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缺鐵會有症狀嗎?只要妳有以下這症狀的2~3種,可能就要有警覺去檢查是否有貧血的現象。
1. 異常疲累
2. 蒼白:在皮膚、嘴唇或下眼瞼內側會較蒼白
1. 異常疲累
2. 蒼白:在皮膚、嘴唇或下眼瞼內側會較蒼白
請勿設定超過兩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三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五組超連結
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有需求書沒有需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超級連結!!!!!!!!!!!!!!!!!!!!!!!!!!!
測試資料請你複製URLhttps://media-sit.h2u.io/
3. 湯匙狀指甲:指甲變脆、容易碎裂,後期則可能出現勺狀指甲,也就是指甲中間凹陷、邊緣突起,像是可以盛裝水滴的湯匙。
4. 舌頭腫脹或潰瘍:舌頭腫脹、發炎、蒼白或異常光滑,或是口乾、口腔潰瘍
5. 易喘:走路、爬樓梯等日常行為容易氣喘吁吁
6. 頭痛、頭暈:時常感到壓力和頭痛
7. 心悸:容易心悸、甚至可能心跳不規則、心跳加速、心臟擴大或心雜音
8. 皮膚乾燥、頭髮受損或掉髮
9. 不寧腿症候群 (restless leg syndrome):不寧腿症候群指的是休息或靜止不動時會迫切想要移動腿部,常有腿部痠疼、麻、癢或灼熱感,尤其在睡眠時態別嚴重。
10. 異食癖 (pica):異食癖指的是會對奇怪的非食物或食物有強烈的渴望,像是吃冰塊、黏土、泥土、粉筆或紙張
11. 情緒低落、憂鬱
12. 免疫力降低
13. 肌肉量減少
14. 認知功能失調、變笨:大腦持續缺氧,導致神經傳導出現問題,造成認知功能下降,出現失智的症狀
15.肥胖
我們來看看為什麼會這樣~
異常疲累:血紅素的製造需要鐵質,當鐵缺乏時會沒有足夠的血紅素,就無法將氧氣順利送,使得心臟必須更加倍工作,因而容易感到疲累。在2011年於《European Journal of Anaesthesiology》發表的研究中發現,心臟手術病患如果術前有鐵缺乏的情況,即使在沒有貧血的情況下,會與更高的輸血需求和術後疲勞感。
易喘:由於缺鐵所造成的血紅素攜氧量降低,使得身體必須藉由提高呼吸頻率來試圖獲得更多氧氣。
在2021年於《Journal of cardiac failure》發表的研究中發現,缺鐵在未診斷為心臟衰竭的氣喘患者中很常見,且會減少運動能力、減弱心室收縮儲備量,並且降低的周邊組織的氧氣利用率。
缺鐵性貧血會讓指甲長得像湯匙?舌頭也腫脹?下一頁看看營養師解釋原因!
蒼白:血紅素使血液呈現紅色,缺鐵時則會讓血液顏色偏淡,因此缺鐵使得皮膚、嘴唇或下眼瞼內側會較為蒼白。在2003年於《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發表的研究中提到,鐵缺乏導致的缺鐵性貧血(IDA)越嚴重,臉色越蒼白。
湯匙狀指甲:在2023年於《West Texas Journal of Medicine》發表的研究中,提到湯匙狀指甲是長期和嚴重鐵缺乏貧血的已知後果。目前尚不清楚該病理機制,推測是由於末端缺氧,導致指甲下結締組織弱化所致。由於在已開發國家湯匙狀指甲的發生率較低,因此常將湯匙狀指甲作為貧血的表徵。
