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

膝蓋痛不一定是膝蓋退化!醫師一張表教你快速看出原因

何琨棟醫師
2024-08-04 09:00:00
305,654
收藏
分享
【早安健康/何琨棟醫師】膝蓋痛是個非常惱人的問題,從起床開始我們都需要大量的使用膝蓋,如果膝蓋不舒服或發生膝蓋痛,都會對我們的日常生活造成相當程度的影響,甚至嚴重的膝蓋痛會在睡覺中痛醒,真的是讓人連好好休息都有困難,到底膝蓋痛是怎麼發生的呢?這篇文章將帶你快速了解膝蓋痛的可能原因,因為疼痛是身體給自己的使用說明與提醒,只有自己更了解身體的狀況,才能讓復原與就醫過程更順利!

常見的疼痛可以依據有沒有外傷為第一個分類:外傷運動傷害等常見的問題包含:韌帶斷裂、半月板軟骨磨損;沒有受傷的膝蓋痛包含骨關節炎 (膝蓋退化)、類風溼性關節炎、痛風、膝關節感染等,沒有外傷的膝蓋疼痛幾乎都不用開刀,特殊狀況下才需要手術治療,接下來讓我們透過分類詳細了解膝蓋痛到底是什麼原因。

快速分類:膝蓋有沒有受傷或過度使用



請勿設定超過兩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三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五組超連結

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有需求書沒有需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超級連結!!!!!!!!!!!!!!!!!!!!!!!!!!!

測試資料請你複製URLhttps://media-sit.h2u.io/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透過有沒有明顯受傷可以快速將膝蓋痛分類

有明顯的受傷、外傷或過度使用的情況

  1. 明顯受傷事件:打羽球或籃球當下聽到啪的聲響或疼痛、爬山膝蓋扭了一下、車禍撞到膝蓋。常見的問題包含:半月板撕裂、(前/後)十字韌帶斷裂(ACL / PCL)、副韌帶損傷(MCL / LCL)、膝蓋脫臼或骨折。

  2. 過度使用狀況:長時間蹲著或坐很低的椅子(板凳)、高跪姿或盤腿過久,運動時間過長(長跑、高強度運動)等,會造成滑囊發炎、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髂脛束症候群等問題。

不記得有明顯受傷

  1. 大家常常聽到的膝蓋退化(骨關節炎)就屬此類,多數的人都沒有發生嚴重的受傷,但是膝蓋疼痛卻很強烈,詳細原因我們接著分析給大家聽!

  2. 其他問題如:痛風、貝克式囊腫、類風溼性關節炎、膝關節感染、癌症骨頭轉移等

透過有沒有受傷的分類,可以快速的篩選出可能的問題,再依照膝蓋疼痛的位置及會疼痛的動作做進一步的區分。
膝蓋痛分類

膝蓋疼痛位置及特點



門診常常聽到個案的疑惑是:醫生,我的膝蓋好酸痛喔,這樣是不是膝蓋退化啊?

其實膝蓋退化可以細分成不同的損傷,只有將損傷仔細治療才可以擺脫疼痛。

退化是一個通稱,常常是許多損傷累積的結果,很多的膝蓋疼痛其實沒有嚴重的膝蓋退化,多數的時候疼痛是幾種損傷造成,透過下面表格的整理我們可以發現,有受傷的膝蓋痛,通常疼痛位置與受傷的結構有關,例如:內側半月板受傷就會出現對應的膝蓋內側痛;而外側的髂脛束症候群則會造成膝蓋外側痛,其中特別重要也會引起整個膝蓋不舒服的是:膝蓋積水!

膝蓋受傷後積水,是產生膝蓋腫脹抽痛的主因。將積水抽除後必須治療受傷源頭,才能治本!

而沒有受傷的膝蓋痛中,骨關節炎(膝蓋退化)的症狀多變,可能是膝蓋內側痛、後側痛或常常發生上樓梯無力,下樓梯會痛、蹲太低就站不起來等不舒服,所以表格中的對照圖就可以讓膝蓋退化有更明確的指引,如果同時出現膝蓋內側痛以及上下樓梯會膝蓋痛,那就必須要檢查內側半月板及十字韌帶,因為膝蓋退化只是一個通稱,必須仔細檢查才能知道具體受傷的結構!

膝蓋痛位置分析表
膝蓋痛位置分析表

下一頁看更多精彩內容!除了了解造成膝蓋疼痛的原因與治療方式,更要告訴你膝蓋痛時,要看哪科? 何時應該去看醫生?

