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

透過日常生活就能維持健康,不需要「運動」

白澤卓二
2016-02-26 08:00:00
13
收藏
分享
【早安健康精選書摘】

透過日常生活就能維持健康,不需要「運動」──南雲
「運動」能讓身體與頭腦都恢復年輕──白澤

南雲:以現代人的常識來看,為了健康最好要運動。但我想提出異議。運動對心臟與膝關節都會造成負擔。據說心臟由終末分化細胞構成,在十五歲以前細胞分裂就停止了,如果因心肌梗塞等原因受到傷害,也無法再生。因惡作劇而使心跳加快是種自殺行為。

白澤:膝關節的軟骨也無法再生,如果因過度運動磨擦耗損,將造成退化性關節炎,疼痛到妨礙走路。

南雲:沒錯。所以不必特別運動,維持日常生活的活動就好。在通勤途中抬頭挺胸,大步向前走。在車廂裡不要坐著,也不要握住吊環,試著保持平衡感。家庭主婦可試著在上午一口氣把家事做完,踮起腳尖擦窗戶、蹲著擦地板、清潔浴室加上曬棉被,達到上下運動的效果。

白澤:原來如此,即使透過日常生活的動作,也能讓長壽基因中的司令官AMPK

發揮作用,還能燃燒脂肪。我建議運動,則是想藉由運動讓大腦活化。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曾作過實驗,在遊樂設備齊全的籠子裡活動的白老鼠,會比在狹窄籠子裡只有吃跟睡的白老鼠變得更聰明,腦部的神經細胞也增加五倍大。

南雲:只靠運動嗎?說不定過程中有什麼地方也促使白老鼠思考?

白澤:就只是運動的影響。如果想提高運動增進健康的效果,理想的心跳次數是一八○減去自己的年齡,譬如五十歲最好達到一三○。日常生活的活動量因人而異,所以我建議走路。可以輪流快走三分鐘加上慢走三分鐘,輪流五次的「交互健走」,這樣對心臟就不會造成太大負擔。

南雲:可是對忙碌的現代人來說,很難保有運動的時間和體力。無法每天持之以恆,偶爾運動很容易過頭。所以我提倡「不必特地運動」,可以在通勤時間以走路代替,或是像主婦也可以把家事當成運動。最重要的是捨棄「非運動不可」的強制觀念。

白澤:這麼說來,也可以坐在平衡球上,從鍛鍊身軀的運動開始吧。

南雲:在日常生活就要注意保持正確姿勢,光是收小腹就可以鍛練腹肌。



請勿設定超過兩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三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五組超連結

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有需求書沒有需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超級連結!!!!!!!!!!!!!!!!!!!!!!!!!!!

測試資料請你複製URLhttps://media-sit.h2u.io/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作者:白澤卓二
譯者:嚴可婷
出版社: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收藏
分享
收藏
分享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