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安健康/洪辰竺報導】藝人錦雯近期在臉書發文,前幾日帶媽媽到慈濟醫院急診室報到,因為媽媽在炸豆腐時,不小心連手一起下去炸。錦雯表示,由於燙傷的第一步就是沖冷水,因此到院後,在急診室罰站了半小時。院方評估媽媽屬於嚴重的淺二度燙傷,即使沖完冷水、包紮後,還是痛到頻頻流眼淚。錦雯提醒大家,燒燙傷時應該要立即沖冷水,並遵循「沖、脫、泡、蓋、送」五原則,在疫情期間千萬要保重自己,不要造成醫護人員額外的負擔。
燙傷後NG作法:抹膏狀藥物、冰敷、泡冰鹽水
燙傷後NG作法:抹膏狀藥物、冰敷、泡冰鹽水
請勿設定超過兩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三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五組超連結
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有需求書沒有需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超級連結!!!!!!!!!!!!!!!!!!!!!!!!!!!
測試資料請你複製URLhttps://media-sit.h2u.io/
當烹飪或享用美食時不小心被燒燙傷該怎麼做?奇美醫院傷口照護中心傷口護理師魏秀慧提醒,千萬別用「阿嬤的偏方」處理!舉凡塗醬油、糨糊、蛋白,或是民間傳說中的黑人牙膏、白藥膏、神奇紫藥膏及凡士林等處理,都沒有相關實證,且可能因為延遲就醫引發傷口感染的問題。
此外,若燒燙傷時用膏狀類產品塗抹皮膚,反而會將「熱度」包覆,減緩皮膚降溫的速度,且膏狀物質由於黏著度高,附著在傷口不易清除,換藥時可能會容易感到疼痛。
另外,許多人可能會認為燒燙傷,用冰敷的方式來降溫很合理;事實上,由於皮膚經燙傷後,組織會變得敏感,此時用冰敷的方式,反而容易造成皮膚凍傷,因此切記勿用冰敷的方式來降溫
魏秀慧護理師指出,不論傷口大小或嚴重程度,燙傷後的第一件事,都要立即沖冷水,讓皮膚能在溫和的情況下快速降溫,在冷水下沖15-30分鐘可避免高溫停留在皮膚上,造成更嚴重傷害。
網路也曾有傳言,將患部泡冰鹽水可以幫助降溫、去熱毒;其實,護理師提醒,雖然鹽水因為具有吸熱和高滲透壓的特性,可達到降溫的效果,但是由於人體皮膚組織處於受損狀態,無法正常保水,此時泡鹽水或用鹽水沖洗,可能會造成人體體液流失。
燒燙傷的種類包括溫度性燙傷、化學性燙傷以及電燒燙傷三大類,而像錦雯媽媽烹飪時炸傷手。屬於被火源或熱液燒燙傷的「溫度性燙傷」,組織傷害的程度取決於熱源溫度高低,以及接觸熱源時間的長短。
燙傷到什麼程度須手術治療?怎麼做不易留疤痕?下一頁了解更多
一度燙傷:從外觀來看,皮膚會出現紅腫、疼痛的現象,但不會產生水泡。
二度燙傷:當皮膚二度燙傷時,已經傷害到皮膚真皮層,又分為淺二度與深二度燙傷,當淺二度燙傷時,患部會出現紅腫、水泡,以及有劇烈疼痛及灼熱感;深二度燙傷則以傷及真皮深層,此時皮膚會呈淺紅色,並長出白色大水泡。
三度燙傷:當皮膚發生三度燒燙傷時,已損及全層皮膚,此時外觀雖無水泡,但皮膚已呈現焦黑色,細胞、神經已遭破壞,疼痛感消失,且傷口不會自然癒合,且會留下肥厚性的疤痕,此時會造成皮膚功能障礙,須做擴創術及植皮治療。
四度燙傷:全層皮膚,以及皮下脂肪、肌肉、神經和骨骼組織已呈現焦黑狀,須由多次手術或特殊治療處理傷口,嚴重時可能須截肢。
遠東聯合診所護理組劉倫佑護理師曾撰文指出,一度燙傷時,只需在冷卻後,由醫生在傷口塗抹燙傷藥膏即可,不會留疤也不會長水泡;不過,若嚴重程度在二度燙傷以上,最好儘早治療,避免感染。
毒物專家譚敦慈表示,若不是大面積燙傷,也可以先進行簡單處理。過去她曾經因為燙衣服時,不慎被熨斗燙到,造成小範圍二度燙傷。此時,林杰樑醫師取用濕紗布覆蓋在她燙傷的部位,並且立即冰敷患部,直至疼痛感消失為止。最後不僅不疼痛,也沒有留下任何疤痕。
根據中華民國兒童燙傷基金會的衛教資料指出,一旦不慎發生燒燙傷時,最正確的處理5字訣為「沖、脫、泡、蓋、送」:
1.沖:迅速以流動的自來水沖洗約15到30分鐘,或將患部浸泡於冷水內,快速降低皮膚表面熱度。
