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

春日轉暖增濕,誘發濕疹、汗皰疹!排濕止癢5招:洗完澡必做1件事

馬光中醫
2024-03-04 10:00:00
77,067
收藏
分享
【早安健康/馬光中醫瑞隆院 張靖翎醫師】

中醫師教你改善春日過敏皮癢問題



春天來臨,萬物復甦,氣候開始回暖,卻也是許多人皮膚開始「癢」的季節。春天的天氣型態相當不穩定,乍暖還寒,尤其因為季節轉換,溫度以及濕度都有很大改變,更容易導致一些敏感族群開始出現皮膚不適,出現各種惱人的皮膚狀況,其中又以濕疹佔大宗。

不同於乾冷的寒冬,由於春季空氣中的水分含量增加,進而使皮膚的水分蒸發速度減慢,導致皮膚變得潮濕和悶熱,當體內的濕氣較重,加上皮膚上的汗液又難以揮發,則容易誘發產生濕疹。

請勿設定超過兩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三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五組超連結

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有需求書沒有需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超級連結!!!!!!!!!!!!!!!!!!!!!!!!!!!

測試資料請你複製URLhttps://media-sit.h2u.io/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黃帝內經》提到:「飲入於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我們身體內的津液水分,是指我們平時喝水,從嘴巴到胃,再經由脾吸收,通過肺的疏散調節,把水液、津液輸送到全身,最後由腎與膀光把尿液、代謝廢物排出體外。

因此,在水分的調節過程中,脾、胃、肺、腎與膀胱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都會導致體內水氣無法順利排出,而成為體內過多的濕,而導致身體濕氣重,而那些無法順利排出的濕氣往往就在皮膚上堆積顯現出來,而產生了濕疹、汗皰疹。

如何排除體內過多的「濕氣」呢?從日常作息及一些簡單的飲食習慣調整,就可以幫助減少體內濕氣,幫助濕氣的排出,整個人更輕鬆更輕盈喔!

生活作息改善皮癢3要點



1.少吃冷食,少喝冷飲



生冷食物、冷飲、寒涼性蔬果(筊白筍、蘆筍、梨子、西瓜、香瓜、火龍果…)容易損傷我們的脾胃,影響脾胃的消化吸收,營養及水分的代謝,造成濕氣在體內堆積,除了減少冰冷食物之外,平時煮菜時也可以多加入一些蔥薑蒜,暖胃同時也可以減弱蔬菜的寒涼性質。

2.充足的睡眠



長期睡眠不足,會讓一個人變得疲累無力,就是中醫所謂的「氣虛」,氣虛會造成身體沒有活力,代謝變慢,影響腸胃運化能力,造成整體水分代謝不良,因此擁有充足的睡眠可以讓我們精神變好,代謝更好,身體更輕盈。

3.洗完澡將頭髮吹至全乾



很多女生習慣洗完澡將頭髮吹半乾,或是頭上包著浴巾等過一段時間才吹乾,這樣的習慣容易讓濕氣從頭皮進入我們的體內,長期下來也容易產生偏頭痛。

中醫還有推薦3種豆類煮成利濕健脾粥、加按3穴位提升代謝與免疫力!下一頁看看更多中醫建議吧


中藥藥膳-利濕健脾粥



綠豆、紅豆,有健脾胃、利水消腫,清熱消暑的效果,黑豆則是兼具有解毒之效。富含豐富的維生素B1及礦物質磷、鉀、鈣的同時,也可以提供優質營養的膳食纖維。

  • 材料:綠豆30g、紅豆30g、黑豆30g、生甘草15g、白米適量
  • 做法:
    1. 將白米、綠豆、紅豆、黑豆先洗淨,浸泡30分鐘。
    2. 將所有食材、藥材加水,一起放入電鍋燉煮。

穴位按摩-合谷穴、三陰交、曲池穴



平時可以利用以下三個穴道加強代謝,達到健脾利濕的效果,同時提升自身免疫力。
可用指揉的方式來進行穴道按摩 3-5 分鐘,每日1-2次。

  • 合谷穴:手掌虎口併攏,肌肉凸起最高處。以拇指按壓另手合谷穴,以旋轉揉壓方式至痠脹。
  • 三陰交穴:位於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直上三寸(約手指四指幅)。以大拇指指腹按揉於脛骨後緣。
  • 曲池穴:手肘外側端,肘彎起後橫紋結束的凹陷處。以拇指按摩另側手上的曲池穴,按揉同時彎曲手肘

合谷穴、三陰交、曲池穴
張靖翎醫師
本文獲「馬光健康網」授權轉載

作者簡介:源於澎湖小島的希望之光,肩負守護人們健康的重要使命,傳遞真摯與恰到好處的溫暖服務。官網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收藏
分享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