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

婦癌4殺手症狀大不同!名醫揭各年齡檢查表:頻尿、腰變胖也中

善方裕美(醫學博士、善方婦產科院長)
2023-03-17 13:00:00
40,891
收藏
分享
【早安健康/善方裕美(醫學博士、善方婦產科院長)】

年輕女性也可能罹患婦科疾病!



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瘤、子宮頸癌……這些都是經常發生在20多歲以後的年輕女性身上的疾病。初產的高齡化、生產次數的減少、性經驗的年輕化等等,女性的生活模式在這幾十年間大大改變,使得年輕世代比以往面臨更多婦科疾病的威脅。正因為如此,現代女性才更需要及早開始保養子宮。
月經次數的增加會引發疾病

請勿設定超過兩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三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五組超連結

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有需求書沒有需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超級連結!!!!!!!!!!!!!!!!!!!!!!!!!!!

測試資料請你複製URLhttps://media-sit.h2u.io/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婦女病和女性荷爾蒙的分泌有著密切關係,從開始分泌的「青春期」、迎來高峰的「性成熟期」,到減少的「停經期」,每個時期都有容易產生的婦女病。尤其性成熟期和停經期因為女性荷爾蒙的分泌量會大幅變動,因此很容易出現問題。(編輯推薦:【25歲抗癌天使湯佩姿逝世】告別式不對外開放,留下最後一封信談「離開」心境

月經次數的增加會引發疾病

之前有介紹過,現代女性一生的月經次數和以前相比,增加了將近10倍之多。月經長時間反覆來潮,會增加子宮和卵巢的負擔。不僅如此,持續經歷女性荷爾蒙的起伏波動,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瘤、子宮癌等各種疾病的風險也會提高。
月經次數的增加會引發疾病
沒有懷孕生產經驗的女性容易得病?

根據日本國內的統計,發現沒有生產經驗的人和有經驗的人相比,罹患乳癌、子宮內膜癌的機率較高。雖然目前還不知道明確的原因,不過一般認為和長期受到每月女性荷爾蒙的波動影響有關。此外如前所述,只要沒有生產、讓月經長期持續來潮,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瘤的風險就會上升。

假使選擇終生不生,那麼像是服用低劑量口服避孕藥來抑制排卵、抑制子宮內膜增生等等,也可以選擇這樣的方式來避免疾病的產生。請抱著輕鬆的心情向婦產科醫師諮詢。

子宮肌瘤


有這些症狀要小心
  • 有異常出血
  • 經血量很多
  • 出現血塊
  • 有貧血症狀
  • 經期很長
  • 頻尿或便祕
  • 經痛變嚴重
  • 平時也會感到下腹部或腰部疼痛
子宮肌瘤
這是一種子宮內產生腫瘤的常見疾病,30歲以上的女性每4人中就有1人患有此病。幾乎全都為良性,很少會有惡性的。像是子宮體的內側、外側,以及子宮肌肉層裡面等等,子宮肌瘤根據腫瘤發生的位置分為三種,並且每種的症狀和處置方式皆有不同。此外,腫瘤的尺寸和數量也是形形色色,有時甚至會長得像高麗菜一樣大!

由於腫瘤會受到女性荷爾蒙的影響而變大,因此通常會在分泌量增加的20~30歲以後的性成熟期產生,停經之後就會縮小。尤其初經年齡小的人、懷孕次數少的人、BMI值高的人,需要特別留意。

診斷方式以內診和超音波檢查、血液檢查為主,此外也會視需要進行MRI。懷孕時如果有子宮肌瘤,有可能會導致緊急早產或分娩時異常出血,因此有懷孕計畫的人千萬要好好保養子宮。

子宮肌瘤分為三種



分成出現在子宮體內側的「黏膜下肌瘤」、出現在子宮體外側的「漿膜下肌瘤」、出現在子宮肌層內的「間質肌瘤」這三種。其中黏膜下肌瘤和間質肌瘤會使月經症狀惡化,也會導致不孕,需要特別小心!
分成出現在子宮體內側的「黏膜下肌瘤」、出現在子宮體外側的「漿膜下肌瘤」、出現在子宮肌層內的「間質肌瘤」這三種。其中黏膜下肌瘤和間質肌瘤會使月經症狀惡化,也會導致不孕,需要特別小心!
  • 漿膜下肌瘤
    腫瘤長大後會壓迫到膀胱、腸道等周邊的器官,引起頻尿、排尿困難、便祕、腰痛等。長突出漿膜面的「漿膜下肌瘤」根部一旦扭轉,將會產生劇烈疼痛。

  • 間質肌瘤
    腫瘤出現的位置在子宮的肌肉之中。是子宮肌瘤之中最常見的類型,而且容易多發。腫瘤還小時因為沒有症狀所以很難發現,但長大之後就會引起各種症狀。

    若繼續長大……
    腫瘤長大後會突出到子宮的內腔,引起經血量增加的經血過多和經痛。此外,腫瘤還會妨礙經期時子宮的收縮,造成經期過長。不孕和流產、早產的風險也會提高。

