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

中暑吃退燒藥降溫?食藥署:恐引發肝腎衰竭!留意5大藥物影響排汗

新聞中心蔡經謙
2023-07-19 14:00:00
8,675
收藏
分享
【早安健康/蔡經謙報導】炎炎夏日,高溫動輒36度以上,光是7月,截至15日為止,就已有470人因中暑等熱傷害而送醫。有民眾認為,若環境高溫導致體溫過高,可吃退燒藥降低體溫,食藥署特別在「藥博士正藥說」專頁中提醒民眾,切勿任意服用退燒藥,不但無法降溫,還會增加急性腎衰竭、肝臟衰竭、凝血功能異常等中暑併發症風險。

天氣太熱體溫高、中暑能吃退燒藥能退燒?醫:過量小心肝腎衰竭



醫師指出,中暑引起的人體高溫,和平時感冒導致發燒的機制並不相同。三軍總醫院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齡受媒體訪問說明,中暑引起的高溫是因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受到損害,而影響人體降溫;感染造成的發燒,是因為細菌或病毒讓人體產生發炎反應導致。

請勿設定超過兩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三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五組超連結

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有需求書沒有需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超級連結!!!!!!!!!!!!!!!!!!!!!!!!!!!

測試資料請你複製URLhttps://media-sit.h2u.io/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若民眾想透過普拿疼等退燒藥幫助身體降溫,不僅無效,若用量過大,還容易引起肝衰竭;非類固醇的發炎藥過量,則容易引起腎衰竭或腸胃道出血。

10大高風險族群要留意!服用5類藥物小心中暑危機



食藥署提醒,有10類民眾屬於中暑高危險族群須特別留意,包括:65歲以上長者、嬰幼兒、孕婦、戶外或密閉空間工作者、運動員、慢性疾病患者、代謝疾病患者、精神疾病患者、肥胖、服用特定藥物者。

針對藥物部分,童綜合醫院急診部主任魏智偉則曾受媒體訪問特別提醒,有5大類藥物恐增加中暑機率,若民眾有服用相關藥物,或有疑慮,必須諮詢醫師,但是切勿自行停藥,以免病情惡化:

  1. 抗膽鹼作用:會抑制汗腺分泌。可能的藥物包括:抗組織胺(常見於治療鼻塞)、治療巴金森氏症、部份治療精神疾病的藥物等。
  2. 交感神經作用劑:會造成血管收縮、減少皮膚血液流量,導致散熱減低。可能的藥物包括:咖啡因、麻黃素等。
  3. 部分降血壓藥物:可能使心血管系統應付高溫的調節能力降低,包括乙型阻斷劑、鈣離子阻斷劑等。
  4. 利尿劑:可能影響人體水分、鹽分平衡。
  5. 抗憂鬱劑:可能會抑制排汗。

暑假出遊也要慎防熱傷害,除了多喝水以外怎麼隨時幫身體降溫?下一頁看更多!


預防熱傷害3重點!急診醫曝旅遊散熱妙方,1條小手帕、毛巾就有效



不只上述服藥民眾須要特別留意中暑,一般民眾也不能忽視。衛福部次長王必勝日前受媒體訪問提醒預防中暑的3大重點:

  • 防曬:應穿著輕便、淺色、寬鬆、透氣的衣服,並透過陽傘、遮陽帽子、太陽眼鏡、防曬乳液來防曬。須留意,即便沒有受太陽直射,在高溫環境也會使體溫上升。
  • 補水:不要等口渴再喝水,可每小時補充2~4杯(1杯240ml)的水份,並適當搭配含電解質飲料。
  • 警覺:感到不適就先停止活動並尋求協助。

童綜合醫院醫療副院長吳肇鑫則於臉書專頁撰文建議,如今台灣景點洗手間多,在外遊玩時可隨身攜帶手帕大的小毛巾,用洗手間清水沾濕後,擦拭頸部前後、腋下、手臂、前胸、後背等部位,不僅可擦去濕黏的汗水,也能大幅改善皮膚散熱功能。

擦拭完後,擰半乾的小毛巾可隨身攜帶,或覆蓋在覺得熱、痛的部位,不僅可降溫,還能避免曬傷。若搭配扇子、USB小風扇,靠水氣蒸發的效果更能立即協助散熱。

若民眾已不慎中暑,食藥署提醒,應盡快鬆開衣物到陰涼、通風處,用灑水、風扇、冰敷等方式幫助降溫。若患者清醒,則可給予電解質飲料或加少量鹽的冷開水。若患者已神智不清,則應避免飲水,盡速就醫治療。

參考資料:
  1. 中暑吃退燒藥無用 醫師:高燒原因不同 快送醫
  2. 藥博士 正藥說:藥物可以治療中暑嗎?
  3. 4類藥物小心 恐增中暑機率
  4. 防熱傷害 王必勝:4族群參加室外活動量力而為
  5. 預防中暑有4招!「躲太陽、補水分、勤防曬、要通風」
  6. 吳肇鑫~非常的急診室醫師:神奇的小毛巾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收藏
分享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