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

長照家屬看過來!政府提供的3種喘息服務,需要時就停下來喘口氣

康哲偉(知名雜誌副主編)
2024-12-18 08:00:00
37,404
收藏
分享
編按:長照悲歌的案件四起,近日新北市一名73歲男子,因長期照顧生活無法自理的68歲妻子而身心俱疲,竟將妻子從14樓住家窗戶丟下,婦人當場死亡,而男子也主動到派出所自首,自述因為沒辦法撐下去,才會做出這麼殘忍的事情,最後被依殺人罪送辦。

長照是許多人必經的人生關卡,尤其是在高齡化社會下,老老照顧的狀況越來越多,許多照顧者無法調適,導致走向玉石俱焚的悲慘結局,如果你也因為長照問題而備感煎熬,不妨利用政府提供的照顧者支持服務,減輕無形中累積的壓力。

根據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簡稱家總)調查,從被照顧者輕、中度依賴程度,逐漸進入到重度、完全臥床階段,照顧者將自「混亂期」「適應期」「穩定期」進入「下一次病情變化期」的循環,一段照顧歷程平均九.九年,但也有長達三十多年的案例,若家中有長輩需要照顧,可預見的未來將如長泳般,也似一場看不到盡頭的馬拉松,因此,面對長期抗戰,需有聰明的對策及方法。

請勿設定超過兩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三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五組超連結

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有需求書沒有需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超級連結!!!!!!!!!!!!!!!!!!!!!!!!!!!

測試資料請你複製URLhttps://media-sit.h2u.io/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02115603540545085401360436563530 超連結

 

 

衛生福利部長期照顧司及家總特別提出了「長照平安五守則」:

一、備好「照顧救生圈」,找神隊友幫忙


家庭照顧者有照顧上的疑問或是不知如何尋找資源,只要一通電話,撥打「一九六六長照專線」,從照顧管理專員、A個管、B服務提供單位、C據點、家照據點、失智據點所建構的支持網絡,就像「照顧救生圈」,即使有突發狀況導致經濟困難須急難救助等問題,政府也有社安網等其他資源,希望照顧者勇於求助。

二、找到照顧替手


鼓勵家庭妥善運用政府長照資源,同時推動家庭內照顧溝通與協議,找到照顧替手,做好照顧安排與時間管理,成為聰明照顧者。

三、有人聽你訴苦


專為家庭照顧者設置的「家庭照顧者關懷專線0800-507272」(台語:有您真好真好),提供線上會談服務與協助,聆聽您照顧上的大小事。

四、每天至少十五分鐘留給自己,做喜歡的事


每天留給自己十五分鐘的時間與空間,不論是運動、聆聽音樂、冥想、書寫、散步等,傾聽自己的聲音,找回簡單的平靜與快樂。


五、訂定安心交接計畫


家庭照顧者總是擔心被照顧者沒人照顧,鼓勵善用政府資源安排替手,練習做好照顧交接計畫、學習放手,找回自己的人生。

照顧長輩總覺得挫折感好重?下一頁教你靠4個心態輕鬆面對長照問題


有正確的心態才能輕鬆自在



照顧長輩的過程中,人人都可能犯錯及遭受挫折,要能善盡孝道又能圓滿度過,靠的不是完人或英雄,而是在於我們是否抱持以下正確的心態,才能伴隨老人家走得順利與長久:

一、勇於表達與求助


有些照顧者礙於面子,又不知如何利用外界資源,一味把苦痛往肚裡吞,一旦到了忍受極限,常會因情緒崩潰,發生一些始料未及的悲劇。因此,不要放棄任何可以傾訴的管道,無論跟家人、朋友、志工、宗教或社會團體,甚或被照顧的長輩,都要適時訴說心中感受,勇敢提出需求與尋求支持,才能維持心理的平衡。

二、降低過去生活的標準


當長輩需要被照顧,意味家中的步調就不可能如從前一般,所以,照顧者應與長輩以及家人取得共識,就是一切得降低標準,重新調整生活重心與習慣,唯有與現實做某種程度的妥協,尋求大家的協助與諒解,生活才會變得輕鬆愉快。

三、設定合理的目標及期待


許多照顧者為了安慰老人家,常會說:「你很快就會好起來」或乾脆避談疾病相關訊息,但日子一久,失望與被欺騙的情緒反而會讓彼此更受傷。因此,照顧者在設定照顧目標時,應該要讓病患分階段了解可達成的部分,並認清自己能力的限度,訂出彼此都能接受的目標,以減少不必要的爭執。

