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安健康/蔡經謙、吳旻珊報導】藝人郭彥均在臉書分享與醫護友人的對話,提到這波疫情中「小孩越來越慘」、「有這(麼)多孩子就這樣走(了)」,行政院長蘇貞昌第一時間稱要查辦假訊息,雖事後改口,但已引發各方討論聲浪。
根據指揮中心於記者會上提供的資料顯示,國內目前已累計22例兒童重症病例,其中11例為腦炎個案,5例死亡,另外6例的恢復狀況則包括5例已拔除呼吸器、1例仍使用呼吸器,但肝腎功能、意識皆好轉。其餘死亡案例的病症包括2例敗血症、1位哮吼、1例家中死亡及1例新冠肺炎共病腦腫瘤。
根據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在防疫記者會上的說明,目前確診兒童染疫後出現重症的原因,仍集中在腦炎、肺炎及敗血性休克三大類,雖也有重症兒童抽血檢查時,會發現肝、腎功能異常的狀況,但部分是因為腦炎合併多重器官功能異常,而肺炎或是敗血性休克,也會影響全身血液循環,導致肝或腎功能損壞,目前並沒有觀察到重症病例單純是肝炎或是急性腎功能衰竭的情形。
根據指揮中心於記者會上提供的資料顯示,國內目前已累計22例兒童重症病例,其中11例為腦炎個案,5例死亡,另外6例的恢復狀況則包括5例已拔除呼吸器、1例仍使用呼吸器,但肝腎功能、意識皆好轉。其餘死亡案例的病症包括2例敗血症、1位哮吼、1例家中死亡及1例新冠肺炎共病腦腫瘤。
根據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在防疫記者會上的說明,目前確診兒童染疫後出現重症的原因,仍集中在腦炎、肺炎及敗血性休克三大類,雖也有重症兒童抽血檢查時,會發現肝、腎功能異常的狀況,但部分是因為腦炎合併多重器官功能異常,而肺炎或是敗血性休克,也會影響全身血液循環,導致肝或腎功能損壞,目前並沒有觀察到重症病例單純是肝炎或是急性腎功能衰竭的情形。
請勿設定超過兩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三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五組超連結
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有需求書沒有需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超級連結!!!!!!!!!!!!!!!!!!!!!!!!!!!
測試資料請你複製URLhttps://media-sit.h2u.io/
另一方面,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邱南昌,也於28日記者會中表示,兒童重症有好幾例與神經學有關係,並分析了4大腦部病變致病機制,包括:
除了上述4種機轉之外,若民眾本身有代謝問題,受感染時(不單指新冠肺炎)也可能導致本身就岌岌可危的代謝系統出包,進而影響腦部病變。

孩子染疫可能併發腦炎,該打疫苗預防嗎?不能打疫苗又該怎麼辦?下一頁看看專家更多防疫建議
這四種機制只會單獨發生嗎?邱南昌理事長進一步指出,在現階段腦部受損的兒童病人中,不是只有單一機制造成,甚至有些同時存在了多種機制,導致病情迅速惡化,並再次提醒父母應留意體溫大於41度、持續昏睡、持續嘔吐、意識不佳、產生幻覺、持續頭痛、肌躍型抽搐、步態不穩8大兒童腦炎重症前驅症狀,盡速就醫治療。
不過,或許實際上有許多照護者在孩子染疫時會因焦慮、緊張、慌亂等因素而暫時無法迅速想起8大前驅症狀。對此,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小兒科醫師林應然受訪指出,即使記不住症狀,照顧孩童時最關鍵、最簡單的觀察重點就是「與平時不同」。包括失去活力、說不出熟悉事物的名稱、認不出爸媽;新生兒吸奶力氣比以前弱、哭聲微弱、眼神空洞、握力變弱都有可能是警訊。
而針對兒童發燒的部分,中山醫大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也為文分享了個人的觀察心得與推論:
那麼,該如何降低幼兒染疫、重症甚至死亡的風險?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在臉書點出,只有父母及直接照顧者,才能提供幼兒最可靠的最後一道防線,她建議父母們要依自家的狀況、職業,以減少將病毒帶回家為行動目標,對於幼兒防疫則回歸最原始的「類隔離措施」,也就是在家中自動升三級、戴口罩,沒有洗手不能觸碰幼童等。
