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

練肌力竟讓手抖症狀改善!釐清原發性顫抖與帕金森氏症哪裡不同

新聞中心藍若水
2021-05-05 11:00:00
67,471
收藏
分享
【早安健康/藍若水報導】65歲的保羅阿公,多年前開始出現無法控制手部抖動的症狀,一開始以為是帕金森氏症所致;但後來由神經內科醫師胡朝榮診治後,診斷為原發性顫抖症。保羅阿公一開始對無法控制的抖動症狀感到沮喪,但除了配合醫囑服藥,也在兒子的鼓勵下,透過運動訓練肌力,漸漸改善症狀,還參加舉重盃獲得金牌的佳績!

一般人看到中老年人有手抖症狀,常會自動聯想到帕金森氏症,但事實上,手不自覺顫動也與原發性顫抖症有關,且發生率更高,根據雙和醫院神經內科醫師胡朝榮受訪指出,帕金森氏症的患者約3萬人,而原發性顫抖症可能高達30萬人。


兒子推一把 保羅阿公訓練肌力症狀漸輕



請勿設定超過兩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三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五組超連結

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有需求書沒有需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超級連結!!!!!!!!!!!!!!!!!!!!!!!!!!!

測試資料請你複製URLhttps://media-sit.h2u.io/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保羅阿公的兒子是健身教練,他曾於社群平台分享父親投入健身訓練的成果。他表示,保羅阿公確診後,一開始是蠻低落的,身為兒子的他只能不斷給予鼓勵,最後終於說服保羅阿公到健身房運動、訓練肌力。

起初是從一週一次,漸漸適應後,增加到一週兩次,建立基礎的肌力後,手顫動情況跟著改善,阿公也順勢調整每周三次的練習時間,甚至跟著其他教練學舉重。

保羅阿公曾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當初開始訓練時,最難克服的不僅是動作學習難度,還有訓練後的痠痛,但隨著時間拉長及熟悉,適應後的阿公逐漸感到身體越來越輕鬆,甚至親友、醫生都一致認為保羅阿公的症狀有明顯減輕。

不過,兒子也強調定期回診追蹤的必要性,不能因為覺得症狀有緩和,就不再複診。胡朝榮醫師表示,目前未有大規模的研究去證實運動與原發性顫抖症之間的影響性,不過,透過門診的觀察,有在訓練肌力的患者,控制病況的情形算是不錯的,推測是訓練肌力,會強化肌肉跟神經,進一步增強對肌肉的控制力。

同樣有不自覺顫抖表現 原發性顫動症高於帕金森氏症10倍



胡朝榮醫師指出,原發性顫抖症就診年齡約落在40-50歲,發生率會隨著年紀漸長而遞增,性別比例上男女好發機率並無差異。

原發性顫抖症有兩點值得注意的事,因為有相似的臨床表現,所以經常與帕金森氏症並提討論,但關注度不及後者。事實上,胡朝榮醫師表示,確診原發性顫抖症的人數約30萬人,帕金森氏症則3萬人,兩者差10倍。

手抖不一定是帕金森氏症,如何辨別?下一頁了解更多


患者生活小事受影響 抓不到「手感」情緒易低落



儘管醫者們常以「良性的動作障礙」說明原發性顫抖症,該疾病也不太會進一步惡化成喪失生活自理功能的問題,但異常的外顯徵兆,會增加患者於社交場合時的尷尬,在嚴重的情況下,倒水、喝水、寫字等日常小事均被影響,容易陷入沮喪的情緒。

不只是保羅阿公有過這樣的經歷,男藝人黃仲崑也受該疾病困擾:唱歌時只能拿左手,手抖時還曾被懷疑是否為酒精中毒,種種不方便及身分的壓力,吐露自己當時對社交充滿恐懼,後接受手術治療才得以「重生」。

原發性顫抖、帕金森氏症差異性



由於手部顫動是兩種病症共通且明顯相似的徵兆,根據雙和醫院神經內科柯子翔醫師的整理,原發性顫動症的顫抖表現,通常好發於動作進行或保持固定姿勢時,且是雙手同時抖動,連帶會影響頭、語言和腳(較少),此外,它的病發進展也較緩慢。

相對於帕金森氏症的靜態時發作、單側顫抖,以及惡化迅速程度到動作遲緩、四肢僵硬跟容易跌倒的徵兆,兩種病症的差異顯見於細節的表現。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擺脫手抖困擾、65歲阿公勇奪舉重金牌!練肌力有助控制原發性顫抖病況
收藏
分享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