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

大不乾淨、肚子叫也是腸躁症徵兆!中醫補脾利濕湯來解救

馬光中醫
2024-04-22 09:00:00
11,139
收藏
分享
【早安健康/馬光中醫/屏東院 蕭博富醫師】大腸激躁症或稱腸躁症,意指焦躁不安的腸胃,是種「長期功能性腸蠕動障礙」,好發於年輕女性。通常自求學時代或初入職場時發病,會有腹脹、腹瀉、便祕、腹痛、腸鳴與腸蠕動感、大便有黏液、解便時感覺未完全排乾淨等症狀,也可能合併腸道外的不適,例如失眠、焦慮、頭暈、倦怠……等等症狀。

腸腦軸線相關的疾病

目前研究認為大腸急躁症的發生可能與「腦腸軸不協調(brain-gut axis)」有關,因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與腸道神經系統的失衡,造成排便習慣改變,或對腸道脹氣、膨脹的感覺異常敏感。大腸急躁症所帶來的不適感,也容易加重病人本身的焦慮或憂鬱,是現代文明病之一。對腸胃道的環境而言,來自於飲食的改變、壓力焦慮的情緒,可能會改變腸道滲透性、腸道免疫和微生物菌相,導致腸蠕動障礙。

請勿設定超過兩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三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五組超連結

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有需求書沒有需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超級連結!!!!!!!!!!!!!!!!!!!!!!!!!!!

測試資料請你複製URLhttps://media-sit.h2u.io/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大腸激躁症的診斷標準

我們通常根據羅馬IV標準(Rome IV criteria)來評估大腸激躁症。腹脹是大腸激躁症最常見的症狀,再搭配糞便形態的不同,大腸急躁症可分為:腹瀉型、便秘型與混合型。

大腸激躁症的羅馬IV標準

  1. 在診斷前≥6個月,已有反覆性的腹痛(過去3個月內平均1週≥1次)
  2. 腹痛需伴隨下列症狀中至少兩項:腹痛與排便相關、排便頻率改變、糞便型態(外觀)改變
  3. 病人已排除以下危險徵象:
    A. ≥ 50歲,尚未接受過大腸癌篩檢或有症狀者、B. 近期排便習慣改變、C. 明顯腸胃道出血(黑便或血便)、D. 夜間腹痛或排便疼痛、E. 非特殊目的性的體重減輕、F. 有大腸癌或發炎性腸道疾病的家族史、G. 可觸摸到腹部腫塊或淋巴結病灶、H. 血液檢查顯示有缺鐵性貧血、I. 糞便潛血檢查為陽性。

中醫常見辯證



  1. 肝氣犯脾腹瀉:
    瀉前胃部微脹痛,瀉後痛不減或有所加重。每遇精神刺激或情緒緊張而誘發,兩脇脹悶或竄痛,同時有食欲不振、吞酸、噯氣、矢氣等症。

  2. 脾虛腹瀉:
    大便時稀溏、時水瀉,每食生冷油膩或較難消化食物則腹瀉加重,甚則完榖不化,腹部隱痛,喜熱喜按,食欲不振,食後作脹,面色萎黃,體倦神疲。

  3. 血虛陰虧便秘:
    屬「虛秘」範疇。產後,或患癰疽,或高年血虛,或胃中素多蘊熱,大便長期乾燥秘結,排便困難,形體消瘦,咽乾少津,面色不澤,心慌頭暈,唇甲淡白。

✧ 補脾利濕湯:白朮3錢、茯苓3錢、炙甘草3錢。煮湯約600-800c.c.。
腸躁症別緊張,中醫能幫忙
屏東_蕭博富
本文獲「馬光健康網」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作者簡介:源於澎湖小島的希望之光,肩負守護人們健康的重要使命,傳遞真摯與恰到好處的溫暖服務。官網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收藏
分享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