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

培養你的8個飲食好習慣

沈孟學
2014-02-07 16:00:00
7,380
收藏
分享
「病從口入」這句話說得不錯!你怎麼吃飯、如何對待「吃」這一件事,都與你的腸胃、消化狀況有密切的關聯。如果你

沒有好的吃飯習慣,則可能造成經常性的腸胃不適



所以從現在開始培養你「吃」的好習慣吧!以下提供由《要瘦就瘦,要健康就健康》作者,自然醫學營養治療師賴宇凡所總結的8個好習慣:

1、吃飯時保持感恩、放鬆的心情

請勿設定超過兩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三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五組超連結

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有需求書沒有需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超級連結!!!!!!!!!!!!!!!!!!!!!!!!!!!

測試資料請你複製URLhttps://media-sit.h2u.io/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以前的人面對每一餐都懷著感恩的心,這個時候吃飯是最輕鬆、愉悅的。注意每次吃飯至少要有30分鐘,放慢你的步調;也可以在吃飯時聽你喜歡的音樂、找朋友家人一起,讓你自己的進餐時間是放鬆的。這樣自然身體更健康!

2、享受眼前的食物

現在的人吃飯時常同時作多種事情:看電視、用電腦、玩電動、算帳……。忙碌到你的腦袋根本不知道你在吃飯,自然也不會通知消化系統工作。吃東西不應該像工作一樣,對於吃飯請屏除你的無奈,它應該是一種享受!只有當你享受吃東西的當下,你的感官才會認知到你正在進食,才會進行消化。所以都是吃,何不好好享受、好好吃?


3、創造安全的吃飯環境

吃飯的環境一定要安全,這樣才能放鬆、腸胃才會好好消化。很多家庭吃飯就像在開批鬥大會,輪流算總帳,這樣怎麼吃得下飯?家庭用餐氣氛不好,家人消化就不好,不管什麼大不了的事情,都不要在吃飯前後提起。


4、細嚼慢嚥

這是一種習慣,所以可以養成!吃飯時每一口都應該咬20~30下;習慣通常只要重複20次就可養成,所以大家一定要試試!
慢慢吃、嚼久一點,可以幫助你消化,也可以避免吃過量。

因為我們的腦子是在開始吃飯20分鐘後才會接收到吃飽的訊息,所以20分鐘內不管你怎樣塞,都不會飽,但時間一過,就會發現自己吃太撐,而這樣對消化系統傷害很大,而且消化需要許多能量,吃太撐反而會讓你疲倦。

5、餓時才吃

當血糖平衡後,什麼時候需要食物,身體會告訴我們。這時候不餓就不要吃,因為這代表消化系統需要休息、或是過度擁擠。

6、先吃油脂、蛋白質

肉不好消化?錯了,我們的胃正是為了消化肉類設計的。動物性油脂和蛋白質是啟動胃酸的重要元素,澱粉類食品對刺激胃酸沒有用,所以吃飯先吃肉,或是澱粉配肉,肉為主、澱粉為輔,對消化反有幫助。

如果你不喜歡吃肉,就應該評估胃酸夠不夠。另外,很多人喜歡飯前吃水果,其實這會造成血糖震盪,反而會更想吃,所以建議水果飯後吃,一天一次少量即可。

7、澱粉不過量、吃高品質油脂

上述兩項其實是相同的,你吃太多澱粉,還有少油,或吃劣質油品,都是讓膽汁濃稠的主因。膽汁一堵塞,接下來的油脂分解和排便,都會大受影響。

8、不濫用殺菌產品

很多人喜歡乾洗手後直接吃飯,這樣就會把殺菌物質吃下肚,屆時不只壞菌,好菌也被殺光光,造成腸道失衡,腸菌失衡,就會有排便等相關症狀發生。

資料來源:《要瘦就瘦,要健康就健康》(整理、撰文/沈孟學)

作者:賴宇凡
出版社:如果出版社


收藏
分享
收藏
分享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