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

味精有毒?食藥署背書、專家一次解開近半世紀爭議

李翊慈
2017-05-12 00:00:00
21,461
收藏
分享
【早安健康/李翊慈】過去許多講究養生的專家認為味精不是好東西,使得「味精有毒」這樣的說法已經流傳四十多年,期間有許多專業人士闢謠回應,成效仍是不彰。

食品藥物管理署,特別邀請台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葉安義特聘教授、臺灣國際生命科學會張月櫻秘書長,向民眾解答在使用味精上的疑惑。

專家指出,食品「有沒有毒」需兼顧食品本身是否有毒性與使用量。例如,水的毒性低,但是過量飲用,也會造成死亡,若在正常情況下飲用,水是沒有毒。 

請勿設定超過兩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三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五組超連結

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有需求書沒有需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超級連結!!!!!!!!!!!!!!!!!!!!!!!!!!!

測試資料請你複製URLhttps://media-sit.h2u.io/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世界衛生組織食品添加物聯合專家委員會(WHO)這兩個單位曾對味精進行評估,他們表示,味精的毒性低,也不會有嚴重、長期的健康危害,只要是合法、合理使用,並不需要限定用量。

澳洲和紐西蘭的食品標準(FSANZ)中,也引用了「大量科學研究壓倒性的證據」,明確地否認味精和「嚴重不良反應」或「長期後果」之間所存在的任何聯繫。

但FSANZ也描述了有少於1% 較敏感的族群在攝取大量的味精後,有可能會有「短暫」副作用,包括急性、暫時的口渴、脖子、上肢及胸部的灼熱或發麻感、頭痛、胸悶、冒汗、上肢發麻變弱等症狀,這些症狀就是俗稱的「味精症候群」或「中國餐館症候群」。

專家表示,這些症狀雖然會造成身體不舒服,但沒有致命性,只要少吃、混吃甚至不吃,狀況就能得到改善。

味精無害,這種鮮味物質也自然存在於肉類、母奶、乾酪、海鮮、番茄、高麗菜和昆布等多食物中,大多數人並不知它的存在,缺乏它,食物可能沒那麼鮮美可口,但過量使用,卻會讓敏感族身體不舒服,所以適量添加才是最佳準則。

【延伸閱讀】

收藏
分享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