此外,謝宗學建議,只要接種疫苗產生的抗體存在血液中,就可能降低病毒血症的程度,並進而降低急性腦炎風險;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29日在臉書發文指出,現階段台灣兒童出現較高比例的腦炎重症,但未來若想與病毒共存,更要持續推廣正確衛教、提高有重症風險因子者的疫苗施打率、提高五日內給藥率等,更呼籲家長「兒童疫苗不管莫德納或輝瑞都好」,千萬不要再挑品牌挑到錯失接種機會。
參考資料: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 病毒直接侵犯
除非直接解剖後直接從腦子找到病毒,否則難以確認。 - 細胞激素風暴
目前認為最重要的機制,因免疫系統過度反應引起細胞激素風暴,因而傷害器官組織與神經系統組織。 - 血管內皮細胞受傷
由於病毒可能傷害到血管內皮細胞,因此導致某些物質從血液滲透出去造成腦水腫。 - 其他器官受損導致代謝異常
由於新冠感染造成全身反應,當某些器官受損後,就可能影響腦部。例如肺部受損導致呼吸困難,而進一步傷害到腦部;又或肝腎受到影響,導致新陳代謝出了問題,造成一些無法處理的代謝產物導致腦部受損。
除了上述4種機轉之外,若民眾本身有代謝問題,受感染時(不單指新冠肺炎)也可能導致本身就岌岌可危的代謝系統出包,進而影響腦部病變。

孩子染疫可能併發腦炎,該打疫苗預防嗎?不能打疫苗又該怎麼辦?下一頁看看專家更多防疫建議
4機轉恐非單獨發生,8大腦炎重症前驅症狀記不住?醫有妙招
這四種機制只會單獨發生嗎?邱南昌理事長進一步指出,在現階段腦部受損的兒童病人中,不是只有單一機制造成,甚至有些同時存在了多種機制,導致病情迅速惡化,並再次提醒父母應留意體溫大於41度、持續昏睡、持續嘔吐、意識不佳、產生幻覺、持續頭痛、肌躍型抽搐、步態不穩8大兒童腦炎重症前驅症狀,盡速就醫治療。
不過,或許實際上有許多照護者在孩子染疫時會因焦慮、緊張、慌亂等因素而暫時無法迅速想起8大前驅症狀。對此,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小兒科醫師林應然受訪指出,即使記不住症狀,照顧孩童時最關鍵、最簡單的觀察重點就是「與平時不同」。包括失去活力、說不出熟悉事物的名稱、認不出爸媽;新生兒吸奶力氣比以前弱、哭聲微弱、眼神空洞、握力變弱都有可能是警訊。
發燒撐過48小時症狀大幅改善,打疫苗可能是預防腦炎的最佳解方
而針對兒童發燒的部分,中山醫大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也為文分享了個人的觀察心得與推論:
- 幼童高燒時間約2~3天,若72小時還沒有改善跡象,仍燒超過39度就要懷疑有肺炎、敗血症等併發症。
- 猛暴急性腦炎幾乎都出現在發燒48小時內,較易病毒順著血流進入腦部破壞腦組織和出現嚴重的免疫風暴。多數高燒兒童48小時候症狀都大幅改善,因此只要撐過48小時,猛爆急性腦癌的機率可能會大幅度下降。
那麼,該如何降低幼兒染疫、重症甚至死亡的風險?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在臉書點出,只有父母及直接照顧者,才能提供幼兒最可靠的最後一道防線,她建議父母們要依自家的狀況、職業,以減少將病毒帶回家為行動目標,對於幼兒防疫則回歸最原始的「類隔離措施」,也就是在家中自動升三級、戴口罩,沒有洗手不能觸碰幼童等。
此外,謝宗學建議,只要接種疫苗產生的抗體存在血液中,就可能降低病毒血症的程度,並進而降低急性腦炎風險;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29日在臉書發文指出,現階段台灣兒童出現較高比例的腦炎重症,但未來若想與病毒共存,更要持續推廣正確衛教、提高有重症風險因子者的疫苗施打率、提高五日內給藥率等,更呼籲家長「兒童疫苗不管莫德納或輝瑞都好」,千萬不要再挑品牌挑到錯失接種機會。
參考資料:
- 兒童重症累積22例 引發重症原因集中「3併發症」
- 衛生福利部
- 2022/5/28 14:00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記者會
- 兒童確診腦炎重症病程快!醫揭「保命1重點」:家長很容易就發現
- 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
- 衛生福利部2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