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安健康/李芸報導】前行政院長蘇貞昌才剛於1月底參與交接典禮,卸下4年多的閣揆重任,隔天就驚傳因腰痛開刀住院,外界推測可能是椎間盤突出惹禍。蘇貞昌在臉書表示,他大年初一向同仁拜年慰問時,因走太快不小心傷到腰部,這幾天強忍疼痛,撐到交接完成,才前往臺北榮總接受手術。所幸微創手術傷口不大,他住院一晚恢復狀況良好,目前已經可以出院回家。
蘇貞昌自述,初一時他至行政院內,發放紅包給留守同仁以及100多個駐衛警察;又到防疫指揮中心,一個樓層、一個樓層慰問值班同仁,不過過程中走太快,不慎造成腰部受傷。蘇貞昌女兒、立委蘇巧慧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雖然交接典禮過程蘇貞昌看似精神飽滿,其實這10天來,蘇貞昌飽受腰痛所苦,在家連正常坐著都有困難,甚至須出動止痛針緩解。
痛到出動止痛針...蘇貞昌腰痛疑似為「椎間盤突出」
蘇貞昌自述,初一時他至行政院內,發放紅包給留守同仁以及100多個駐衛警察;又到防疫指揮中心,一個樓層、一個樓層慰問值班同仁,不過過程中走太快,不慎造成腰部受傷。蘇貞昌女兒、立委蘇巧慧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雖然交接典禮過程蘇貞昌看似精神飽滿,其實這10天來,蘇貞昌飽受腰痛所苦,在家連正常坐著都有困難,甚至須出動止痛針緩解。
請勿設定超過兩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三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五組超連結
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有需求書沒有需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超級連結!!!!!!!!!!!!!!!!!!!!!!!!!!!
測試資料請你複製URLhttps://media-sit.h2u.io/
目前蘇貞昌並未進一步說明腰痛原因,不過外界推測,蘇貞昌的症狀可能來自「椎間盤突出」。骨科醫師陳鈺泓曾在《亞東院訊》中說明,椎間盤為脊椎骨間做為緩衝墊的軟骨,當這些軟骨變形、移位或破裂,壓迫到附近的脊髓與脊神經,就稱為椎間盤突出。椎間盤突出的常見症狀包括下背痛、坐骨神經痛、肌肉痙攣等,為國人常見的疾病之一,例如去年,副總統賴清德就曾因為椎間盤突出開刀治療。
陳鈺泓醫師也進一步說明,低頭族、彎腰駝背都是椎間盤突出的高危險群,特別是低頭滑手機的動作,會導致頸椎前傾,容易促使椎間盤突出,所以近年因椎間盤問題就診的年齡提前許多。不過他也提到,下背痛的成因可能有很多種,如果想要判斷是不是椎間盤突出,可以觀察自己有沒有伴隨以下症狀:
另外,復健科醫師王薏茜也在台灣復健醫學會的網站撰文指出,如果腰部疼痛不會引起電流般的疼痛感,而是在臀部附近痠痛、僵硬,須要經常捶打舒緩,可能是臀部肌肉緊縮造成的坐骨神經壓迫。反過來說,如果在上下床、腰部前彎後仰時,會出現劇烈的電痛感,且疼痛一路傳到單側小腿,就可能是椎間盤突出。此時應先透過藥物、復健保守治療,如果症狀惡化到出現大小便失禁、下肢肌肉萎縮,或是痛到藥物無法控制,則應考慮開刀治療。
別讓椎間盤突出再度復發!除了開刀與復健,日常8種動作也都要當心,下一頁看專家怎麼說
椎間盤突出即使透過手術、復健治療,但如果沒有解決根本的「姿勢不良」問題,仍然有可能會復發。因此想要完全改善、預防椎間盤突出,應從生活習慣開始調整,衛福部台中醫院在衛教資訊中,提醒大家這些日常細節都應注意: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也在衛教資訊中,列出日常生活常常出錯的動作,並解析正確的姿勢:
參考資料: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如何判斷椎間盤突出?伴隨這些症狀就要小心
