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安健康/余宗翰報導】褲子塞不下不一定是胖,而是腹部水腫!天氣漸漸變冷,胃口變好,又懶得出門運動,腹圍難免增加。不過有時候不一定是自己變胖了,而是腹部水腫。水腫最常發生在四肢末梢,如手臂、手掌、腿、足踝等,但嚴重的話也會出現在臉部、腹部、手臂等地方,這時就特別顯胖,形成難看的大肚!。
有些人喝水就容易水腫,因此產生「喝水會水腫」的說法,實際上,水腫和飲水量沒有太大的關聯!因為水腫反映的是組織間液體的調節失常,一般人喝2000~3000毫升的水並不會有什麼問題。日本橫濱血管診所院長、血管外科醫師林忍表示,平時口味較重,攝取鹽分過多,運動不足都會使靜脈血液流動變得遲緩,水分不易排出,這時就容易水腫。
多喝水會水腫?水腫反映得是血液循環不佳
有些人喝水就容易水腫,因此產生「喝水會水腫」的說法,實際上,水腫和飲水量沒有太大的關聯!因為水腫反映的是組織間液體的調節失常,一般人喝2000~3000毫升的水並不會有什麼問題。日本橫濱血管診所院長、血管外科醫師林忍表示,平時口味較重,攝取鹽分過多,運動不足都會使靜脈血液流動變得遲緩,水分不易排出,這時就容易水腫。
請勿設定超過兩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三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五組超連結
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有需求書沒有需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超級連結!!!!!!!!!!!!!!!!!!!!!!!!!!!
測試資料請你複製URLhttps://media-sit.h2u.io/
中醫教你3個穴道消除肚腩水腫
在中醫的經絡學裡,有些特定穴道能促進氣血循環,加強身體代謝。中醫師謝旭東在IG上分享3個穴道幫助對付肚腩,分別是水分穴、天樞穴與關元穴,這些穴道可以促進腹部氣血循環,消除水腫,且有助於代謝多餘的脂肪,避免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的三高危機。
- 水分穴:肚臍正上方1寸
水分穴顧名思義就是與水分代謝有關,經常按摩此穴位能排除多餘水分、消除腹部腫脹,並改善腸胃炎。 - 天樞穴:肚臍旁開2寸⠀
天樞穴可以改善腹痛、腹脹、便祕、腹瀉等腸胃問題,也能消水腫,並促進腸胃蠕動,達到加速代謝脂肪的效果。 - 關元穴:肚臍正下方3寸(約4橫指的長度)⠀
關元穴對內分泌失調、腹瀉、頻尿等問題都有功效,並可加強腹部的血液循環、延緩老化。
這3個穴道都位於腹部,揉按十分方便,沒事時可以多按壓這些穴道,促進腸胃蠕動、排除水腫症狀。
作者介紹:謝旭東為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師承上海派國醫朱士宗。先後拿到4張中醫內科、兒科、癌症、針灸的專科醫師證書,並學習天應平衡針法和董氏奇穴讓針灸技術提升。謝醫師經營部落格「中醫師 謝旭東」,若想獲取更多專業知識可至「中醫師 謝旭東」臉書粉專或「doctorxxtung」IG上搜尋。
參考資料: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