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安健康/陳逸朴(小資YP)】如果你的儲蓄率只有5%,想達到100%的所得替代率,你需要花上57.4年的時間。以一位24歲、剛出社會的年輕人來說,就必須要工作到81歲才能退休,看到這邊,我想大部分讀者可能就開始萌生退意了。
不過,假設你30歲成家立業,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家庭儲蓄率,一般家庭收入扣除養育小孩的費用、食宿以及其他雜項支出,平均是20%左右。20%的儲蓄率情況下,如果想維持100%的所得替代率,則需要35.8年,預期退休年齡正好就是法定的65歲左右。(編輯推薦:勞保、勞退會是65歲後的「救命錢」?拒當下流老人!3步驟盤點確保退休錢夠花)
雖然退休年紀看起來好像沒問題,但事實上,大多數民眾在屆臨退休之際,依然沒有足夠的退休金可以支應生活。衛福部106年的老人狀況調查報告顯示,有超過兩成55歲以上民眾,會覺得生活費不敷使用或生活相當困難。
不過,假設你30歲成家立業,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家庭儲蓄率,一般家庭收入扣除養育小孩的費用、食宿以及其他雜項支出,平均是20%左右。20%的儲蓄率情況下,如果想維持100%的所得替代率,則需要35.8年,預期退休年齡正好就是法定的65歲左右。(編輯推薦:勞保、勞退會是65歲後的「救命錢」?拒當下流老人!3步驟盤點確保退休錢夠花)
雖然退休年紀看起來好像沒問題,但事實上,大多數民眾在屆臨退休之際,依然沒有足夠的退休金可以支應生活。衛福部106年的老人狀況調查報告顯示,有超過兩成55歲以上民眾,會覺得生活費不敷使用或生活相當困難。
請勿設定超過兩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三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五組超連結
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有需求書沒有需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超級連結!!!!!!!!!!!!!!!!!!!!!!!!!!!
測試資料請你複製URLhttps://media-sit.h2u.io/
但只要透過儲蓄加上指數化投資,你就能擁有合理的期待,在退休時擁有如你預期的退休生活。
而如果你想提早退休的時間點,從之前的複利方程式中,可以得知:在減少雪球滾動時間的情況下,只要讓更多的本金藉由複利成長─—提高儲蓄率,增加可投資金額─就能做得到。
即使你在30歲才開始儲蓄與指數化投資,但如果能夠將儲蓄率提高至40%,則你在56歲就能達成退休甜蜜點,這比普通儲蓄率(20%)的一般人退休年齡65歲提早了9年之多!這正是增加可投資金額所帶來的威力。
這也說明了:不論你幾歲開始規劃退休金,只要設法提高儲蓄率,透過指數化投資獲取市場報酬,你將有很高的機會可以達到財務獨立。而比起關注未來市場的諸多不確定性,我們更應該於專注提高本業收入、掌控支出,同時被動指數化投資,財務目標自然水到渠成。(編輯推薦:存多少錢夠你退休?「4%法則」維持50年穩定現金流,財務自由買回自己人生)
我們回過頭思考一下關乎退休生活水平的所得替代率吧。如果你是一位目前正在累積資產道路上的投資人,你現在每個月的收入並非100%都拿來支出,對吧?不管是儲蓄率是5%或20%的投資人,都不會將所得100%拿去支出,這樣才有盈餘可以儲蓄投資。
這就代表:所得替代率100%的退休生活水平,將會優於你現在累積資產時的生活水平。換句話說,如果想維持現在的生活水平,你並不需要追求100%的所得替代率。
舉例而言,一位月收入4萬元的小資族,現有的儲蓄率為30%。這代表他在透過工作獲得收入的階段,每個月會拿12,000元進行指數化投資,28,000元作為支出。
假如他對於目前的生活感到滿意,也想在退休時擁有相同的生活支出水平,只要將所得替代率設定在70%(28000/40000=0.7=70%)即可。
一旦將退休目標的所得替代率從100%降至70%,在同樣的預期報酬率下,便可以將工作賺取主動收入的時間從29年縮短至25年,足足減少了4年的工作時間。(見下表)

