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

老師竟讓38位學生課堂共用針頭抽血!經常共用的這12種感染風險超高

新聞中心蔡經謙
2021-05-11 09:00:00
7,136
收藏
分享
【早安健康/蔡經謙報導】日前,宜蘭某專科學校外聘老師於微生物免疫學實驗課授課時,竟要求38名學生使用12根小型採血片互相幫對方抽血,引發外界譁然。眾所周知,共用針頭恐產生感染危機,十分危險。不過除了針頭以外,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見到的這些小物更要避免共用!

預防血液、體液傳染疾病從不共用衛生用品開始



許多民眾都聽說過,共用針頭可能造成愛滋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不過除了愛滋病毒之外,還有許多其他的疾病需要關注。彰化基督教醫院感管師賴惠雯指出,除了愛滋病毒外,B 型肝炎病毒(HBV)、C 型肝炎病毒(HCV)及梅毒(Syphilis)的感染可能性也不容忽視。

請勿設定超過六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六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兩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三組超連結

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有需求書沒有需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超級連結!!!!!!!!!!!!!!!!!!!!!!!!!!!

測試資料請你複製URLhttps://media-sit.h2u.io/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衛福部疾管署所公布〈扎傷及血液、體液暴觸之感染控制措施指引〉指出,醫療照護工作人員平均每人每年約有0.2~4.7次的扎傷事件發生。

除了在醫療工作環境的工作人員要特別留意外,在一般的生活中其實也有造成血液、體液感染的可能性。因此,除了安全性行為及避免不必要的刺青外,不與他人共用刮鬍刀、牙刷、毛巾、指甲剪是非常重要的衛生習慣,以免刮破皮膚或黏膜而感染。

日常小物更須特別留意,以免耳道炎、頭蝨、病毒疣找上門



除了上述的嚴重疾病外,事實上,日常生活中有時與同學、朋友及家人共用的許多物品都有可能會造成大大小小的感染。來看看有那些平凡卻又容易忽視的感染風險吧!

物品感染方式易感染症狀
耳機細菌感染耳道炎
梳子接觸感染頭蝨、疥蟎
護唇膏唇疱疹
浴巾黴菌感染黴菌
毛巾、鞋襪、拖鞋接觸感染黴菌、病毒疣與結膜炎
沐浴球黴菌、疱疹病毒
化妝用品
牙刷血液、體液感染愛滋病、B 型肝炎病毒、C 型肝炎病毒、梅毒
刮鬍刀
指甲剪
耳環
眉毛鑷子

耳機



一篇發表於《Online Journal of Health and Allied Sciences》期刊的研究指出,經過頻繁、持續地使用耳機,會讓細菌數顯著成長,可能導致罹患外耳炎。因此最好不要分享或使用他人的耳機。

此外,若是習慣戴著耳機運動,潮溼與悶熱的環境使得細菌繁殖。若再使用他人耳機,有可能傳遞或感染鏈球菌、葡萄球菌等。

日本瀬尾診所院長、耳鼻喉科醫師瀬尾達表示,若這類細菌在外耳道引起發炎症狀產生細菌感染,嚴重時甚至會有伴隨著臭味的液體。因此不可不慎。

毛巾、梳子、護唇膏也不建議共用!下一頁了解更多可能隱藏的健康風險


梳子



若忘記自備梳子,為了維持髮型與髮絲柔順,向身旁朋友借個梳子或許是個方便的選擇。不過,這可能會增加感染寄生蟲(如頭蝨、疥蟎等)的風險。

或許不少人以為頭蝨僅在衛生環境較不佳的地區,台灣早已絕跡,不過事實上,頭蝨感染與生活水準高低無絕對關係,台北市衛生局也指出,不論個人多乾淨都仍有可能會感染。在歐美、英國、日本等先進國家的校園中都仍有學生傳染頭蝨的問題。

根據台北市衛生局106年的資料顯示,頭蝨感染以國小最多,因此不得不防。由於頭蝨與疥蟎主要是透過接觸傳染,因此除了梳子外,帽子等個人用品也應盡量避免與他人共同分享使用。

護唇膏、唇膏



嘴唇表面下也有血管,可以將你放上去的東西(如微生物)帶入血流之中,因此使用他人的護唇膏也有感染風險。此外,即使沒有症狀,皰疹病毒也會藉由唇膏傳遞給下一個人。

唇疱疹是許多民眾都有經驗的感染性皮膚病。表徵為嘴唇周邊長出紅色的小水泡,也有複數水泡產生的狀況發生。一篇由日本廣仁會札幌皮膚科診所院長安部正敏監修的文章指出,只要感染一次,該病毒便會潛伏在體內的神經節中,待體力與抵抗力不佳時再次活性化,並復發為其特徵。

除了唇膏外,由於病毒會附著於手、餐具、毛巾等各式各樣的物品中,因此不要與他人共用,並維持手指乾淨為預防要點。

浴巾



浴巾是容易散播黴菌的物品之一,若將浴巾掛在浴室中,不僅潮濕,還容易因其環境導致黴菌、細菌滋生。若多人使用,黴菌則會藉此機會傳播開來,特別是有肌膚問題或是有傷口的民眾更容易受到感染。

若想避免這樣的情況,建議每使用4~5次便要清洗,並完全晾乾。

毛巾、鞋襪、拖鞋



若與他人共用毛巾、鞋襪、拖鞋等私人物品,有可能感染病毒疣與結膜炎。

病毒疣除了可能傳染給別人,也可能將病毒散佈到自己的臉、四肢、生殖器等其他部位。衛福部南投醫院兒科及感染科主任廖嘉宏表示,病毒疣常呈現一顆或一塊的突起狀,常見在手部或足部,因此建議除了避免共用之外,還應養成勤洗手的習慣。

此外,共用毛巾還有可能造成結膜炎。該病症的主要傳染途徑為「接觸傳染」,亦即若手接觸到感染物品,再摸眼睛即有可能受到感染。除了毛巾外,去游泳池游泳也是一個常見的傳染途徑。

參考資料:
  1. 獨/讓38學生「共用針頭抽血」 女教師身分曝光
  2. 38名學生實驗課共用12根針頭抽血 專校道歉、兼任師配合調查
  3. 扎傷及血液、體液暴觸之感染控制措施指引
  4. 11 Personal Items That Aren’t Safe to Share Even With Your Close Ones
  5. 耳機共用恐致交叉感染!這10項私人物品千萬別借
  6.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Bacterial Growth with Earphone Use
  7. 「耳がかゆい。臭い汁も…」対処法は?市販薬は?病院に行くべき症状も
  8. 頭蝨未絕跡!國小生最易中鏢,北市今年增4成
  9. 校園防疫教材專區
  10. 醫院爆疥瘡群聚感染 聞癢色變的疥瘡怎治療和防護?
  11. 口唇ヘルペスとは?
  12. Can clothes and towels spread germs?
  13. 別共用毛巾、鞋襪、拖鞋 醫師:當心感染病毒疣
  14. 小心病從眼入!共用這2種物品 容易惹來結膜炎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收藏
分享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