2.脫:充分泡濕患部後,再小心除去衣物;必要時可以剪刀剪開衣服,並暫時保留黏住的部份,儘量避免將傷口之水泡弄破。
3.泡:繼續將患部浸泡於冷水中,停留15-30分鐘,可減輕疼痛及穩定情緒。但孩童或年長者,或燙傷面積較大,則不必浸泡過久,以免體溫下降過度,或延誤治療時機。
4.蓋:用清潔乾淨的床單、布單或紗布覆蓋,切勿任意塗上外用藥或民間偏方,這些東西可能無助於傷口的復原,並且容易引起傷口感染,及影響醫護人員的判斷和緊急處理。
5.送:除了可以自行處理的極小燙傷外,燙傷後最好前往附近的醫院做進一步的處理;若傷勢較大,則最好轉送到設置有燙傷中心的醫院治療。
參考資料: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此外,若燒燙傷時用膏狀類產品塗抹皮膚,反而會將「熱度」包覆,減緩皮膚降溫的速度,且膏狀物質由於黏著度高,附著在傷口不易清除,換藥時可能會容易感到疼痛。
另外,許多人可能會認為燒燙傷,用冰敷的方式來降溫很合理;事實上,由於皮膚經燙傷後,組織會變得敏感,此時用冰敷的方式,反而容易造成皮膚凍傷,因此切記勿用冰敷的方式來降溫
魏秀慧護理師指出,不論傷口大小或嚴重程度,燙傷後的第一件事,都要立即沖冷水,讓皮膚能在溫和的情況下快速降溫,在冷水下沖15-30分鐘可避免高溫停留在皮膚上,造成更嚴重傷害。
網路也曾有傳言,將患部泡冰鹽水可以幫助降溫、去熱毒;其實,護理師提醒,雖然鹽水因為具有吸熱和高滲透壓的特性,可達到降溫的效果,但是由於人體皮膚組織處於受損狀態,無法正常保水,此時泡鹽水或用鹽水沖洗,可能會造成人體體液流失。
燒燙傷的種類包括溫度性燙傷、化學性燙傷以及電燒燙傷三大類,而像錦雯媽媽烹飪時炸傷手。屬於被火源或熱液燒燙傷的「溫度性燙傷」,組織傷害的程度取決於熱源溫度高低,以及接觸熱源時間的長短。
燙傷到什麼程度須手術治療?怎麼做不易留疤痕?下一頁了解更多
燒燙傷依皮膚受傷深度,可分為一到四度
一度燙傷:從外觀來看,皮膚會出現紅腫、疼痛的現象,但不會產生水泡。
二度燙傷:當皮膚二度燙傷時,已經傷害到皮膚真皮層,又分為淺二度與深二度燙傷,當淺二度燙傷時,患部會出現紅腫、水泡,以及有劇烈疼痛及灼熱感;深二度燙傷則以傷及真皮深層,此時皮膚會呈淺紅色,並長出白色大水泡。
三度燙傷:當皮膚發生三度燒燙傷時,已損及全層皮膚,此時外觀雖無水泡,但皮膚已呈現焦黑色,細胞、神經已遭破壞,疼痛感消失,且傷口不會自然癒合,且會留下肥厚性的疤痕,此時會造成皮膚功能障礙,須做擴創術及植皮治療。
四度燙傷:全層皮膚,以及皮下脂肪、肌肉、神經和骨骼組織已呈現焦黑狀,須由多次手術或特殊治療處理傷口,嚴重時可能須截肢。
遠東聯合診所護理組劉倫佑護理師曾撰文指出,一度燙傷時,只需在冷卻後,由醫生在傷口塗抹燙傷藥膏即可,不會留疤也不會長水泡;不過,若嚴重程度在二度燙傷以上,最好儘早治療,避免感染。
小範圍燙傷該怎麼處理?譚敦慈這樣教你好得快又不留疤
毒物專家譚敦慈表示,若不是大面積燙傷,也可以先進行簡單處理。過去她曾經因為燙衣服時,不慎被熨斗燙到,造成小範圍二度燙傷。此時,林杰樑醫師取用濕紗布覆蓋在她燙傷的部位,並且立即冰敷患部,直至疼痛感消失為止。最後不僅不疼痛,也沒有留下任何疤痕。
根據中華民國兒童燙傷基金會的衛教資料指出,一旦不慎發生燒燙傷時,最正確的處理5字訣為「沖、脫、泡、蓋、送」:
1.沖:迅速以流動的自來水沖洗約15到30分鐘,或將患部浸泡於冷水內,快速降低皮膚表面熱度。
2.脫:充分泡濕患部後,再小心除去衣物;必要時可以剪刀剪開衣服,並暫時保留黏住的部份,儘量避免將傷口之水泡弄破。
3.泡:繼續將患部浸泡於冷水中,停留15-30分鐘,可減輕疼痛及穩定情緒。但孩童或年長者,或燙傷面積較大,則不必浸泡過久,以免體溫下降過度,或延誤治療時機。
4.蓋:用清潔乾淨的床單、布單或紗布覆蓋,切勿任意塗上外用藥或民間偏方,這些東西可能無助於傷口的復原,並且容易引起傷口感染,及影響醫護人員的判斷和緊急處理。
5.送:除了可以自行處理的極小燙傷外,燙傷後最好前往附近的醫院做進一步的處理;若傷勢較大,則最好轉送到設置有燙傷中心的醫院治療。
參考資料: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