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安健康/蔡經謙報導】毛巾、抹布是再尋常不過的居家清潔用品,是否曾有摸過滑滑黏黏毛巾的經驗呢?若曾感受過毛巾上一層滑滑黏黏、彷彿隔著一層膜的觸感,可能是毛巾的細菌已經多到長出「生物膜」啦!
日康診所副院長、家醫科醫師陳崇賢曾於社群為文指出,生物膜是由微生物分泌的黏液聚集所組成,只要長時間潮濕的表面都有可能長出生物膜。包括除濕機水箱、水壺等。此外,常沾水的毛巾、抹布也是相當「良好」的培養來源。因此民眾若不注意毛巾的清潔,恐一不小心就受到細菌等微生物的侵犯。
一篇發表於《Food Protection Trends》的研究,調查了常用於擦乾碗盤、廚房表面、與雙手的抹布上的細菌情況。結果發現,在82個家庭廚房中,竟有25.6%的抹布受到大腸桿菌的汙染,而毛巾洗的越勤,菌叢數量就越低。
日康診所副院長、家醫科醫師陳崇賢曾於社群為文指出,生物膜是由微生物分泌的黏液聚集所組成,只要長時間潮濕的表面都有可能長出生物膜。包括除濕機水箱、水壺等。此外,常沾水的毛巾、抹布也是相當「良好」的培養來源。因此民眾若不注意毛巾的清潔,恐一不小心就受到細菌等微生物的侵犯。
一篇發表於《Food Protection Trends》的研究,調查了常用於擦乾碗盤、廚房表面、與雙手的抹布上的細菌情況。結果發現,在82個家庭廚房中,竟有25.6%的抹布受到大腸桿菌的汙染,而毛巾洗的越勤,菌叢數量就越低。
請勿設定超過六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六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兩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三組超連結
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有需求書沒有需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超級連結!!!!!!!!!!!!!!!!!!!!!!!!!!!
測試資料請你複製URLhttps://media-sit.h2u.io/
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也曾為文指出,90%的家用抹布都沾滿了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松鼠葡萄球菌、念珠菌(真菌)、沙門氏菌、鏈球菌、李斯特菌等常見的致病菌,不僅可引起多種疾病,抵抗力差的民眾甚至可能死亡。
除了廚房抹布之外,浴室的毛巾的細菌也不容忽視。根據研究,若使用2天沒洗的浴室毛巾擦臉,沾在臉上的大腸桿菌恐能比馬桶還要多。
陳崇賢醫師也因此為文提醒民眾需要常常清洗毛巾與廚房抹布。除了細菌會藉由毛巾、抹布繁殖外,近期台灣病毒式腸胃炎肆虐,由於病毒等致病菌也可能藉此四處傳播,若有使用抹布擦拭小朋友的嘔吐物等物質,應完整消毒再使用。若忽視清潔,恐讓細菌、病毒隨毛巾、抹布四處傳播。
不過,生活中本來就充斥著各種細菌,只要進到人體中的數量不要超過免疫系統負擔,人就不會生病。陳崇賢醫師因此提出了3個可以降低感染風險的作法:
除了上述的清潔方式外,毛巾與抹布也不建議與其他衣物混洗。英國西敏大學醫用微生物學高級講師Manal Mohammed受訪指出,由於內衣褲可能沾染糞便痕跡或能感染生殖器官的細菌,混洗恐不會讓毛巾如預期般乾淨。
避免毛巾變成黏黏滑滑的病菌孳生地!更多清洗撇步、更換眉角,下一頁看看專家整理提醒
除了清洗外,平時也應留意毛巾是否維持乾燥。美國克里夫蘭醫學中心的皮膚科醫師Alok Vij受訪表示,毛巾潮濕的時間越長,細菌、黴菌和病毒等存活的時間就越久。因此,浴室最好維持乾燥,且使用過的毛巾應拿到戶外曬乾。