膝蓋痛結構位置分析圖



透過下圖,大家可以更了解上面提到的結構具體的樣子及位置膝蓋痛結構位置分析圖
其中,十字韌帶位於膝蓋的深處,單純透過按壓是沒有辦法觸摸到的,建議透過上下樓梯是否引發不舒服或無力感來做判斷比較準確,一般狀況透過超音波下的動態檢測(在超音波下測試十字韌帶的穩定度)都可清楚地看到十字韌帶損傷,除非是嚴重外傷合併骨折或半月板撕裂則建議接受核磁共振檢查。

膝蓋痛看哪科 (何時應該去看醫生)



如果有以下狀況,都建議盡早就醫檢查!
  1. 嚴重的受傷事件(運動受傷、車禍撞到、跌倒扭到等)
  2. 無法站立或感覺膝蓋鬆鬆的(不穩定感)
  3. 膝蓋明顯腫脹
  4. 嚴重酸痛或抽痛
  5. 膝蓋無法完全彎曲或伸直

如果有明顯的受傷導致無法站立或承重,建議優先至醫院骨科檢查,透過X光判斷是否有骨折等現象;如果沒有骨折或不是嚴重的受傷,除了來找何醫師以外,建議找對於超音波檢查及超音波導引治療專精的復健科醫師喔!

造成膝蓋疼痛的原因與治療方式



依照膝蓋痛原因位置圖可以判別可能的原因


  1. 半月板撕裂:半月板是我們膝蓋中間質地扎實的緩衝墊,如果在單腳站立或落地的過程中發生扭轉就可能造成半月板的撕裂。

  2. 十字韌帶斷裂:前十字韌帶是膝蓋重要的韌帶之一,通常受傷發生在籃球、羽球、足球等需要突然改變膝蓋方向(剎車、急停)的運動中。

    後十字韌帶對於膝蓋的穩定度貢獻很大,受傷當下不一定有明顯的記憶點且疼痛比較模糊,常常出現較深層的不舒服或緊繃僵硬感。

  3. 骨關節炎(膝蓋退化):如同前面內容所述,膝蓋退化通常包含了許多的受傷,需要同時對照疼痛部位去處理各結構的問題,才能有效地根治,所以如果膝蓋沒有受傷但疼痛範圍很廣泛,通常都有許多需要治療的位置,也需要多次的治療才能讓受傷恢復,單點的治療膝蓋退化並不容易也不合理。

  4. 痛風:痛風是常見的關節發炎,如果合併較多量的積水通常會產生嚴重的疼痛,常見的位置為腳趾(大腳趾)、腳踝及膝蓋。預防勝於治療對於痛風而言非常重要,飲食上建議避免大量食用可能引發痛風的食物如:紅肉、海鮮及內臟(高普林含量的食物),並建議減少飲酒(特別是啤酒及烈酒)。

  5. 股四頭肌肌腱受傷:位於大腿前側的股四頭肌,其肌腱接在髕骨的上方,也是運動員容易發生的受傷位置。

  6. 髕骨肌腱受傷:髕骨肌腱出現發炎的症狀又稱「跳躍者膝」,詳細的位置可參考上圖,需要跳躍的運動或三鐵選手(跑步、騎車)都可能會發生。

  7. 鵝掌肌腱炎:鵝掌肌腱其實是由三條不同的肌腱(半腱肌、股薄肌、縫匠肌)在膝蓋內側形成的共同肌腱,鵝掌肌腱炎常常是指位於這條共同肌腱深層的滑囊發炎腫脹,少部分是指共同肌腱發生受損的狀況。

  8. 髂脛束症候群(Iliotibial band syndrome, ITBS):髂脛束是一條強壯的組織,位於屁股至膝蓋的外側,可能因運動姿勢不正確導致與骨頭反覆摩擦,造成髂脛束增厚或發炎進而產生疼痛。

  9. 內側皺壁症候群(Plica syndrome, medial):皺壁是膝關節滑囊的一部分,其中內側皺壁增厚 (>1mm) 是一種常見的狀況(70% 的人有),但大部分的人都沒有症狀,少部分皺壁增厚合併發炎才會出現疼痛。

  10. 貝克式囊腫(Baker cyst):貝克式囊腫不是真正的腫瘤(腫塊)!而是關節後囊與腓腸肌及半膜肌之間的一個關節腔連通空間,是造成膝蓋後側腫脹緊繃的原因之一,部分膝蓋軟骨或半月板受傷後會出現的現象。
膝蓋疼痛原因

發生膝蓋痛怎麼辦



嚴重的膝蓋受傷,第一時間要將膝蓋固定並盡速就醫

如果有明顯的受傷事件,第一時間建議將膝蓋「固定」,同時減少受傷膝蓋的受力 (使用拐杖),並盡速就醫檢查。固定的方式如:護膝、彈性繃帶。
膝蓋痛處理方式
若沒明顯受傷卻膝蓋痛,代表膝蓋的某些結構出現問題了,可以先自行透過文章內容判斷可能的原因,並做進一步的檢查及治療。

在治療膝關節疼痛的原因後,要減少膝蓋過大的壓力才能避免再次發生膝蓋痛,第一步是先學習正確的髖關節發力,第二步是強化大腿的肌力!

※本文獲得「何琨棟醫師」授權刊載。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收藏
分享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