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

手又痛又麻 韓醫教你用「溫度」判別病灶

新聞中心吳文哲
2024-08-25 00:00:00
13
收藏
分享
【早安健康/吳文哲報導】當手麻、疼痛出現,許多人或許會想到頸椎間盤突出、胸廓出口症候群等,常見且會有類似症狀的疾病,但無法正確辨別病灶,除了會增加不適的時間,更可能延誤就醫。儘管同樣都是壓迫神經,但由於壓迫的位置不同,還是有一些微妙的差異,像是手臂的溫度,就是韓國神經外科醫師李晶碩(이경석,音譯)建議,可以用來辨別的關鍵之一。

手麻、痠痛 胸廓出口症候群?頸椎間盤突出?


「胸廓出口症候群除了常見,也是容易誤診的疾病。」李醫師解釋,胸廓出口指的是鎖骨下方與肋骨上方,可讓神經與血管通過的空間,這些神經是由頸部延伸而下,並且連結到手臂。當這個空間因為搬重物或其他原因導致過度使用手臂、肩膀,神經與血管也可能被小胸肌或頸部肌肉壓迫,進而產生相關的症狀。


請勿設定超過六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六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兩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三組超連結

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有需求書沒有需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超級連結!!!!!!!!!!!!!!!!!!!!!!!!!!!

不過,李醫師也指出,胸廓出口症候群與頸椎間盤突出的症狀非常類似,而有的患者同時也患有頸椎間盤突出,就連使用MRI(磁振造影)都不一定能夠辨識出來:「有人甚至已經動了手術,才發現症狀怎麼沒有好轉。」

壓迫點不同 醫師教你這樣辨識胸廓出口症候群


「相較之下,頸椎間盤突出同樣是壓迫到神經,不同的點只在於壓迫的點在頸部。」李醫師解釋:「而不論是頸部或者胸廓出口,壓迫到神經導致的症狀幾乎沒有差異,只有血管因為不會受到頸椎間盤壓迫,所以不會有相關症狀。」

簡單來說,區分兩者的重點在於「有沒有壓迫到血管」,因此李醫師表示,像是兩手會有明顯溫度差,或者有其中一隻水腫、腫脹特別嚴重,就是辨別兩種病症的關鍵。此外,胸廓出口症候群,除了經常性的不適之外,有時也可能因為特定的姿勢導致症狀出現:「像是把手臂上舉、手肘彎曲,呈現『L』字狀,也會導致胸廓出口空間變小。」

如果想先在家中自我測試,李醫師建議首先把雙手向上舉、手肘彎曲,接著把手掌反覆握緊、張開,持續約30秒~1分鐘:「當手上舉後,胸廓出口已經會變窄,而握手的動作也會導致血管膨脹,讓血管更容易受到壓迫。」當手放鬆時,疼痛的感覺明顯加劇,或者是過程中感覺手指麻木,就很有可能是罹患「胸廓出口症候群」。


緩解症狀 醫師教你三招按摩舒緩「胸廓出口症候群」


至於治療方法,李醫師表示,包含駝背、圓肩、烏龜頸等,都會導致胸廓出口空間變窄,因此最根本的方式就是藉由姿勢矯正、舒緩肌肉緊張、物理治療及注射等,改善神經與血管受到壓迫的問題。

若是患者想要緩解疼痛與不適,李醫師也建議,可以針對頸部胸鎖乳突肌後方,用三根手指頭輕輕按壓,同時可以轉動頭部,讓肌肉進行伸展、收縮;另外,鎖骨下方的肌肉,也可以用反方向的手輕輕繞圈按壓、進行按摩,此時也要注意千萬不能夠駝背。最後,雙手向後伸展、想像讓肩胛骨彼此碰觸,這樣張開胸口的動作,則可以幫助舒緩胸小胸肌,減緩症狀並預防胸廓出口症候群。
參考資料:
  1. 팔이 저리고 아플 때 '목 디스크'와 '흉곽출구증후군' 구별하는 법! - 이경석의 척추88 #187 - 흉곽출구 증후군
  2. [흉곽출구증후군] 원인 모를 손 저림과 팔 통증... 목 디스크 때문이 아니다? | 질병백과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收藏
分享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