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安健康/黃軒(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
當一個家庭中有一位未確診病例,在他二天未發病之前,他在家中,至少有5次的接觸史了。
2020年11月,JAMA國際期刊,曾經對77758位病患,整理54篇國際期刊研究,想找出,誰會是家庭傳播者的高危險族群:
誰是家庭傳播的高危險族群?
當一個家庭中有一位未確診病例,在他二天未發病之前,他在家中,至少有5次的接觸史了。
2020年11月,JAMA國際期刊,曾經對77758位病患,整理54篇國際期刊研究,想找出,誰會是家庭傳播者的高危險族群:
請勿設定超過兩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三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五組超連結
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有需求書沒有需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超級連結!!!!!!!!!!!!!!!!!!!!!!!!!!!
測試資料請你複製URLhttps://media-sit.h2u.io/
有症狀者
如果病例在家有症狀(18%),其引起家庭傳播,比那些無症狀感染者(0.7%)更高的。
成年者 vs 未成年
成年者(>18歲),其(28.3%)引起家庭傳播,比那些未成年(16.8%)更高。
但南韓研究了10592病例,發現10-19歲的病人,會是家庭傳播主要高危險者,可能是他們大部分都是無症狀感染者為主,大家都不會提防這些年級的家庭成員吧!
伴侶
男女之間/夫妻之間(37.8%),如果和其他家庭成員(17.8%)比較,肯定是家庭中,容易互相傳播的主要對象。

一個家庭成員 vs 家庭多成員
家庭如果只有一個家庭成員(41.5%),比有三個家庭成員(22.8%)會更高。
作者解釋,這就是為何伴侶之間的家庭傳播最高,因為睡在一起,親密接觸,同一個房間,長時間接觸...
但是美國自己的另一個研究卻指出,家庭內的成員愈多,家庭傳播愈高。只要「>3個家庭成員以上,其家庭傳播馬上會超過50%」:

慢性疾病患者
家庭成員如果有免疫功能低下(15.9倍風險)的慢性疾病像是糖尿病(7.1倍風險)患者,他們都是容易受到家庭傳播的對象。
專家認為:即使社區傳播很低,家庭傳播仍然是會非常流行的,而且也會進一步發展更大的社區傳播。
在模擬的研究中發現,家庭傳播其實是影響R0值的主要原因:只要在家庭中,保持安全距離,R0值可影響30%-55% 、如果沒有保持安全距離,R0值只被影響5%-35%而已。
避免病毒在家裡互相傳播,該怎麼做?幫家中減毒、不讓病毒繼續傳播的方法請看下一頁
避免家庭傳播,不外乎也是,除了剛說保持安全社交距離,可降低R0值,還有囗罩,勤洗手。
一、戴口罩,勤洗手
在家庭中疑有高傳播者,可以戴上口罩,因為有79%效果,可以降低家庭傳播風險。但病例如果發病後,才來戴口罩,是沒有明顯的保護作用。
衛生人員介入,可以使戴口罩增加 57 % 、勤洗手26 %。

二、家庭的消毒
在家使用消毒水,消毒家中環境,有77%效果,可以降低家庭傳播風險。
三、空氣流通
打開窗戶:最簡單的,最大的效益,就是打開你家的窗戶,使家庭空氣流通。美國CDC也建議如此,可以降低病毒飛沫濃縮聚集在房間內。

如果你家有窗,但不能打開,可以用空調。
空調設定:禁用內循環的設定,這樣,你只有一直吸入房間內的病毒而已,請設定,外循環,就是讓外面空氣,入你的房間,你房間內髒空氣排出。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建議,每60分鐘要完全更換12次空氣。
使用風扇:風扇,幾乎人人家裡都有。但禁止使用風扇,對著你直接吹(只有增加風險)。在你打開的大門或窗戶邊,打開風扇,促進氣流往外抽送,才是正確使用方法。
衛生人員介入:另一項研究報告顯示:家庭成員若有疑似病例,只要有衛生人員介入衛教叮嚀,就有很大機會使家庭的傳播下降。
在家中,最明顯的是行為可以阻擋傳播,最大順序如下:
可見得家庭傳播,是要非常認真要去介入,才能有辦法減少自己被傳染到COVID19 病毒。
本文獲得黃軒醫師授權刊載 黃軒醫師粉絲專頁、黃軒醫師TIMELOG部落格連結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哪些人在家最容易散播病毒?醫師解答三招避免病毒散播
如果病例在家有症狀(18%),其引起家庭傳播,比那些無症狀感染者(0.7%)更高的。
成年者 vs 未成年
成年者(>18歲),其(28.3%)引起家庭傳播,比那些未成年(16.8%)更高。
但南韓研究了10592病例,發現10-19歲的病人,會是家庭傳播主要高危險者,可能是他們大部分都是無症狀感染者為主,大家都不會提防這些年級的家庭成員吧!
伴侶
男女之間/夫妻之間(37.8%),如果和其他家庭成員(17.8%)比較,肯定是家庭中,容易互相傳播的主要對象。

