸者。
而為了維持公衛防疫量能,指揮中心也宣布調整密切接觸者隔離政策,自5/17起,只要「完成3劑疫苗」的民眾,即可不用居家隔離,改為進行7天的自主防疫。
在這段期間,雖然只要2日內快篩陰性就可外出工作、採乃生活必需品,但仍禁止餐廳內用餐、聚餐、聚會、出入人潮擁擠場所或與不特定對象接觸。
此外,「自主防疫對象」只要快篩陽性後,經醫師評估認定即為確診,因此民眾需要特別留意身體狀況,有症狀時建議在家休息,並以快篩試劑進行快篩。
而其他未打滿3劑疫苗的對象,若身為密切接觸者,則仍需進行3天的居家隔離,以「一人一室」為原則,應觀察自己是否出現咳嗽、流鼻水、發燒相關症狀,並且在此期間進行1次快篩。
隔離期滿後則進入4天的自主防疫階段。此時,若有外出必要,只要快篩採檢陰性即可出門辦事、上班、採購生活必需品等。同樣地,禁止前往人潮擁擠之處,並禁止餐廳內用、聚餐與聚會。學生則需要在自主防疫期滿後再次進行快篩才可上學。
其他民眾:自我健康監測或自主應變
不符合上述所有分類的其他民眾,則視身分與情況採取自我健康監測或自主應變。
密切接觸者的接觸者,在密切接觸者篩檢陰性後可解除自我健康監測,同時應「避免」前往人潮擁擠之處,進行餐廳內用、聚餐與聚會。
確診者之同班同學或同工作場域工作者(同事),由於以不會再被匡列為密切接觸者,此時應依循企業措施繼續上班或採取防疫假、停課等自主應變措施。
【早安健康.圖解健康】點我看更多精采圖解!
參考資料:
- 衛生福利部
- 各種「居家」霧煞煞⋯居家檢疫、居家照護、居家隔離,一張圖看懂差別
- 解隔條件再鬆綁 輕症照護7天「免採檢」可出關
- 親友同事確診,我是密切接觸者被匡列隔離怎麼辦?從定義、收到通知返家、做快篩到解隔離條件一次看
- 自5月17日起, COVID-19確診個案同住家人已完成3劑疫苗接種者,可免居家隔離,改進行7天自主防疫
- 自6月15日零時起,逐步開放邊境、縮短檢疫天數、調控入境總量
- 衛生福利部2
- 衛生福利部3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