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

名醫張步桃、防癌之母莊淑旂的不感冒妙方!7大穴位療法提高免疫力

張書陸(中醫專家)
2023-07-25 10:00:00
17,262
收藏
分享
【早安健康/張書陸(中醫專家)】

能排除異己的免疫力



免疫力是指機體抵抗外來侵襲、維護體內環境穩定性的能力,體現了機體區分自己和非己並消滅異己的功能。免疫力不單純指人體對抗致病微生物的抵抗力,其他非致病性的花粉、藥物、甚至食物,與正常機體內經常出現的衰殘細胞,以及偶爾突變出現的癌細胞,也都屬於非己的抗原性異物。

免疫力是人體重要的生理功能,身體免疫力好的人病痛也會少,身體素質更強。當今醫學研究表明,威脅人類健康的許多疾病都與人體免疫力有著密切關係,像癌症、慢性支氣管炎、哮喘、過敏性鼻炎、慢性肝炎、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都與免疫力息息相關。

請勿設定超過兩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三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五組超連結

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有需求書沒有需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超級連結!!!!!!!!!!!!!!!!!!!!!!!!!!!

測試資料請你複製URLhttps://media-sit.h2u.io/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免疫力正常時,對外來的病原微生物有抵禦作用,對體內的衰老死亡細胞及其他有害或無用之物,免疫系統也能予以清除。此外,免疫系統對體內少量突變細胞會主動殺滅,防止腫瘤形成。


認識免疫系統,增強免疫力



人類經歷了現代科技帶來的醫學革命,經歷了濫用抗生素帶來的驚人藥害,目睹了現代醫學在各種慢性病面前表現出的無能為力,終於覺醒:要做一個健康人,僅靠醫學科技的進步和新藥發明遠遠不夠,最重要的還是要靠人體自身的免疫力。正如《黃帝內經》中的名言:「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提高自身免疫力的穴位療法



(摘自《感冒自療法》,第一五四至一五八頁,張步桃著,元氣齋出版社出版)

風門溫暖法



就傳統醫學而言,感冒為風邪入侵,通常風邪剛開始時只停留在肩膀以上,症狀多為鼻塞、打噴嚏、頭痛、發燒……等,若此時不遏阻,任其繼續往下侵害,則會影響肺部、腸胃、甚至泌尿系統。因此當風邪還在肩膀以上時,可以「驅風法」使受寒的部位溫暖起來,比較有效的是「風門溫暖法」。


風門穴是風邪侵入體內的孔道。風門大約位在背上第二脊椎上,即將頭低下,頸後的骨頭突出處下方為第一脊椎,再下去則為第二脊椎,距離脊椎左右二指幅(食指與中指並排的寬度)的二點,就是本穴。

感冒患者可以自己用吹風機開熱風吹風門穴附近,不需非常準確,只要知道大概位置即可。吹時最好穿件薄內衣,預防不慎熱風燙傷,也可避免沒穿上衣再次受涼。若請家人代勞,則請他先將手掌搓熱後,趁溫熱時撫於背部;或俯臥,以毛巾浸熱水擰乾置於背部,利用熱毛巾的溫熱之氣來溫暖風門穴,這比吹風機或手掌溫熱更能將溫暖傳至體內。但要注意,毛巾轉涼即取下,再換上熱的,並用乾毛巾擦拭熨貼部位,以防冷水留在背上反而生反效果。

熱毛巾也可用以熨貼頸部,對改善感冒時頸部僵硬、酸痛及頭痛有效,把熱毛巾按在鼻子也能治療鼻塞。

鼻子、小腿、背部都有防感冒的關鍵穴位!下一頁看看怎麼按不怕錯更有保健效果吧


毛巾摩擦全身



抵抗力強就不容易生病,這是婦孺皆知的常識,但增強抵抗力也得適合自己才行。

常聽有人以洗冷水澡、甚至冬泳來鍛鍊身體,有人依樣畫葫廬,結果還沒看到效果,就已先著涼、感冒不敢再試了。其實藉冷水刺激皮膚,確實能促進血液循環,但冬天執行較為困難,對老年或體弱者也較不適宜。建議每天利用毛布摩擦身體到溫熱的程度,不僅施行簡易,也有增強免疫功能。