陳鈺泓醫師也進一步說明,低頭族、彎腰駝背都是椎間盤突出的高危險群,特別是低頭滑手機的動作,會導致頸椎前傾,容易促使椎間盤突出,所以近年因椎間盤問題就診的年齡提前許多。不過他也提到,下背痛的成因可能有很多種,如果想要判斷是不是椎間盤突出,可以觀察自己有沒有伴隨以下症狀:
- 有明顯舒緩與加重因子:例如打噴嚏、咳嗽、彎腰時疼痛會加劇,躺下時疼痛則明顯舒緩。
- 合併有神經症狀:疼痛從下背處向外輻射,小腿、大腿後側會抽搐疼痛,或是有患肢皮膚發麻、下肢遲鈍、深部肌腱反射減弱、坐骨神經痛等狀況。
- 姿勢改變:疼痛長期持續,且造成姿勢上的變異,例如站立時骨盆傾斜。
- 腿部肌肉無力萎縮、反射消失:若疼痛的病程拉長,可能會出現肌肉無力萎縮、反射消失等晚期症狀,後背看起來也會變得扁平。
另外,復健科醫師王薏茜也在台灣復健醫學會的網站撰文指出,如果腰部疼痛不會引起電流般的疼痛感,而是在臀部附近痠痛、僵硬,須要經常捶打舒緩,可能是臀部肌肉緊縮造成的坐骨神經壓迫。反過來說,如果在上下床、腰部前彎後仰時,會出現劇烈的電痛感,且疼痛一路傳到單側小腿,就可能是椎間盤突出。此時應先透過藥物、復健保守治療,如果症狀惡化到出現大小便失禁、下肢肌肉萎縮,或是痛到藥物無法控制,則應考慮開刀治療。
別讓椎間盤突出再度復發!除了開刀與復健,日常8種動作也都要當心,下一頁看專家怎麼說
預防椎間盤突出從這些日常細節著手
椎間盤突出即使透過手術、復健治療,但如果沒有解決根本的「姿勢不良」問題,仍然有可能會復發。因此想要完全改善、預防椎間盤突出,應從生活習慣開始調整,衛福部台中醫院在衛教資訊中,提醒大家這些日常細節都應注意:
- 維持理想體重:
- 男性體重範圍:(身高-80)x0.7±10%
- 女性體重範圍:(身高-70)x0.6±10%
- 避免睡軟床:床墊以不會讓腰部下陷三公分為原則。
- 鞋跟不要太高:鞋跟以2~3公分為理想高度。
- 避免久坐:如果因工作久坐,或是出外長途旅行時,要記得常常起身走動、休息。
- 避免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定時改變姿勢讓肌肉、關節喘口氣,避免一直用同樣的姿勢動作。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也在衛教資訊中,列出日常生活常常出錯的動作,並解析正確的姿勢:
- 坐姿:
- 錯誤:椅子過高導致雙腳前傾,造成下背痠痛;或背部斜靠在椅背上,讓腰部後方出現空隙。
- 正確:往後深坐,讓整個背後平貼以背,雙腳平放地面。若椅子較高可用腳墊輔助,讓膝蓋可以高於腎部,上身維持直立。
- 站姿:
- 錯誤:腰部過分伸挺、彎腰駝背。
- 正確:挺直背部,將後頸伸長縮下巴,雙肩往後拉,且挺胸縮小腹,讓下背保持平坦。
- 睡姿:
- 錯誤:平躺直睡、雙腿蹬直,會增加背部壓力;趴睡則會加重腰部壓力。
- 正確:放鬆平躺,並在膝蓋下方用枕頭墊高;或採側睡,讓膝蓋保持微彎。
- 開車:
- 錯誤:椅背距離方向盤太遠,導致腰往前挺且腿須伸直。
- 正確:根據自己的腳長調整座椅前後,讓腳可以保持微彎,背部輕靠椅背。
- 掃地:
- 錯誤:彎腰掃地。
- 正確:使用長柄掃把,掃地時保持身體平直。
- 搬重物、撿東西:
- 錯誤:搬太重的物品,或是抱太高、離身體重心太遠。
- 正確:當搬重物時,應該分次拿避免過重,且將物品靠近身體,貼近腰腹,才不會增加腰背壓力。另外,蹲下撿東西時應走到物品旁邊蹲下拾起,如果是拿起重物,則須將雙腿分開,拿好物品並將腰挺直後再起身。
- 打噴嚏:打噴嚏、咳嗽時將身體前屈,減輕身體震動瞬間腹部、背部的壓力。
- 起身下床:起床時先側臥於床邊,用手推動成坐姿,並保持背部直立,再將腳放到地板上,最後下床起身;上床躺平則以相反的流程進行。
參考資料:
- 蘇貞昌臉書
- 小突出大影響 椎間盤突出知多少
- 鋼鐵爸爸 陳鈺泓醫師|新北板橋骨科脊椎專業 骨質疏鬆 骨折骨刺 微創手術
- 椎間盤突出「從下背痛到腳麻」 不一定要手術治療
- 椎間盤突出注意事項
- 認識椎間盤突出症與日常生活保健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