一個家庭成員 vs 家庭多成員
家庭如果只有一個家庭成員(41.5%),比有三個家庭成員(22.8%)會更高。
作者解釋,這就是為何伴侶之間的家庭傳播最高,因為睡在一起,親密接觸,同一個房間,長時間接觸...
但是美國自己的另一個研究卻指出,家庭內的成員愈多,家庭傳播愈高。只要「>3個家庭成員以上,其家庭傳播馬上會超過50%」:
- 2個家庭成員,造成家庭傳播機會是 20%
- 3個家庭成員,造成家庭傳播機會是 47%
- 4個家庭成員,造成家庭傳播機會是 53%
- 5個家庭成員,造成家庭傳播機會是 70%
- 6個家庭成員,造成家庭傳播機會是 67%

慢性疾病患者
家庭成員如果有免疫功能低下(15.9倍風險)的慢性疾病像是糖尿病(7.1倍風險)患者,他們都是容易受到家庭傳播的對象。
家庭傳播和社區傳播關係
專家認為:即使社區傳播很低,家庭傳播仍然是會非常流行的,而且也會進一步發展更大的社區傳播。
在模擬的研究中發現,家庭傳播其實是影響R0值的主要原因:只要在家庭中,保持安全距離,R0值可影響30%-55% 、如果沒有保持安全距離,R0值只被影響5%-35%而已。
避免病毒在家裡互相傳播,該怎麼做?幫家中減毒、不讓病毒繼續傳播的方法請看下一頁
如何避免家庭傳播?
避免家庭傳播,不外乎也是,除了剛說保持安全社交距離,可降低R0值,還有囗罩,勤洗手。
一、戴口罩,勤洗手
在家庭中疑有高傳播者,可以戴上口罩,因為有79%效果,可以降低家庭傳播風險。但病例如果發病後,才來戴口罩,是沒有明顯的保護作用。
衛生人員介入,可以使戴口罩增加 57 % 、勤洗手26 %。

二、家庭的消毒
在家使用消毒水,消毒家中環境,有77%效果,可以降低家庭傳播風險。
三、空氣流通
打開窗戶:最簡單的,最大的效益,就是打開你家的窗戶,使家庭空氣流通。美國CDC也建議如此,可以降低病毒飛沫濃縮聚集在房間內。

如果你家有窗,但不能打開,可以用空調。
空調設定:禁用內循環的設定,這樣,你只有一直吸入房間內的病毒而已,請設定,外循環,就是讓外面空氣,入你的房間,你房間內髒空氣排出。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建議,每60分鐘要完全更換12次空氣。
使用風扇:風扇,幾乎人人家裡都有。但禁止使用風扇,對著你直接吹(只有增加風險)。在你打開的大門或窗戶邊,打開風扇,促進氣流往外抽送,才是正確使用方法。
衛生人員介入:另一項研究報告顯示:家庭成員若有疑似病例,只要有衛生人員介入衛教叮嚀,就有很大機會使家庭的傳播下降。
在家中,最明顯的是行為可以阻擋傳播,最大順序如下:
- 分房睡(88%)
- 戴口罩(57%)
- 私人衛浴(50%)
- 環境消毒 (43%)
- 勤洗手 (26%)
可見得家庭傳播,是要非常認真要去介入,才能有辦法減少自己被傳染到COVID19 病毒。
本文獲得黃軒醫師授權刊載 黃軒醫師粉絲專頁、黃軒醫師TIMELOG部落格連結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哪些人在家最容易散播病毒?醫師解答三招避免病毒散播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