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

李玟離世,生前對抗憂鬱+乳癌!當心情緒誘發癌症病機,3步解憂防癌毒

新聞中心吳慧禎
2023-07-06 15:00:00
245,908
收藏
分享
【早安健康/吳慧禎報導】華語天后李玟Coco飽受憂鬱症所苦,屢次陷入低潮,親密的家人好友知道情況嚴重,24小時陪伴,最終仍遺憾,李玟於7月5日離世,享年48歲。她的音樂人好友鄭在允在社群悼念,心痛揭露李玟其實還低調與癌症抗戰。據ETToday、TVBS等媒體報導,李玟親友證實,李玟除了對抗心病折磨,更獨自堅強抗癌;李玟的姊姊李思林則向媒體透露,李玟生前確實得了乳癌,不過她的乳癌其實已經好了。


李玟生前力抗憂鬱症+乳癌!情緒也可能是乳癌推手



李玟並不是演藝圈首例因憂鬱症所苦離世的藝人。憂鬱症曾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極需重視的三大疾病之一,且憂鬱症其實十分常見,因為根據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網站衛教資訊,若以重度憂鬱症加上輕度憂鬱症來說,終身盛行率達到20~25%,如此驚人的數據正意味著,每4人之中約有1人這輩子有憂鬱症。身心健康的自我覺察,本身就有一定難度,還有很多人沒注意到的是,心理、情緒上的問題,更可能成為「癌症」隱藏未爆彈。

請勿設定超過兩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三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五組超連結

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有需求書沒有需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超級連結!!!!!!!!!!!!!!!!!!!!!!!!!!!

測試資料請你複製URLhttps://media-sit.h2u.io/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台灣十大死因第一名一直是癌症,過去大家認為與基因、生活習慣有因果關聯,卻有越來越多研究說,癌症其實和情緒也脫不了關係,尤其是乳癌,長期壓抑情緒、壓力都可能積出「癌毒」,且中西醫都有類似理論,以下就從3個角度一一探討。


1.觀察無數乳癌患者的啟示,「怨念」真的會傷身



能量醫學專家許瑞云醫師曾是哈佛主治醫師,擅長研究身體、情緒與病症間的關係,以過去對中西醫、自然療法的深入了解,加上豐富臨床經驗,她觀察,我們的身體裡都有「能量」,藏在心靈中的抑鬱、悲傷、憤怒、委屈,年深日久下會卡住生命能量場,不僅精神越來越差,健康狀況也會越來越壞,各種身心問題接踵而來。

許瑞云醫師在部落格及臉書粉絲專頁上分享,在診間她最常碰到的癌症就是乳癌,觀察到有2種態度和情緒容易讓胸部的能量場卡住,一種是把所有責任都推給他人,認為自己沒人愛、沒人疼,千錯萬錯都是別人對不起自己;至於另一種,卻是把各種責任都攬到自己身上,自責自己多麼差勁、多麼不值得存在,因而感到難受、內疚。

看起來是很極端的態度,卻走向同一種結果。許瑞云醫師在文章中舉例,在伴侶關係中受傷的一方,怨念經常會深深傷害自己、尤其胸部,她也暖心提醒所有陷在同樣困境與深淵裡的人,不要期待別人為自己的困境負責:「別人可以不愛我們,但我們要學習愛自己。是要充滿怨念、或是充滿愛與祝福的過生活,是我們的選擇。」

2.壓力賀爾蒙助長慢性發炎、催生癌細胞



情緒與癌症的關係,從壓力荷爾蒙的角度來看再清楚不過。血液腫瘤科教授級主治醫師謝佳訓表示,過去不少心理學相關的跨領域研究,探討「心靈層次的影響」會不會也是形成癌症的原因,最後發現很大一部份其實與「壓力」有關,因為過度製造壓力荷爾蒙,對於人體就是一種毒素!

