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安健康/簡鈺樺營養師】現代人生活習慣以及飲食習慣的多元化,導致過度放縱,而造成一個不小心代謝症候群就悄悄找上門。
代謝症候群(metabolic syndrome)並不是一種疾病,而可以想像其為具警示效果的「黃燈」,當您在以下5項判定指標中達到3項,就可被判定為代謝症候群族群。若未進行積極改變,則健康狀態可能會由黃燈變成「紅燈」,也就是罹患多種慢性病如:高血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的高危險族群。
國民健康署代謝症候群臨床判定指標為:
代謝症候群(metabolic syndrome)並不是一種疾病,而可以想像其為具警示效果的「黃燈」,當您在以下5項判定指標中達到3項,就可被判定為代謝症候群族群。若未進行積極改變,則健康狀態可能會由黃燈變成「紅燈」,也就是罹患多種慢性病如:高血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的高危險族群。
國民健康署代謝症候群臨床判定指標為:
請勿設定超過兩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三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五組超連結
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有需求書沒有需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超級連結!!!!!!!!!!!!!!!!!!!!!!!!!!!
測試資料請你複製URLhttps://media-sit.h2u.io/
- 腹部肥胖:男性的腰圍≧90cm、女性腰圍≧80cm
- 血壓偏高:收縮壓≧130mmHg或舒張壓≧85mmHg
- 空腹血糖偏高:空腹血糖值≧100mg/dL
- 空腹三酸甘油酯偏高:≧150mg/dL
-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男性<40mg/dL、女性<50mg/dL
預防代謝症候群的7個方法
透過飲食與生活習慣的積極改變,可有效避免自己成為高危險族群,以下為營養師建議的7招式:
- 減低精製糖攝取量:我國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建議精緻糖建議攝取上限為總熱量10%以內。簡單來講最好控制在最嚴格25公克以內。但現今民眾常常人手一杯手搖飲料,下午茶打卡來份美麗的甜點,這樣的習慣,早就讓每天的精製糖攝取量超過25公克糖的好幾倍以上,也是增加慢性疾病的一大危險因子。
- 植物性蛋白質營養更加分,白肉優於紅肉:根據國民健康署公告的每日飲食指南,我們可以選擇豆魚蛋肉類做為蛋白質的來源。此外建議大家在吃這類食材時,依照優先順序挑選:
豆類(黃豆、黑豆、毛豆及其製品)>魚類及海鮮>蛋類>禽肉(雞、鴨、鵝)>畜肉(豬、牛、羊)。
其中豆類是唯一含有「植物性蛋白質」的來源,同時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大豆異黃酮、鈣等營養素,不妨可選擇為蛋白質優先來源。
【延伸閱讀】
- 上班疲倦無力?你應該多吃這1樣食補
- 提升代謝力!1個動作只要堅持1分鐘,減重並不難
- 代謝不好,死亡率超過癌症!13種症狀別輕忽
- 靠吃就能提高代謝!營養師6方法加速燃燒體脂肪
- 遠離代謝症候群就是要超慢跑!這時間跑最能燃脂
作者簡介:簡鈺樺營養師,臺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碩士,擔任校園營養講師、專案輔導營養師、腎臟專科營養師。「營養師有樺要說」臉書粉絲專頁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