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

喬治克隆尼、胰臟炎與斷食

史考特醫師
2022-08-20 00:00:00
6
收藏
分享
【早安健康/史考特醫師】

喬治克隆尼、胰臟炎與斷食



最近有個影視新聞,越老越帥的喬治克隆尼為了在新戲中演出一位罹患癌症的科學家,刻意減重30磅(13公斤),沒想到因急性腹痛被送進醫院,後來被診斷為胰臟炎。

胰臟炎有許多成因,如果是在急速減重後發生,我(毫無根據)的臆測是膽結石阻塞。

請勿設定超過兩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三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五組超連結

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有需求書沒有需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超級連結!!!!!!!!!!!!!!!!!!!!!!!!!!!

測試資料請你複製URLhttps://media-sit.h2u.io/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快速減重時,脂肪細胞釋出膽固醇造成血脂肪短暫升高。肝臟會將這些多餘的膽固醇經由膽汁排出體外,但高濃度的膽汁有時會凝集出結石,如果不幸塞住膽管開口就會變成胰臟炎。


以下是一些減重者膽結石的危險因子:
1. 減去超過24%原體重
2. 每周減重超過1.5公斤
3. 超低熱量飲食
4. 長時間未進食
5. 低脂飲食

長時間未進食(例如斷食法)會讓膽汁蓄積在膽囊裡的時間拉長,讓膽固醇有更多時間凝集成結石,這也是許多專家反對斷食的原因之一。

深入分析相關研究,我整理出以下幾點:
1. 肥胖女性每年有1%的機會發生膽結石。
2. 減重24%以內,產生新結石的機會約7-8%,其中有1/3會產生症狀。
3. 減重是膽結石的最大危險因子,其效應為斷食(14小時以上)的兩倍。
4. 當減重結束體重穩定後,多數結石會自行溶解。

白話文版本:肥胖本身就會造成膽結石,不減肥就是抱著定時炸彈等開獎。雖然減肥的過程中有2%的機會直接中獎,但減完就過關了。用14小時以上的斷食來減重,可能會增加0.5%的絕對風險(註1)

吃三餐加宵夜(註2)仍能控制好熱量的人,你真的超強,請繼續保持下去!但如果你喜歡斷食不用算熱量,不用掙扎吃多少的優點,那麼0.5%的風險就看你願不願意接受囉。

順帶一提,帥哥喬治克隆尼已經順利出院返家了,可喜可賀!

註1:以上數字均以單篇研究數據粗略計算,可能有誤差。
註2:為何說三餐加宵夜?因為研究發現斷食超過7小時,風險就會以線性成長(Sichieri 1991),照一般人作息來看,只有睡前與睡醒後立刻吃東西,才能將風險壓到最低。
註3:新聞來源並沒有說喬治克隆尼是採取什麼方法減重。

參考資料:
  1. https://www.ncbi.nlm.nih.gov/....../pdf/amjph00207-0058.pdf
  2. https://europepmc.org/article/med/11192327/reload=0
  3.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pii/S0002934399803945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收藏
分享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