在工作累積資產階段擁有越高的儲蓄率,一方面可以讓更多資金投入市場獲取報酬,另一方面則是能在維持相同生活水平的情況下,讓所設定的所得替代率更低,縮短達成目標的時間。這也是為何有些FIRE一族能夠在50歲、甚至40歲前就達到目標,最重要的關鍵就是設法提升儲蓄率、加以投資,讓財富的雪球加速滾動。
因此,假如你的目標是在50歲前達到財務獨立,賺到更多的自由、提早過你想要過的生活,以一位剛出社會24歲的社會新鮮人來說,在採用指數化投資預期年化報酬率6%+4%法則當作提領率的前提下,需要做的事就只有將每月所得的30%投入於全球的股債配置。(編輯推薦:ETF怎麼選?小心內扣費是侵蝕獲利的拖油瓶!想存夠退休金竟要多花10年)
換句話說,由於儲蓄率與收入高低無關,無論你的薪水是3萬元還是4萬元,只要每月將30%收入投入指數化投資,就有很高機會靠著資產的複利成長,在50歲時完成財務獨立的目標。這比65歲的退休年齡足足早了15年!(見下表)。

想提早財務獨立,可以提高儲蓄率、指數化投資,以及降低所得替代率來完成;但還有一件你不容忽視的事情!繼續看下一頁
想提早達成財務獨立的目標,除了可以靠提高儲蓄率、指數化投資,以及降低所得替代率來完成;但還有一件你不容忽視的事情,那就是工作所帶來的主動收入。你的主動收入其實擁有很強大的力量,可以讓我們的退休生活更加優渥。
同樣以24歲月收入4萬元的小資族,靠著儲蓄率30%可在50歲達成財務獨立為例。當他實現財務獨立後,便能在每個月不工作的情況下,靠著4%法則的提領,擁有28,000元的現金流使用。但假設他願意再工作1.8年,便能將每月的提領收入提升至32,000元,足足多了4,000元的收入;要是又再工作1.6年,每月的收入則又能提升至36,000元──每月持續獲得的主動收入,會默默增加退休時的收入,這正是它帶來的最大力量。
從這個例子你可以發現:持續從事工作所擁有的主動收入,可以讓我們邁向財務獨立後的生活水平變得更好。如果你沒有非得馬上停止工作的需求,那我認為擁有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除了可以實現成就感,還能在未來帶給你更優渥的退休生活,這也會是個很棒的決定。(編輯推薦:環遊世界100多天,4張台積電沒了!老總45歲樂退休:再選一次我也不換)
一般人會想要離開目前的工作崗位,或是想要追求財務獨立,多數的原因是出自於人們從事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或是為了生存所需,無法投入於自己所感興趣的事物。
但只要透過指數化投資達成財務獨立的目標,你就可以全心全力投注於你的熱情所在,或是毅然卸下勞力工作者的身分,邁向另一個階段的人生。
想要順利達成此目標,不外乎需要理解退休(財務獨立)之後的生活水平程度,也就是估算每月所需要的支出金額。如此一來,我們便能換算工作時期所需要的所得替代率,進而理解透過當前每月的儲蓄率與指數化投資,能讓我們減少多少投入勞力的時間;假使所需的時間超過預期,只要提升儲蓄率以及自身的價值,設法投入更多的資金進行指數化投資,就能夠加速目標達成。
要實現退休或是財務獨立的目標,取決於你是否能在一定時間內累積足夠資產;一旦你越早發現人生的終極財務課題,你就能更輕鬆地完成這件事情,因為時間正是年輕小資族們相對於他人擁有的最大財務優勢。
總歸來說,無論你想要的退休生活是每月3萬元還是5萬元的收入,將工作時期的儲蓄投入指數化投資,透過資產配置累積資產,就是最正確的做法。
本文摘自《一年投資5分鐘》/陳逸朴(小資YP)/遠流出版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而如果你想提早退休的時間點,從之前的複利方程式中,可以得知:在減少雪球滾動時間的情況下,只要讓更多的本金藉由複利成長─—提高儲蓄率,增加可投資金額─就能做得到。
即使你在30歲才開始儲蓄與指數化投資,但如果能夠將儲蓄率提高至40%,則你在56歲就能達成退休甜蜜點,這比普通儲蓄率(20%)的一般人退休年齡65歲提早了9年之多!這正是增加可投資金額所帶來的威力。
這也說明了:不論你幾歲開始規劃退休金,只要設法提高儲蓄率,透過指數化投資獲取市場報酬,你將有很高的機會可以達到財務獨立。而比起關注未來市場的諸多不確定性,我們更應該於專注提高本業收入、掌控支出,同時被動指數化投資,財務目標自然水到渠成。(編輯推薦:存多少錢夠你退休?「4%法則」維持50年穩定現金流,財務自由買回自己人生)
在50歲前達成70%的所得替代率
我們回過頭思考一下關乎退休生活水平的所得替代率吧。如果你是一位目前正在累積資產道路上的投資人,你現在每個月的收入並非100%都拿來支出,對吧?不管是儲蓄率是5%或20%的投資人,都不會將所得100%拿去支出,這樣才有盈餘可以儲蓄投資。