四、充分認識疾病,盡力就好


由於老化是不可逆的,在照顧上千萬別存有太高期望,特別是一些特殊疾病如失智症,除了無法治癒,其症狀更容易讓人抓狂,若照顧者能不執著在長輩如何「變好」,而是充分理解可能的症狀後,充實專業知識與技巧,協助其「減緩」失控的行為,才能真正擺脫得失心,助人又助己。

每天都費盡心思在長輩身上,也別忘了照顧自己!下一頁告訴你如何尋找紓壓喘息的空間


一定要有紓壓喘息的活動



「好累、好苦」是所有照顧者共同的心聲,面對失能或失智的長輩,整天心力都放在病人身上,一點風吹草動就得忙翻天,一天二十四小時、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永無止息的值勤,對精神與體力都是極大的挑戰。因此,不論是新手還是資深的照顧者,尋找屬於自己的喘息活動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平日不妨與家人分擔照顧的責任,或是利用政府提供的喘息服務:

一、居家喘息


藉由受過訓練之照顧服務員至個案家中,提供個案身體照顧服務,包含協助如廁、沐浴、穿換衣服、口腔清潔、進食、服藥、翻身、拍背、簡單被動式肢體關節活動、上下床、陪同運動、協助使用日常生活輔助器具及其他服務。

二、機構喘息


個案至住宿式長照機構接受短暫照顧、停留,由機構工作人員提供二十四小時之照顧,服務內容包含護理照護、協助沐浴、進食、服藥、活動安排及相關服務。

三、社區喘息


個案白天至日間照顧中心/巷弄長照站或於夜間至小規模多機能服務中心,依地點提供之服務,接受照顧、停留,包含護理照護(日間照顧中心)、協助沐浴(日間照顧中心、小規模多機能服務中心)、進食、服藥、活動安排及相關服務。

無論是到府服務或暫時送到機構照顧,在一天之中,可以挪出一小段時間做自己的事,即使只是睡個兩小時的午覺、散步,運動,或聽聽音樂、喝自己喜歡的飲料、看場期待很久的電影,甚至到菜市場買東西串門子,只要是自己喜歡且能真正放鬆的方式,都是很好的休息方法。

另外,多練習一些放鬆技巧,例如「腹式呼吸法」「漸進式肌肉放鬆法」「韓瑞克森放鬆法」「靜坐法」「冥想法」或「生理回饋法」,這些常用的放鬆技巧,不僅能讓自己快速擺脫緊張焦慮,減少壓力對身體健康的影響,還能帶來正向的能量,提高自己遭遇挫折時的彈性。

喘息服務

尋找支持團體



在歐美國家,為幫助病友及家屬正確面對各種困難與心理壓力,大多會透過成立支持團體,由有類似病症或照護問題的病友或家屬組成,以心理學的「支持療法」為基礎,透過相互支持與鼓勵,資訊與經驗的交流與分享,找出更多保健或照護的方法與資源,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促進病患身心康復。

許多醫療機構或是民間團體均有開辦所謂的「病友與家屬支持團體」,例如糖尿病、失智症等各種慢性病或鼻咽癌、乳癌等癌症病友支持團體,以及長期照護專業協會、各縣市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也都有類似的團體。主要照顧者選擇適合的家屬支持團體,處於與自己有相同遭遇的人群中時,會發現原來自己並不孤單,甚至與他人相比,自己的問題還是「小巫見大巫」,並沒有那麼嚴重。

尤其,家屬支持團體皆會有一個資深的領導者,帶領並引導成員分享常見問題、疾病知識、照顧方法以及自我紓解之道,加上團體成員們因處境相似,多會有一種患難與共的同理心,常會彼此共享資源與打氣,一起結伴就醫或遊玩,讓照顧者能有更多的支援與成長,藉此小團體的互助連結,照顧者有了新的社交生活圈,也較能以正向態度面對照護壓力,獲得更多同儕支持與情感慰藉,增進照護的樂趣。

本文摘自《當爸媽過了65歲:你一定要知道的醫療、長照、財務、法律知識》/康哲偉(知名雜誌副主編)/先覺出版社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關鍵字:
收藏
分享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