舌頭腫脹或潰瘍:在2016年由長庚醫院於《台灣醫學會雜誌》(JFMA)發表的研究中指出,鐵缺乏會提高患者85%的感染率,並出現多種口腔徵狀,如:角化性唇炎、萎縮性舌炎、及多種念珠菌感染。研究認為口腔黏膜改變伴隨口腔念珠菌感染,是鐵缺乏的敏感指標,在經由補充鐵,並加上抗真菌治療後即可改善。
皮膚乾燥、頭髮受損或掉髮:在2006年於《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發表的研究建議,在患有頭髮損失且鐵缺乏的患者中,補充鐵質可能有助於改善頭髮的健康狀況,雖然目前尚無足夠證據推薦,在所有脫髮患者中普遍篩查鐵缺乏。
頭痛、頭暈:在2020年於《Nutrients》的研究發現,鐵補充顯著改善了疲勞、睡眠品質,以及頭痛、頭暈和心悸等症狀的嚴重程度。
心悸:長時間缺鐵會讓心臟必須更努力輸出、將血液及氧氣送到全身,因而容易引發心臟問題。在2018年於《European Journal of Heart Failure》發表的研究發現,鐵缺乏會通過降低線粒體功能來削弱心肌細胞的收縮力。因此鐵缺乏對心臟功能有負面影響,並使得心臟衰竭患者死亡率提升。
情緒低落:缺鐵性貧血可能和成人的憂鬱症有關,缺鐵的孕婦有更高罹患憂鬱症的風險。2020年在《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Obstetrics & Gynecology》的回顧研究發現,缺鐵性貧血是導致憂鬱症的主要營養因素之一,特別是對於生育年齡的女性,鐵補充與憂鬱症嚴重程度之間存在相關性,貧血嚴重者與憂鬱症的嚴重程度也較高。
缺鐵性貧血讓人變胖又變笨?擺脫缺鐵危機怎麼吃?下一頁營養師公開菜單!
認知功能失調、變笨:在2014年《Neuropsychiatr Dis Treat》的研究中,認為碘和鐵,與不同的認知障礙以及潛在的長期行為改變有關。鐵缺乏引起的認知障礙主要包括注意力、智力和感官知覺功能的下降,以及情感和行為的相關障礙,這些往往直接與缺鐵性貧血的存在有關。此外,即使沒有貧血,鐵缺乏也可能導致認知干擾。
免疫力降低:在鐵缺乏患者中,細胞介質免疫異常和中性白血球殺菌能力降低,有可能提升感染率和感染時間的增加;在2016年《Medicine》的研究中就發現,缺鐵性貧血兒童的IgG、IL-6、吞噬細胞活性以及中性粒細胞活性顯著低於健康者,因此免疫力降低也可能是缺鐵的表現。
肌肉量減少:在2023年於《Journal of Cachexia, Sarcopenia and Muscle》的研究中發現,鐵缺乏與較低肌肉量相關,由於鐵對於細胞能量代謝、核苷酸合成和許多酶促反應相關,且鐵缺乏會抑制骨骼肌肌母細胞的增殖,因此當肌肉量減少或是有足夠蛋白質及重訓,但肌肉難以生成時,可以懷疑是否為鐵缺乏。
肥胖:2015年發表於《Obesity Reviews的研究發現,與非超重參與者相比,超重/肥胖參與者的血清鐵濃度較低,且鐵缺乏的風險顯著增加。這表明肥胖與鐵缺乏顯著相關,建議超重和肥胖個體進行早期監測和治療鐵缺乏。
2014年發表於《Nutrients》的研究認為肥胖和肥胖相關的胰島素阻抗,以多種方式影響鐵的吸收與利用,導致肥胖者經常發現鐵缺乏和貧血。此外,鐵缺乏在肥胖者中很常見,這可能是由於慢性發炎介導的肝蛋白增加所導致的鐵吸收受阻、十二指腸鐵輸出受到抑制。
食材:牛絞肉、番茄、蒜頭、起司、蛋餅皮、雞蛋
醃料:醬油、米酒
做法:
