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

亞洲人纖瘦為何易有「瘦子糖尿病」?醫:7招養出健康脂肪不外漏少發炎

蕭捷健醫師
2024-08-07 13:00:00
87,334
收藏
分享
很多美國人的身材是我們的兩倍大,但他們的健康狀況卻比我們好!怎麼會這樣?要如何預防「瘦子糖尿病」?有些過重的人反而很健康,今天就來聊聊『個人脂肪閾值』吧!

個人脂肪閾值越高越健康



想像一下,你的身體像個置物櫃,每個人的容量不同。一旦塞太滿,就算你看起來瘦,也可能會出狀況!英國教授Taylor說,每個人能在皮下儲存的脂肪量不同。一旦超過這個量,就可能會出現健康問題,像是2型糖尿病。糖尿病是怎麼回事?就是多餘的脂肪堆在胰臟裡,變成「脂肪胰」,讓胰臟beta細胞變成油封胰,被油死!


請勿設定超過兩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三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五組超連結

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有需求書沒有需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超級連結!!!!!!!!!!!!!!!!!!!!!!!!!!!

測試資料請你複製URLhttps://media-sit.h2u.io/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個人脂肪閾值高,代謝健康肥胖



如果你的「個人脂肪閾值」高,就算全身都是脂肪,BMI高,體脂肪爆表,你可能還是健康的。研究發現,有6%的體重過重者,他們的膽固醇、血壓和空腹血糖都正常。我們叫他們「代謝健康肥胖」(MHO),聽起來矛盾,但他們的脂肪細胞很會儲存脂肪,不會亂跑到肝臟和胰臟等內臟。


個人脂肪閾值低,不胖也會得糖尿病



反過來說,如果你的「個人脂肪閾值」低,就算體重正常,也可能會得糖尿病。2022 reTUNE研究證實了這個理論。BMI低於27的人,減重還是可以大大改善甚至逆轉2型糖尿病的症狀!

健康白色脂肪的特色



那麼,什麼是健康的脂肪?來看看特徵吧:
  1. 脂肪細胞彈性好:像超級彈力褲,怎麼塞都塞得下,不會漏到內臟器官引發炎症。
  2. 血管系統發達:健康的脂肪組織裡,血管多得像小河網,讓脂肪細胞的代謝好。
  3. 發炎細胞少:健康的脂肪組織裡,發炎細胞少,慢性發炎風險低。

養出好脂肪,體脂略高也能很健康!下一頁看看醫師的7個建議打造健康脂肪體質


亞洲人「個人脂肪閾值」普遍較低



說到民族差異,跟歐美人比,我們亞洲人好像比較容易得到早發性糖尿病。這可以用「個人脂肪閾值」來解釋。美國人的身材是亞洲媽媽的兩倍大,但健康狀況比我們好,讓人氣憤。

這種差異可能有:
  1. 基因:不同族群基因不同,影響脂肪儲存和分布。
  2. 生活方式:飲食習慣、運動量和其他生活方式也會造成健康差異。

七招打造健康脂肪體質



要怎麼養成健康的脂肪呢?重點不是減少脂肪總量,而是提升脂肪組織的品質和功能。脂肪組織是活的,我們要好好照顧它們!最好的方法是避免發炎,這跟照顧血管、視網膜是一樣的道理!來看看有哪些方法吧:

  1. 多吃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讓脂肪細胞不發炎。加工食品裡的飽和脂肪和Omega-6可是發炎元兇!

  2. 多吃含豐富抗氧化劑的食物,減少脂肪組織的氧化壓力,像花青素、茄紅素、蝦紅素都是好東西!

  3. 不要忘記促進粒線體功能的Q10。

  4. 遠離果糖,這東西會直接變成脂肪,並且降低粒線體功能。

  5. 尿酸太多也不行,因為它過多時會變成果糖!

  6. Zone 2運動很重要,能幫助抗發炎。

  7. 睡眠充足:睡眠對脂肪代謝和內分泌調節超重要。

作者介紹:蕭捷健醫師,現職:三樹金鶯診所體重管理主治醫師,經歷:美國運動醫學會健身教練(ACSM-CPT)講師 ‧ 新竹台大分院內科住院醫師 ‧ 國泰綜合醫院急診醫學科總醫師 ‧ 國泰綜合醫院急診醫學專科醫師 ‧ 台北榮民總醫院毒藥物諮詢醫師 ‧ 消防局醫療指導醫師 。FB:減重醫師 蕭捷健

參考資料:
  1. Roy Taylor, ”Using Personal Fat Thresholds to Reach Type 2 Diabetes Remission“, HCPLive, 2022.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收藏
分享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