試想,當壓力大的時候,刺激身體分泌壓力賀爾蒙,經常負面思考、脾氣變暴躁、焦慮,連帶也容易睡不著、睡不好,進而造成生理發炎,而發炎的極致就是容易助長癌細胞!謝佳訓醫師認為,這也是很多研究最後衍生出「人格致癌」的源頭。也就是說,對自己自我要求高的人,容易給自己太多壓力、每天活在滿滿的焦慮不安中,就怕這些壓力與負面情緒造成的後果,成了癌細胞推手。

3.長期肝鬱容易產生乳房病變



情緒沮喪、思慮煩惱多,罹患乳癌風險比較高?似乎也與中醫觀點不謀而合,因為中醫有「乳房屬胃,乳頭屬肝」一說,意即乳房是肝經及胃經巡行的器官之一,尤其主要受肝經所影響,因此如果長期肝鬱導致脾虛及腎虛,很容易就會產生乳房病變。

中醫師周宗翰表示,所謂「怒則傷肝」,肝主疏泄、調和情緒,愛生悶氣的人習慣壓抑情緒、或是情緒波動過大,長時間處在壓力與精神緊張的狀況,在中醫來看就容易造成氣滯血瘀、肝氣鬱結,也就是「氣不通」,一旦肝疏泄功能失調,久了就容易逼出壞東西,像是乳癌、肌瘤,都被認為與情緒相關。中醫師樓中亮也指出,急躁憤怒、煩惱多、緊張焦慮的人會導致肝鬱,而肝鬱會造成脾虛及腎虛,導致罹癌乳癌機率大增!

「生悶氣」最傷⋯負面情緒竟會助長癌症!下一頁教你如何避免壞心情和癌症聯手傷身


杜絕情緒、癌症聯手打擊身心!日常可以怎麼做?



1.自我覺察憂鬱情緒,9個警訊立刻檢視



心情就像天氣,有時晴、有時雨,心情憂鬱的人,會有好轉的時候,如果是憂鬱症,可能整天在下雨,不管做什麼都不會讓心情變好。目前憂鬱症診斷標準(DSM-5)共有9個症狀,若大部分時間出現5種以上、持續超過兩週,應警覺憂鬱症徵兆。
  • 憂鬱情緒,快樂不起來、煩躁、鬱悶
  • 興趣缺乏,興趣與喜樂減少
  • 體重下降(或增加) ; 食慾下降/增加
  • 失眠/嗜睡
  • 思考動作變緩慢
  • 整天想躺床、體力變差
  • 無價值感,覺得活著沒意思、自責難過,都是負面的想法
  • 無法專注與決定,腦筋變鈍、矛盾猶豫、無法專心
  • 反覆想到死亡,甚至有離開意圖

2.正確認識憂鬱症,穩定且持續治療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先前曾公布,台灣在憂鬱症問題尚有「四大不足」需要進一步突破和解決,包含「就醫不足、診斷不足、治療不足、持續治療不足」。除了上述提到的診斷準則,憂鬱症本身長期侵蝕精神健康,儘管有就醫、有診斷、有治療,還需要長時間、穩定接受完整治療與評估。

根據刊登在台中市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的一篇文章,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張家銘醫師強調,憂鬱是常見、輕微可恢復的情緒狀態,而憂鬱症是一種持續、嚴重需要治療的情緒疾病。由於許多對於憂鬱症的迷思偏見,讓許多憂鬱症不敢承認自己有憂鬱症或排斥接受治療,或是已接受治療的憂鬱症患者被迫中斷治療。

輕微憂鬱症可以心理治療,但中、重度憂鬱症則應該用抗憂鬱劑治療,且理想上,抗鬱劑治療建議需要三個月急性期治療改善症狀,加上持續期與維持期治療恢復功能、避免復發。張家銘醫師表示:「憂鬱症就像糖尿病、高血壓一樣是一種疾病,不是懦弱的表現,也不需羞恥。對憂鬱症的人說「你就想開一點!」,跟對著坐輪椅的人說「你就站起來啊!」其實是一樣的。