1. 醬油、米酒拌入牛絞肉中,醃漬30分鐘
2. 蒜末爆香,加入牛絞肉及番茄炒熟
3. 機蛋打散後,到入平底鍋,趁還未全熟前放上蛋餅皮,翻面後放上起司片,接著再將番茄絞肉後捲起,切段

補鐵三餐菜單怎麼搭配最好?下一頁營養師分享更多食譜
食材:豬肝、豆苗、黑豆、排骨、糙米、花椰菜米、香菜
醃料:醬油、太白粉、米酒
調味料:胡椒粉、香油、鹽、米酒
做法:
1. 將豬肝以醬油、米酒醃漬30分鐘後,加入太白粉拌勻
2. 以適量油將豬肝煎熟,留少許油將豆苗炒熟,再將豬肝擺在豆苗上方
3. 黑豆、排骨、糙米、花椰菜米讓入萬用鍋中,加胡椒粉、鹽、米酒調味,加壓燉煮30分鐘,起鍋前淋上香油

食材:鮭魚、糙米、花椰菜米、高麗菜、櫻花蝦、番茄、蔥、蒜末、嫩豆腐(或雞蛋豆腐)、豬血、黑木耳
醃料:米酒、義大利香料
調味料:鹽、米酒、胡椒、烏醋、香油
做法:
1. 花椰菜糙米飯,花椰菜米:糙米=1:1
2. 鮭魚以醃料醃製後,放上烤盤,進烤箱以200度烤10分鐘,烤熟後放上檸檬
3. 蒜末、櫻花蝦、蔥先下油鍋爆香,加入高麗菜及調味料,炒熟後即可
4. 豬血、嫩豆腐切丁,黑木耳加入蔥蔥雞湯用果汁機打汁,黑木耳雞湯加入豬血、嫩豆腐丁及調味料(胡椒、烏醋、鹽、米酒、香油)用外用鍋燉煮30分鐘,起鍋前加入香油
食材備註:
分析備註:
豬肝1盒300g,切15片,餐點中有6片,大約120g
豬血1盒300g,切成小丁,大約取1/6,約50g

作者介紹:薛曉晶營養師。學歷&證照:中國文化大學食品營養系、糖尿病衛教師、腎臟病位教師、心血管疾病衛教師、HACCP餐飲系統管理。專長:婦幼營養、疾病營養、糖尿病、腎臟病、心血管、菜單設計。現經營粉絲專頁:營養師媽媽曉晶的生活筆記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4. 舌頭腫脹或潰瘍:舌頭腫脹、發炎、蒼白或異常光滑,或是口乾、口腔潰瘍
5. 易喘:走路、爬樓梯等日常行為容易氣喘吁吁
6. 頭痛、頭暈:時常感到壓力和頭痛
7. 心悸:容易心悸、甚至可能心跳不規則、心跳加速、心臟擴大或心雜音
8. 皮膚乾燥、頭髮受損或掉髮
9. 不寧腿症候群 (restless leg syndrome):不寧腿症候群指的是休息或靜止不動時會迫切想要移動腿部,常有腿部痠疼、麻、癢或灼熱感,尤其在睡眠時態別嚴重。
10. 異食癖 (pica):異食癖指的是會對奇怪的非食物或食物有強烈的渴望,像是吃冰塊、黏土、泥土、粉筆或紙張
11. 情緒低落、憂鬱
12. 免疫力降低
13. 肌肉量減少
14. 認知功能失調、變笨:大腦持續缺氧,導致神經傳導出現問題,造成認知功能下降,出現失智的症狀
15.肥胖
我們來看看為什麼會這樣~
異常疲累:血紅素的製造需要鐵質,當鐵缺乏時會沒有足夠的血紅素,就無法將氧氣順利送,使得心臟必須更加倍工作,因而容易感到疲累。在2011年於《European Journal of Anaesthesiology》發表的研究中發現,心臟手術病患如果術前有鐵缺乏的情況,即使在沒有貧血的情況下,會與更高的輸血需求和術後疲勞感。
易喘:由於缺鐵所造成的血紅素攜氧量降低,使得身體必須藉由提高呼吸頻率來試圖獲得更多氧氣。
在2021年於《Journal of cardiac failure》發表的研究中發現,缺鐵在未診斷為心臟衰竭的氣喘患者中很常見,且會減少運動能力、減弱心室收縮儲備量,並且降低的周邊組織的氧氣利用率。
缺鐵性貧血會讓指甲長得像湯匙?舌頭也腫脹?下一頁看看營養師解釋原因!
