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

隋棠「這難題」卡關38年,深夜崩潰發文引共鳴:我也是!

新聞中心余宗翰
2019-08-16 12:00:00
55,174
收藏
分享
【早安健康/余宗翰報導】以《犀利人妻》爆紅的隋棠,近年開起品牌服飾店當老闆娘,且家庭事業兩得意,常在臉書上分享家裡大小事,多才多藝的她還跨足主持、電影與配音,幾乎是無所不能的女強人;但近日隋棠在社群網站哀嘆她至今仍無法解鎖的成就 ─ 吞藥丸。

「到底為何吞維他命等藥丸十次有九次會卡住,搞得我對吞藥丸有恐懼...」隋棠向網友們求救「有人這樣的嗎?都過了兩個鐘頭,就感受著它微微發熱地擠在胸口那下不去也上不來,不舒暢啊~都快一點了還要去弄一片花生醬吐司來把它擠下去…」

一段在深夜的幽幽哀嘆竟引發眾多網友的共鳴,大家紛紛獻出自己的法寶,比如採用低頭、下巴內縮的吞藥姿勢,或是將藥丸切半再吞等等,也有一些奇妙的方法,比如將藥丸跟著香蕉一起滑入食道、吞藥時想著不可以吞下去...方法太獵奇,隋棠尷尬回覆:這...太哲學。

請勿設定超過兩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三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五組超連結

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有需求書沒有需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超級連結!!!!!!!!!!!!!!!!!!!!!!!!!!!

測試資料請你複製URLhttps://media-sit.h2u.io/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隋棠深夜發文求助
圖片擷取自/隋棠instagram(@suitangtang)

隋棠深夜哀嘆,引出一堆「吞藥不能」的同類人



隋棠的這篇發文除了讓人看到網友的溫暖與「巧思」,也顯示有一群人對於吞藥這件事實在莫可奈何,現在這個高度依賴各式口服藥與營養補充品的社會,「吞藥不能」想必給這群人帶來很多困擾。衛福部台中醫院曾發文曾發文教導如何訓練吞藥,由小兒科主任陳敏恭提出針對兒童練習的方法,共有6個步驟:

  1. 先喝一小口水潤潤喉嚨。

  2. 將糖果擺在舌頭的正中央。(大人當然就是直接吞藥丸)

  3. 再喝一口水。

  4. 頭部往後仰,順勢做吞嚥的動作。

  5. 如果覺得沒有吞下去,頭部可做輕微的左右搖晃,然後再作一次吞咽的動作。

  6. 藥丸吞下去後,做一次深呼吸,可以避免噁心的反射。

其實藥吞不下去、卡在食道,也要當心對食道帶來的危險!針對天生就是吞不了藥丸的人,快看看下一頁更多對策


天生有吞嚥障礙,就是吞不下去!三個對策報你知



其實,藥吞不下去、卡在食道,不只會造成不舒服,也要當心對食道帶來的危險,食藥署也表示,部分藥品具有侵蝕性,若服藥後立即躺臥,藥品可能沾黏在食道黏膜上,造成接觸性黏膜灼傷、發炎、潰瘍,甚至穿孔破裂而導致死亡。食藥署也建議,服藥時若有吞嚥方面的問題,可再搭配200cc以上、更多的開水吞服藥品,以避免藥品沾黏於食道上造成灼傷,並且順利達到胃腸道,以利身體吸收。

不過,有些人因為舌頭、咽喉、食道等組織的些微異常,天生就有吞嚥障礙,用一般的口服方式無法確實吞藥,這時就需要新的的方法。日本昭和大學藥學部就針對吞嚥障礙發了一篇專文,教大家如何克服吞藥困擾。

  • 對策一:在藥丸本身下手,比如選用比較小的藥丸、容易口腔內分解的藥錠、可吸入的藥劑等等。大家須注意的是,有些藥品必須使用膠囊包裹才能有效發揮效力,這類藥品就不能使用這個對策。

  • 對策二:混入其他食品共同服用,比如將藥品包入果凍、布丁裡一起吞服、與粥等糊狀食品一起吃下肚(但若服用的藥容易與食品起反應而有不良作用,就不能這種方式),或用糯米紙將藥包起來吞服(苦味健胃藥不能用這個方法)。

  • 對策三:容易在咽喉、食道殘留藥物的人,殘留藥物可能會使黏膜損傷或潰瘍,建議使用上述用果凍、布丁包裹藥品吞入的作法,或是服用藥物後多喝點水,將殘留藥物清除。若沒有藥物吸收方面的問題,也可選擇在吃飯時一起將藥物吃下。

吃藥愛配果汁?錯誤習慣要快改!



另外,有時服藥困難是因為食道太乾燥,可在吃藥之前漱口或喝水,濕潤嘴巴或喉嚨,以方便吞嚥藥品。

至於有些人不太敢吞藥怕藥苦,會喝果汁配藥來蓋過苦味,但有些果汁跟藥品會有交互作用,也要特別小心,衛福部台中醫院網站也有提醒,比如吃降血壓、降血脂藥不能配葡萄柚汁,那是因為葡萄柚、柳丁、橘子等柑橘類水果含有類黃酮素的成分,會延緩肝臟對藥物的代謝,使藥物積蓄在體內過久,那就可能會產生副作用。雖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服藥習慣與小撇步,但必要時最好詢問一下醫師,以免「禍從口入」!

參考資料:
  1. 昭和大學藥學部專文
  2. 衛福部台中醫院網站衛教資料
  3. 衛福部台中醫院臉書粉絲團貼文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關鍵字:
收藏
分享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