若是毛巾已經滑滑黏黏,甚至散發出臭味,除了丟棄換新之外,節儉的民眾也可以透過殺菌、清洗等方式讓毛巾回春。
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受訪建議,若毛巾已經變得黏滑,可先浸泡稀釋漂白水10~15分鐘,用沸水煮過後,再用肥皂水洗淨、晾乾。不過,若已出現黴斑,則建議丟棄不要使用囉。
除此之外,對於常接觸廚房各項用品,恐會讓民眾一不小心將致病菌吃下肚的廚房抹布來說,譚敦慈也建議選用白色的產品,一旦有髒汙或黴菌即可一目瞭然。
參考資料: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除了廚房抹布之外,浴室的毛巾的細菌也不容忽視。根據研究,若使用2天沒洗的浴室毛巾擦臉,沾在臉上的大腸桿菌恐能比馬桶還要多。
陳崇賢醫師也因此為文提醒民眾需要常常清洗毛巾與廚房抹布。除了細菌會藉由毛巾、抹布繁殖外,近期台灣病毒式腸胃炎肆虐,由於病毒等致病菌也可能藉此四處傳播,若有使用抹布擦拭小朋友的嘔吐物等物質,應完整消毒再使用。若忽視清潔,恐讓細菌、病毒隨毛巾、抹布四處傳播。
毛巾、抹布細菌多,5生活細節有效降低細菌
不過,生活中本來就充斥著各種細菌,只要進到人體中的數量不要超過免疫系統負擔,人就不會生病。陳崇賢醫師因此提出了3個可以降低感染風險的作法:
- 減少毛巾微生物量:可每兩天將毛巾丟入洗衣機清洗,曬乾後使用。廚房抹布則每周洗1~2次。
- 避免共用:曾有研究指出,橄欖球運動員彼此共用毛巾,是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傳播原因之一,可見共用的風險相當大。
- 毛巾定期更換:雖然每個人家中的環境與使用習慣不同,但陳崇賢醫師自己每年都會更換新毛巾。
除了上述的清潔方式外,毛巾與抹布也不建議與其他衣物混洗。英國西敏大學醫用微生物學高級講師Manal Mohammed受訪指出,由於內衣褲可能沾染糞便痕跡或能感染生殖器官的細菌,混洗恐不會讓毛巾如預期般乾淨。
避免毛巾變成黏黏滑滑的病菌孳生地!更多清洗撇步、更換眉角,下一頁看看專家整理提醒
除了清洗外,平時也應留意毛巾是否維持乾燥。美國克里夫蘭醫學中心的皮膚科醫師Alok Vij受訪表示,毛巾潮濕的時間越長,細菌、黴菌和病毒等存活的時間就越久。因此,浴室最好維持乾燥,且使用過的毛巾應拿到戶外曬乾。
若是毛巾已經滑滑黏黏,甚至散發出臭味,除了丟棄換新之外,節儉的民眾也可以透過殺菌、清洗等方式讓毛巾回春。
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受訪建議,若毛巾已經變得黏滑,可先浸泡稀釋漂白水10~15分鐘,用沸水煮過後,再用肥皂水洗淨、晾乾。不過,若已出現黴斑,則建議丟棄不要使用囉。
除此之外,對於常接觸廚房各項用品,恐會讓民眾一不小心將致病菌吃下肚的廚房抹布來說,譚敦慈也建議選用白色的產品,一旦有髒汙或黴菌即可一目瞭然。
參考資料:
- 家醫/職醫_陳崇賢醫師
- 家醫/職醫_陳崇賢醫師2
- Bacterial occurrence in kitchen hand towels
- A Clone of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among Professional Football Players
- How often should you wash your towels?
- 健康網》毛巾不如表面乾淨 不僅可能有上萬隻細菌有異味比馬桶還髒
- 毛巾用久變黑變黏滑 幾個小妙招讓你的毛巾更乾爽
- 別讓抹布成為汙染源!譚敦慈傳授這3招遠離食安危機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