蒼白:血紅素使血液呈現紅色,缺鐵時則會讓血液顏色偏淡,因此缺鐵使得皮膚、嘴唇或下眼瞼內側會較為蒼白。在2003年於《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發表的研究中提到,鐵缺乏導致的缺鐵性貧血(IDA)越嚴重,臉色越蒼白。
湯匙狀指甲:在2023年於《West Texas Journal of Medicine》發表的研究中,提到湯匙狀指甲是長期和嚴重鐵缺乏貧血的已知後果。目前尚不清楚該病理機制,推測是由於末端缺氧,導致指甲下結締組織弱化所致。由於在已開發國家湯匙狀指甲的發生率較低,因此常將湯匙狀指甲作為貧血的表徵。
舌頭腫脹或潰瘍:在2016年由長庚醫院於《台灣醫學會雜誌》(JFMA)發表的研究中指出,鐵缺乏會提高患者85%的感染率,並出現多種口腔徵狀,如:角化性唇炎、萎縮性舌炎、及多種念珠菌感染。研究認為口腔黏膜改變伴隨口腔念珠菌感染,是鐵缺乏的敏感指標,在經由補充鐵,並加上抗真菌治療後即可改善。
皮膚乾燥、頭髮受損或掉髮:在2006年於《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發表的研究建議,在患有頭髮損失且鐵缺乏的患者中,補充鐵質可能有助於改善頭髮的健康狀況,雖然目前尚無足夠證據推薦,在所有脫髮患者中普遍篩查鐵缺乏。
頭痛、頭暈:在2020年於《Nutrients》的研究發現,鐵補充顯著改善了疲勞、睡眠品質,以及頭痛、頭暈和心悸等症狀的嚴重程度。
心悸:長時間缺鐵會讓心臟必須更努力輸出、將血液及氧氣送到全身,因而容易引發心臟問題。在2018年於《European Journal of Heart Failure》發表的研究發現,鐵缺乏會通過降低線粒體功能來削弱心肌細胞的收縮力。因此鐵缺乏對心臟功能有負面影響,並使得心臟衰竭患者死亡率提升。
情緒低落:缺鐵性貧血可能和成人的憂鬱症有關,缺鐵的孕婦有更高罹患憂鬱症的風險。2020年在《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Obstetrics & Gynecology》的回顧研究發現,缺鐵性貧血是導致憂鬱症的主要營養因素之一,特別是對於生育年齡的女性,鐵補充與憂鬱症嚴重程度之間存在相關性,貧血嚴重者與憂鬱症的嚴重程度也較高。
缺鐵性貧血讓人變胖又變笨?擺脫缺鐵危機怎麼吃?下一頁營養師公開菜單!
認知功能失調、變笨:在2014年《Neuropsychiatr Dis Treat》的研究中,認為碘和鐵,與不同的認知障礙以及潛在的長期行為改變有關。鐵缺乏引起的認知障礙主要包括注意力、智力和感官知覺功能的下降,以及情感和行為的相關障礙,這些往往直接與缺鐵性貧血的存在有關。此外,即使沒有貧血,鐵缺乏也可能導致認知干擾。
免疫力降低:在鐵缺乏患者中,細胞介質免疫異常和中性白血球殺菌能力降低,有可能提升感染率和感染時間的增加;在2016年《Medicine》的研究中就發現,缺鐵性貧血兒童的IgG、IL-6、吞噬細胞活性以及中性粒細胞活性顯著低於健康者,因此免疫力降低也可能是缺鐵的表現。
