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

確診時50%已轉移!咳嗽、腹瀉…熟悉的10徵兆卻是「被遺忘的癌症」

錢政弘醫師
2020-04-30 18:00:00
252,383
收藏
分享
【早安健康/錢政弘(肝膽胃腸科醫師)】

被遺忘的癌症



剛剛看到印度男星伊凡卡漢(Irrfan Khan)病逝的消息,得知他是在2018年罹患內分泌腺腫瘤,後來在英國接受抗癌治療,最近因為結腸感染離世。另一位大家比較熟悉的罹癌名人是賈伯斯,他得到的是胰臟的神經內分泌瘤。這個癌症不容易察覺,又可能很凶險,願他們能安息~

說到神經內分泌瘤的特徵, 如氣喘、反覆腹瀉、反覆性胃潰瘍等,這些症狀大家並不陌生,但是這個疾病就可能就沒聽過。


請勿設定超過兩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三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五組超連結

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有需求書沒有需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超級連結!!!!!!!!!!!!!!!!!!!!!!!!!!!

測試資料請你複製URLhttps://media-sit.h2u.io/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最近我有診斷一位神經內分泌瘤的案例,他是67歲的男性病患,因為發燒和上腹痛來急診就醫,檢查起來有急性膽管炎及大腸桿菌敗血症,在抗生素治療後,症狀很快就緩解了,一般來說,急性膽管炎通常是因為膽結石引起,這位病患沒有膽結石十分不尋常,於是我進一步安排核磁共振檢查,果真在十二指腸壺腹處,看到一個1.5公分息肉樣的突起物,應該就是這個病灶堵住了膽汁的流出,造成膽管發炎,結果切片出乎意料發現這並不是單純的息肉,竟是神經內分泌瘤!

回顧他大約在半年多前開始出現食慾不振的現象、吃東西常常食之無味,吃下去又想吐出來,體重減輕了2-3公斤(這些症狀並非神經內分泌瘤的典型表現)。後來這位病患接受內視鏡手術切除,現在恢復的很好。不幸中的大幸是腫瘤長在十二指腸壺腹這個位置,造成這次的症狀,因而被診斷出來,要是長在別的地方可就沒有那麼容易早期發現了。

為何神經內分泌瘤常常被「遺忘」呢?下一頁醫師為你解釋,並指出十大症狀


神經內分泌腫瘤會發生在許多器官,其中百分之八十發生在胰臟及胃腸道器官,它與神經細胞有相當程度的相似性,又具有分泌荷爾蒙的特性,會導致病人產生神經內分泌相關的症狀,例如盜汗、熱潮紅、嚴重饑餓感等,早期症狀不明顯不易發現,此時醫師多做症狀處理,不過之後症狀可能會反覆出現,但是若沒有想到這個疾病,去做相關的影像檢查或是內視鏡檢查,的確很難診斷出神經內分泌腫瘤,通常就被當成一般的「腸躁症」或「自律神經失調」治療,所以會有病患花5-7年才能確診為神經內分泌腫瘤,而確診時約有50% 已發生轉移。


以慢性腹瀉來說,腸躁症的患者一天的排泄物很少超過500克,但是有神經內分泌瘤的患者排泄物可能高達1000-3000克,所以嚴重腹瀉者要特別小心這個疾病,話說「沒有警覺就無法察覺」,多認識這十大警訊,說不定哪天可以幫助你的親友喔!

十大警訊為:

  1. 盜汗
  2. 熱潮紅
  3. 發熱
  4. 低血糖嚴重肌餓感
  5. 心悸
  6. 皮膚炎
  7. 慢性腹瀉
  8. 氣喘
  9. 反覆性胃潰瘍
  10. 咳嗽

錢政弘 肝膽胃腸科醫師發佈於 2020年4月29日 星期三


圖片來源/癌症希望基金會

原文出處/「錢政弘 肝膽胃腸科醫師」臉書粉絲專頁

作者簡介:錢政弘醫師,現職於基隆長庚肝膽胃腸科,秉持「對疾病多一分了解,多一分預防,便能腸保健康」的理念,常與讀者分享肝膽胃腸的保健知識,及長庚團隊在社區健康照護活動的研究成果。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收藏
分享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