  • 黏膜下肌瘤
    腫瘤發生的位置在子宮內膜下方,會朝著內腔方向逐漸長大。在子宮肌瘤之中最容易產生症狀,即使很小也會引發各種不良影響。想要懷孕的女性尤其需要留意。

    若繼續長大……
    會引發經血過多、經期過長、經痛、缺鐵性貧血等。此外還會妨礙受精卵著床,導致不孕或流產、早產。若繼續長大下去,有可能會變成莖狀延伸至陰道。

子宮肌瘤通常是良性,但並非所有婦科疾病皆如此!下一頁了解更多需要提高警覺的婦科癌症


子宮頸癌


隨著性經驗的年輕化,這種發生在子宮入口的癌症,正以20~30歲的年輕世代為主逐漸增加當中。每年都有1萬名女性罹患子宮頸癌,約3000人因此死亡。原因是子宮頸在性交過程中,感染到具致癌性的人類乳突病毒(HPV)。據說有性交經驗的女性,一生都會感染到一次HPV,不過幾乎都能靠免疫力自然痊癒。但假使很罕見地沒能痊癒,就會經歷演變成癌症之前的「癌前病變」狀態,在幾年後發展成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
日本從2022年開始,再次推廣接種能夠預防感染的HPV疫苗。厚生勞動省決定讓在中止呼籲的這8年多內,已超過定期接種之施打年齡的女性,全部都能免費接種。請務必利用疫苗進行第一層防禦,同時將定期檢查作為第二層防禦,徹底做好風險管理。
日本從2022年開始,再次推廣接種能夠預防感染的HPV疫苗。厚生勞動省決定讓在中止呼籲的這8年多內,已超過定期接種之施打年齡的女性,全部都能免費接種。請務必利用疫苗進行第一層防禦,同時將定期檢查作為第二層防禦,徹底做好風險管理。
接受細胞病理診斷後如需精密檢查,就會調查HPV類型、進行組織病理診斷

接受細胞病理診斷後如需做精密檢查,就會調查HPV的類型,或是透過組織病理診斷做進一步的確認。如果HPV的類型沒問題,就只要做一般的篩檢即可。

子宮頸細胞病理診斷

篩檢時,會用刷子或刮刀輕輕刮取子宮頸的細胞,以確認是否產生異常。20歲以上的女性建議每2年進行1次篩檢。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關鍵!

子宮頸癌只要早期發現,治療起來就很簡單,可以透過只切除罹癌部位的圓錐切除術保存子宮。可是一旦病況嚴重,那麼即便想要懷孕,也免不了必須將子宮整個切除,而且復發機率和死亡機率也會提高。如果沒有接種HPV疫苗,那麼初次性交的年齡愈低,罹患子宮頸癌的風險就愈高。預防和篩檢皆不可少!

男性也務必接種HPV疫苗!

人類乳突病毒是透過性行為感染的。目前已知對男性同樣有害,會引發肛門癌、陰莖癌、口咽癌等疾病。為了保護女性的身體,也為了避免男性本身罹患癌症,厚生勞動省除了女性外,同樣也對男性推廣接種HPV疫苗。

目前,女性的定期接種對象為小學6年級到高中1年級,男性雖然還不在定期接種之列,但是建議和女性一樣在初次性行為之前完成接種。從現在開始自主地要求自己的伴侶接種疫苗,也是一個保護彼此的方法。

子宮內部也會出現癌症!下一頁了解子宮內膜癌如何留意與治療


好發於中高年女性的子宮內膜癌



近年來,有愈來愈多停經前後的女性罹患子宮內膜癌(子宮體癌)。一旦更年期或停經導致女性荷爾蒙失調、雌激素分泌過剩,就有可能因為子宮內膜的功能層過度增生而演變成子宮內膜增生症。而這個子宮內膜增生症分為兩種,一是會伴隨子宮內膜癌的癌前病變的子宮內膜異型增生症,另一種則是不會伴隨癌前病變的子宮內膜增生症。子宮內膜異型增生症有約20%會發展成子宮內膜癌,需要進行治療。
子宮內膜癌
尤其是不曾懷孕、月經週期異常、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排卵障礙、服用荷爾蒙藥物、肥胖傾向,這些人因為雌激素容易分泌過剩,需要特別留意。此外,近親之中曾有人罹患乳癌、大腸癌的人也有很高的癌化風險。