方法是早上起床時用乾的毛巾遍擦全身,直到皮膚紅透為止,由於血液循環順暢,一整天工作都有精神,頭腦也會很清醒,對於增進食欲也有助益,長期施行則不容易感染感冒。


按摩迎香、風池穴



以食指按壓鼻翼旁約一公分迎香穴,往上推至鼻根,再往返回迎香穴,來回約二十次。再以中指用力按壓風池穴(位於枕後粗隆旁約一.五寸的凹陷中,即後腦勺靠近頸部位置),感到酸脹後,再改以輕柔按摩。

按摩迎香、風池二穴為一組動作,須合併施行,每日不限次數,對預防感冒、感冒中或感冒初癒都有極佳效果,平時常做也可促進頸部和鼻部的血液循環,提升呼吸道的抗病力。

溫灸足三里



足三里位在小腿外側前緣,約膝蓋下方三寸,靠外側位置。針灸此穴,能縮短感冒時間,但一般人不敢輕易嘗試針灸,不妨改以溫灸方式,取生薑切成薄片並刺數孔,貼敷於足三里穴位上。薑片上放艾柱(以乾燥艾葉製成,有些藥材行有售),點燃施灸,約三壯(艾柱燃盡再換新的艾柱,約燃盡三個艾柱),以皮膚潮紅而不起水泡或燙傷皮膚為宜,若施行時覺得皮膚燒痛難耐,應將艾柱抖落或移下,避免皮膚受傷。


按摩肺俞穴



皮毛是寒氣入侵的首道防線,肺主氣,開竅於鼻,又主皮毛,所以肺虛的人容易罹患感冒、鼻炎、甚至氣喘。防範之道即在補養肺氣、增強肺系組織的抗病力。積極做法之一為:多按摩肺俞穴。

肺俞穴的位置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凹洞旁開一寸半(約食指和中指併攏的距離),中醫是以針灸的方式灸肺俞穴約十至二十分鐘,一天二、三次;家人自行按摩時,可以原子筆頂端(非筆尖)、筆蓋等刺激,能按到穴位最佳,如果不能掌握正確位置,在脊柱二側的肺區同樣有效。

刮刮背部肩胛骨、泡泡腳,也能打敗難受的感冒!下一頁看看更多中醫師的養生妙方吧


手刮肩胛骨



保健專家莊淑旂博士預防感冒的妙方,就是用五根手指頭用力刮背部,尤其是肩胛骨的周圍。通常家長在小孩子睡前以此法幫忙按摩,小孩子睡覺時的呼吸會比較均勻,也可增強抵抗力,不易罹患感冒,但要注意按摩時的保暖,不要將背部的衣服掀起,即使掀起按摩,也要在按摩後立刻將衣服放下,尤其冬天更須注意。手部冰冷時,按摩前須先將手搓熱再施行。


熱水浸足法



雙腳位於人體的最下方,血液循環不易到達,因此循環不好的人腳常冷得像冰棒。

感冒時,溫暖身體很重要,尤其是感冒初期(剛開始有感冒症狀時)可立刻施以「熱水泡足法」。方法是準備一桶熱水(約可浸泡到小腿一半的高度),坐在椅子上,上身以毛巾或保暖衣物包裹,或是躺在床上並蓋上棉被。雙足垂下浸泡在熱水中,閉上眼睛休息,讓體內的汗液藉熱薰散發出來;待汗液發透,立刻用乾毛巾擦去汗水,順便擦拭全身,直到皮膚微紅。

之後蓋上棉被睡個好覺,第二天醒來就會感覺減輕,甚至不適現象完全消失。

本文摘自《提升免疫力,抗病毒,防疫:和國醫張步桃學習固本扶正抗毒邪的智慧》/張書陸(中醫專家)/出色文化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收藏
分享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