肌肉量減少:在2023年於《Journal of Cachexia, Sarcopenia and Muscle》的研究中發現,鐵缺乏與較低肌肉量相關,由於鐵對於細胞能量代謝、核苷酸合成和許多酶促反應相關,且鐵缺乏會抑制骨骼肌肌母細胞的增殖,因此當肌肉量減少或是有足夠蛋白質及重訓,但肌肉難以生成時,可以懷疑是否為鐵缺乏。
肥胖:2015年發表於《Obesity Reviews的研究發現,與非超重參與者相比,超重/肥胖參與者的血清鐵濃度較低,且鐵缺乏的風險顯著增加。這表明肥胖與鐵缺乏顯著相關,建議超重和肥胖個體進行早期監測和治療鐵缺乏。
2014年發表於《Nutrients》的研究認為肥胖和肥胖相關的胰島素阻抗,以多種方式影響鐵的吸收與利用,導致肥胖者經常發現鐵缺乏和貧血。此外,鐵缺乏在肥胖者中很常見,這可能是由於慢性發炎介導的肝蛋白增加所導致的鐵吸收受阻、十二指腸鐵輸出受到抑制。
補鐵早餐菜單:番茄牛肉起司蛋餅
食材:牛絞肉、番茄、蒜頭、起司、蛋餅皮、雞蛋
醃料:醬油、米酒
做法:
1. 醬油、米酒拌入牛絞肉中,醃漬30分鐘
2. 蒜末爆香,加入牛絞肉及番茄炒熟
3. 機蛋打散後,到入平底鍋,趁還未全熟前放上蛋餅皮,翻面後放上起司片,接著再將番茄絞肉後捲起,切段

補鐵三餐菜單怎麼搭配最好?下一頁營養師分享更多食譜
補鐵午餐菜單:豬肝炒豆苗、黑豆排骨糙米粥
食材:豬肝、豆苗、黑豆、排骨、糙米、花椰菜米、香菜
醃料:醬油、太白粉、米酒
調味料:胡椒粉、香油、鹽、米酒
做法:
1. 將豬肝以醬油、米酒醃漬30分鐘後,加入太白粉拌勻
2. 以適量油將豬肝煎熟,留少許油將豆苗炒熟,再將豬肝擺在豆苗上方
3. 黑豆、排骨、糙米、花椰菜米讓入萬用鍋中,加胡椒粉、鹽、米酒調味,加壓燉煮30分鐘,起鍋前淋上香油

補鐵晚餐菜單:烤鮭魚、黑白豆腐羹、花椰菜糙米飯、番茄炒高麗菜
食材:鮭魚、糙米、花椰菜米、高麗菜、櫻花蝦、番茄、蔥、蒜末、嫩豆腐(或雞蛋豆腐)、豬血、黑木耳
醃料:米酒、義大利香料
調味料:鹽、米酒、胡椒、烏醋、香油
做法:
1. 花椰菜糙米飯,花椰菜米:糙米=1:1
2. 鮭魚以醃料醃製後,放上烤盤,進烤箱以200度烤10分鐘,烤熟後放上檸檬
3. 蒜末、櫻花蝦、蔥先下油鍋爆香,加入高麗菜及調味料,炒熟後即可
4. 豬血、嫩豆腐切丁,黑木耳加入蔥蔥雞湯用果汁機打汁,黑木耳雞湯加入豬血、嫩豆腐丁及調味料(胡椒、烏醋、鹽、米酒、香油)用外用鍋燉煮30分鐘,起鍋前加入香油
食材備註:
- 豬肝:建議選擇非吃廚餘的豬隻的豬肝,避免豬肝中藏有黃麴毒素或容易有其問題。並非吃飼料的豬就一定安全,但相對來說,吃廚餘的豬比較容易出問題。
- 黑木耳:加入蔥蔥雞湯打汁,熬煮後會釋出水溶性纖維,而呈黏稠狀,就不需要勾芡而增加熱量
- 黑白豆腐羹:建議選擇嫩豆腐,因為板豆腐中含有鈣,容易影響鐵質吸收。黑白豆腐羹其實也就是酸辣湯的配方,但為避免過多蔬菜中的草酸、植酸,因此相較之下,黑白豆腐羹中的鐵質較多也較容易吸收。
分析備註:
豬肝1盒300g,切15片,餐點中有6片,大約120g
豬血1盒300g,切成小丁,大約取1/6,約50g

作者介紹:薛曉晶營養師。學歷&證照:中國文化大學食品營養系、糖尿病衛教師、腎臟病位教師、心血管疾病衛教師、HACCP餐飲系統管理。專長:婦幼營養、疾病營養、糖尿病、腎臟病、心血管、菜單設計。現經營粉絲專頁:營養師媽媽曉晶的生活筆記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