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

尿路結石不痛或很小顆,還要拿掉嗎?這張表才能判斷傷腎急迫性

新聞中心藍若水
2021-08-26 12:00:00
10,695
收藏
分享
【早安健康/藍若水報導】夏日高溫炎熱,容易引起不少疾病,而根據健保資料顯示,氣溫可能會影響結石的發作,尤其在溫度高、排汗量多、尿液排出量少的狀況下,夏天結石發生的機會,是冬天的3-5倍。

雖然沒發作的結石,就如同「沉默的石頭」不痛不癢,一旦開始有感覺,不僅痛起來難以承受,還可能損傷腎臟,只是適逢疫情警戒期,不太適合往返醫療院所,那該如何面對結石症狀呢?除了適時補充水分、運動,降低發作風險,醫師也提供一張表格,透過問題評估以利醫病雙方瞭解,症狀的處理緩急程度。

結石問題輕重程度不一 9問題幫助判斷



請勿設定超過兩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三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五組超連結

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有需求書沒有需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超級連結!!!!!!!!!!!!!!!!!!!!!!!!!!!

測試資料請你複製URLhttps://media-sit.h2u.io/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新冠疫情目前雖然穩定受控,但仍不容鬆懈,這也影響許多人在症狀發生時前往醫院求診的意願。而盛夏時節是結石問題好發的季節,雖然很少有即刻的生命危險,卻又可能痛到影響生活行動,甚至引起感染、傷及腎臟的可能性。究竟什麼樣的泌尿道與結石問題,就需要趕緊就醫呢?

安南醫院泌尿科董聖雍醫師指出,根據歐美各國於去年疫情肆虐期間的經驗,民眾在疾病發作時會等到真的無法忍受時再去看診,而為了減少院內感染風險及醫療資源的有效分配,醫師也傾向保守治療;但也不能低估結石問題可能引發的後續病症,比如感染、傷害腎臟健康,反而更加棘手。


故董聖雍醫師表示,疫情期間遇上結石發作,最重要的就是判斷急重緩輕的處理,並分享西班牙一研究團隊所設計的「SCQ-score」量表,從9題中提供患者及其家屬評估結石的嚴重程度,分數越高,緊急處理的需求也更急迫。

SCQ-score問卷(分數越高代表當下越迫切要處理結石問題)
(資料來源:安南醫院新聞)

1泌尿道感染否:0分
是:3分
2上泌尿道阻塞(腎臟/輸尿管積水)否:0分
是:3分
3已經放置引流管的時間(包括腎造廔PCN、雙丁導管DBJ)無引流管:0分
0-3個月:1分
3-6個月:2分
>6個月:3分
4因為此結石已經住院治療過否:0分
是:3分
5結石有造成任何症狀否:0分
是:2分
6結石位於輸尿管否:0分
是:1分
7只有單顆腎臟有功能或單側腎臟功能不全否:0分
是:1分
8慢性腎臟病(腎絲球過濾率<60ml/min)否:0分
是:1分
9已經放置腎造廔管(PCN)否:0分
是:1分
 SCQ-score總分0-18分

偏方不輕易嘗試 避免加重症狀



結石容易復發,曾有病患因擔心再度復發而聽信偏方,熬煮荸薺加蔥湯飲用以達到排石目的,南投醫院泌尿科醫師李昇平曾指出,喝荸薺湯是有可能幫助排掉小顆結石,但要視結石大小及位置,且喝足量的水就能排掉結石,反而較為方便,省下還要準備食材和燉煮的過程。


不過,疫情關鍵期間,建議還是不要擅自嘗試坊間偏方,避免加重病況。

多喝水、多運動 輕鬆排出體內結石



預防勝於治療,曾有結石的患者、水喝得少、久坐活動量低的族群通常是結石愛好對象,根據國泰醫院泌尿科醫師王世鋒的說法,避免結石發生最關鍵就是「多喝水」,水喝得足夠,一方面可以降低尿液電解質濃度,緩和結石速度,另一方面則是透過尿液排出沖出小結石、防止結石長大。

另外,水多喝了還可能會出現水腫,對年紀較長的族群不太方便,王世鋒醫師也表示增加活動量,對排出體內結石排出也有助益。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夏天發作風險高3~5倍!避免結石嚴重傷身,一張表判斷急迫性
收藏
分享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