3.「生悶氣」最傷!憂鬱情緒來臨時,試著疏導不良情緒



憂鬱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情緒,非憂鬱症患者,當然也會遇到情緒低落的時候,這時候情緒控管、疏導壓力,也是身心保養重要的一環。除了依照自己的興趣和紓壓方法適度紓解,綜合醫師建議,還有幾個方式可以試著和情緒毒素斷捨離。

  • 反覆深呼吸:周宗翰中醫師表示,焦慮緊張時心臟跳動會加快,用緩慢的深呼吸能幫助鎮靜下來,情緒激動時試著找一個安靜的地方,深吸一口氣,然後再慢慢將氣吐出來,反覆多次,對舒緩情緒很有好處。

  • 中醫疏肝解鬱茶、舒心穴位:周宗翰醫師分享簡單自製「疏肝解鬱茶」食譜,將「藿香3錢、陳皮3錢,薄荷1錢」以藥袋包裝,一起放入保溫杯或保溫瓶中,加入1000c.c.的熱水即可飲用,可以去除體內過多的濕氣,對於容易情緒起伏大、煩躁易怒有舒緩的效果。

    中醫師張文馨也曾在專欄文章中推薦2個「輕鬆」穴位,一是位於手腕橫紋中央往上三指寬的「內關穴」,二是腳板上的「太衝穴」,每個穴位以大拇指深層按壓20下,搭配深呼吸,特別是覺得自己壓力大、情緒快失控時,有利幫助遠離憂鬱暴怒的情緒、調和緊張焦慮。

  • 戶外有氧運動,促進分泌快樂荷爾蒙:運動可以緩解心理焦慮和緊張程度,分散對不愉快事件的注意力,將人從不良情緒中釋放出來。腫瘤專家謝佳訓醫師指出,根據國內外相關研究,適度運動本身可以促進一種稱為腦內啡的荷爾蒙分泌,作用在於減輕壓力、調節緊張情緒、讓人感覺快樂不憂鬱、緩解疼痛感,因此又被稱為大腦的天然止痛藥。他特別推薦有氧運動,例如簡單的走路、散步、瑜伽,有助於增加腦內啡分泌,減少罹癌風險。

  • 正念療法安頓身心:謝佳訓醫師坦言,雖然意識到要正向思考,潛意識裡卻難以做到。不過現代醫學已針對這種狀況的患者,發展出一套「正念療法」,美國知名的癌症中心就將其納入癌症治療的其中一環,透過類似冥想、靜坐的方法,使得身體進入放鬆狀態,看似簡單的方式,其實在臨床實證上,釋放心理壓力後,生理病痛獲得改善的案例大有人在。

    難以放鬆心情時,謝佳訓醫師建議透過「暗示」的方法,先讓自己處於寧靜的空間裡,創造出環境的儀式感,搭配呼吸、靜坐,進入冥想狀態,身體自然會慢慢進入放鬆狀態,此時改變生理狀態的效果就會逐漸產生!每天幫自己增加一點快樂、排掉情緒帶來的毒素,就能夠往健康更靠近一步。

珍惜生命,自殺不能解決問題,生命一定可以找到出路;若需諮商或相關協助可撥生命線專線「1995」、張老師服務專線「1980」或衛福部安心專線「1925」

參考資料:
  1. 憂鬱症的診斷、病因與治療簡介|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衛教資訊
  2.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專題文章
  3. 壓力胖是肝氣鬱結!女中醫兩穴位+熱牛奶疏肝解鬱
  4. 乳癌的課題:別人可以不愛我們,但我們要學習愛自己
  5. 脾濕體質最好發乳癌!樓中亮:拍打按摩、23食物防癌
  6. 理事長的話 - 協會通訊 - 社團法人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
  7. 這種人最易得癌症?!甩開罹癌特質,3招和情緒毒素斷捨離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收藏
分享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