這就代表:所得替代率100%的退休生活水平,將會優於你現在累積資產時的生活水平。換句話說,如果想維持現在的生活水平,你並不需要追求100%的所得替代率。
舉例而言,一位月收入4萬元的小資族,現有的儲蓄率為30%。這代表他在透過工作獲得收入的階段,每個月會拿12,000元進行指數化投資,28,000元作為支出。
假如他對於目前的生活感到滿意,也想在退休時擁有相同的生活支出水平,只要將所得替代率設定在70%(28000/40000=0.7=70%)即可。
一旦將退休目標的所得替代率從100%降至70%,在同樣的預期報酬率下,便可以將工作賺取主動收入的時間從29年縮短至25年,足足減少了4年的工作時間。(見下表)

在工作累積資產階段擁有越高的儲蓄率,一方面可以讓更多資金投入市場獲取報酬,另一方面則是能在維持相同生活水平的情況下,讓所設定的所得替代率更低,縮短達成目標的時間。這也是為何有些FIRE一族能夠在50歲、甚至40歲前就達到目標,最重要的關鍵就是設法提升儲蓄率、加以投資,讓財富的雪球加速滾動。
因此,假如你的目標是在50歲前達到財務獨立,賺到更多的自由、提早過你想要過的生活,以一位剛出社會24歲的社會新鮮人來說,在採用指數化投資預期年化報酬率6%+4%法則當作提領率的前提下,需要做的事就只有將每月所得的30%投入於全球的股債配置。(編輯推薦:ETF怎麼選?小心內扣費是侵蝕獲利的拖油瓶!想存夠退休金竟要多花10年)
換句話說,由於儲蓄率與收入高低無關,無論你的薪水是3萬元還是4萬元,只要每月將30%收入投入指數化投資,就有很高機會靠著資產的複利成長,在50歲時完成財務獨立的目標。這比65歲的退休年齡足足早了15年!(見下表)。

想提早財務獨立,可以提高儲蓄率、指數化投資,以及降低所得替代率來完成;但還有一件你不容忽視的事情!繼續看下一頁
主動收入為你帶來更優渥的生活
想提早達成財務獨立的目標,除了可以靠提高儲蓄率、指數化投資,以及降低所得替代率來完成;但還有一件你不容忽視的事情,那就是工作所帶來的主動收入。你的主動收入其實擁有很強大的力量,可以讓我們的退休生活更加優渥。
同樣以24歲月收入4萬元的小資族,靠著儲蓄率30%可在50歲達成財務獨立為例。當他實現財務獨立後,便能在每個月不工作的情況下,靠著4%法則的提領,擁有28,000元的現金流使用。但假設他願意再工作1.8年,便能將每月的提領收入提升至32,000元,足足多了4,000元的收入;要是又再工作1.6年,每月的收入則又能提升至36,000元──每月持續獲得的主動收入,會默默增加退休時的收入,這正是它帶來的最大力量。
從這個例子你可以發現:持續從事工作所擁有的主動收入,可以讓我們邁向財務獨立後的生活水平變得更好。如果你沒有非得馬上停止工作的需求,那我認為擁有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除了可以實現成就感,還能在未來帶給你更優渥的退休生活,這也會是個很棒的決定。(編輯推薦:環遊世界100多天,4張台積電沒了!老總45歲樂退休:再選一次我也不換)
達成退休或財務獨立要多久?
一般人會想要離開目前的工作崗位,或是想要追求財務獨立,多數的原因是出自於人們從事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或是為了生存所需,無法投入於自己所感興趣的事物。
但只要透過指數化投資達成財務獨立的目標,你就可以全心全力投注於你的熱情所在,或是毅然卸下勞力工作者的身分,邁向另一個階段的人生。
想要順利達成此目標,不外乎需要理解退休(財務獨立)之後的生活水平程度,也就是估算每月所需要的支出金額。如此一來,我們便能換算工作時期所需要的所得替代率,進而理解透過當前每月的儲蓄率與指數化投資,能讓我們減少多少投入勞力的時間;假使所需的時間超過預期,只要提升儲蓄率以及自身的價值,設法投入更多的資金進行指數化投資,就能夠加速目標達成。
要實現退休或是財務獨立的目標,取決於你是否能在一定時間內累積足夠資產;一旦你越早發現人生的終極財務課題,你就能更輕鬆地完成這件事情,因為時間正是年輕小資族們相對於他人擁有的最大財務優勢。
總歸來說,無論你想要的退休生活是每月3萬元還是5萬元的收入,將工作時期的儲蓄投入指數化投資,透過資產配置累積資產,就是最正確的做法。
本文摘自《一年投資5分鐘》/陳逸朴(小資YP)/遠流出版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