由於幾乎沒有異常出血以外的症狀,因此只要覺得不安,就請立刻去婦產科就診。也請務必養成定期篩檢的好習慣。

由於幾乎沒有異常出血以外的症狀,因此只要覺得不安,就請立刻去婦產科就診。也請務必養成定期篩檢的好習慣。

發生在子宮內膜增厚部分的癌症



子宮內膜癌發生的位置,是在子宮內膜增生的子宮體內側。子宮就像一顆倒過來的西洋梨,而子宮體就位在子宮的隆起部分。

子宮內膜細胞病理診斷

將細細的棒狀器具伸入子宮內部採取細胞,確認有無異常。若是子宮因高齡化而萎縮,難以伸入器具,也可以利用超音波來檢測內膜的厚度。

子宮內膜癌的治療

治療方式主要為手術。手術內容會隨癌症的發展程度而異,切除子宮、卵巢、輸卵管、淋巴結。在日本除了開腹手術外,腹腔鏡、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也都在健保給付範圍內(達文西手術目前不在台灣健保的給付範圍)。術後會透過癌組織的類型、癌的擴散程度來預測復發的風險,若是中、高風險,則會投予抗癌藥物或進行放射線治療。只要趁癌尚未擴散到子宮外時進行治療,有80%以上的人都有望痊癒,因此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是最重要的!

倘若將來希望有小孩

只要滿足一定的條件,便有可能將子宮或卵巢保留下來。請和主治醫師仔細討論採取保留生育能力療法的可能性。保留卵巢的條件範例:年紀輕、屬於類子宮內膜癌且惡性程度低,對肌肉層的擴散程度低,了解並接受保留卵巢所帶來的風險。保留子宮的條件範例:屬於早期癌症或是類子宮內膜癌且惡性程度低,可透過黃體荷爾蒙抑制生長的癌症。

除了子宮的癌症以外,「沉默殺手」卵巢癌更難以自覺卻又進展快速!下一頁看看有哪些風險需要提高警覺


卵巢癌:無症狀且發展速度快!出現在卵巢的惡性腫瘤



卵巢癌因為沒有自覺症狀,而且發展速度快,所以又被稱為「沉默的殺手」。造成卵巢表面破裂的排卵次數一多,卵巢表面的上皮細胞就容易癌化。懷孕生產次數少的人、為治療不孕症而使用過好幾次排卵誘發劑的人,罹患卵巢癌的風險比一般人來得高。此外,卵巢癌有10~15%屬於遺傳性,若近親之中有人曾罹患卵巢癌,則罹癌的風險就會提高。
卵巢癌
診斷時會透過超音波來確認卵巢的狀態,假使有腫大的情況就會利用CT或MRI進行影像診斷,同時配合腫瘤標記做出判斷。只不過,由於卵巢位於骨盆的深處,無法透過細胞病理診斷進行確認,最終還是只能動手術將組織切除下來,做出診斷。

診斷時會透過超音波來確認卵巢的狀態,假使有腫大的情況就會利用CT或MRI進行影像診斷,同時配合腫瘤標記做出判斷。只不過,由於卵巢位於骨盆的深處,無法透過細胞病理診斷進行確認,最終還是只能動手術將組織切除下來,做出診斷。

卵巢癌有90%以上為發生在卵巢表面的上皮性腫瘤

卵巢癌有90%以上為發生在卵巢表面的上皮性腫瘤,主要好發在40~60歲的女性身上。根據癌化的組織部位,還有以10~20歲居多的生殖細胞瘤(約5%)、性索基質瘤(約4%)這些稀有癌症。

治療方式為手術、化療、維持療法

占了卵巢癌90%以上的上皮性腫瘤的治療方式,是透過手術切除卵巢、輸卵管、子宮、大網膜,但有時也會視癌症的發展程度將後腹腔淋巴結、腸管、脾臟等切除。在婦科癌症之中,卵巢癌對於化療(抗癌藥物)有著強烈的感受性,因此一般都會結合手術和抗癌藥物,一邊觀察病況、一邊決定治療時期。此外,為了降低復發和死亡風險,有時也會投予標靶藥物作為維持療法。

妳聽過遺傳性乳癌與卵巢癌症候群嗎?

「癌」的形成因素有很多,其中和抽菸、飲酒、食物和營養、身體活動、體格、感染、化學物質之間的關聯,占了所有因素的70%。雖然經常會聽到有人說「因為我們家有癌症家族史……」,但其實因生活習慣和體質相似而引起的家族性癌症大約占了25%,單純因為基因異常而引起的癌症則為5%左右。

卵巢癌之中有約10%,是屬於「能夠預防細胞癌化的基因BRCA1/2產生了變異」的類型。這種變異一旦出現,乳癌的罹患機率也會提高,兩者合併稱為遺傳性乳癌與卵巢癌症候群(HBOC)。特定醫院有設立遺傳諮詢的服務,有疑慮的人可以考慮進行諮商。

本文摘自《掌握凍齡關鍵的全方位子宮養護手冊:子宮好身體就好,還不容易老!》/善方裕美(醫學博士、善方婦產科院長)/台灣東販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收藏
分享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