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安健康/臻觀中醫】
所謂三伏貼就是三伏天(即初伏天、中伏天、末伏天,初伏天為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第四個庚日為中伏天,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天),這三天裡,在我們背部一些治療哮喘的穴位上,貼上化痰定喘的中藥,以減緩氣喘的發作,每年於每伏天各貼一次療程,連續貼三年,對於長年受呼吸道疾病所苦的病患,就能有所改善。
三伏天是肺經氣血運行最旺盛的時刻,這時候在俞穴上敷以辛溫發散之中藥,可達到祛除寒邪、宣通經絡、補益人體正氣的功效,而且又讓季節溫度與藥物相輔相成,達到冬病夏治的預防目的。
何謂三伏天?有何功效?
所謂三伏貼就是三伏天(即初伏天、中伏天、末伏天,初伏天為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第四個庚日為中伏天,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天),這三天裡,在我們背部一些治療哮喘的穴位上,貼上化痰定喘的中藥,以減緩氣喘的發作,每年於每伏天各貼一次療程,連續貼三年,對於長年受呼吸道疾病所苦的病患,就能有所改善。
三伏天是肺經氣血運行最旺盛的時刻,這時候在俞穴上敷以辛溫發散之中藥,可達到祛除寒邪、宣通經絡、補益人體正氣的功效,而且又讓季節溫度與藥物相輔相成,達到冬病夏治的預防目的。
請勿設定超過兩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三組超連結
請勿設定超過五組超連結
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有需求書沒有需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求書沒有需求書有需超級連結!!!!!!!!!!!!!!!!!!!!!!!!!!!
測試資料請你複製URLhttps://media-sit.h2u.io/
何謂三伏貼?
由於氣喘、過敏性鼻炎等病在肺(呼吸系統),配合五行屬金,故於夏至後的炎熱季節,選擇屬金之「庚」日或「辛」,每隔十日,連續三次於特定穴位一些辛溫、溫陽、逐痰、祛寒的中藥進行穴位伏貼,經由經絡氣血直達病處,達到扶正祛血的效果。所謂「冬病夏治」在夏季治療秋冬易發之呼吸系統疾病,可達到最好的效果。研究報導指出,依此法連續三年,對氣喘及過敏性鼻炎的療效非常好。

哪些人適用三伏貼呢?
主要是過敏體質兒童,包括氣喘、過敏性鼻炎及異位性皮膚炎,還有反覆上呼吸道感染的小朋友也適合。成人哮喘、老人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等疾病,也都可以經由此法來改善症狀。
夏季三伏貼,可預防哪些疾病
據統計,連續採用三年的三伏貼,對疾病的預防效果最好,包括哮喘、過敏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氣管過敏、腸胃不適、咳嗽以及體虛常感冒、關節痛、腰痛、寒濕體質等,都可以接受三伏貼治療。由於三伏貼是屬於輔助治療,若再配合服用中醫師調配中藥,更可以改善體質。
【適應症】
- 過敏體質者(氣喘、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等)
- 成人哮喘、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
- 體虛者(反覆感冒、久咳、腹瀉、胃脹及虛寒性胃痛)
- 反覆上呼吸道易感染者
- 婦科疾病(經痛、白帶、體質偏寒性者)
- 免疫功能低下、虛弱胃寒、怕冷者

治療方式簡介:三伏貼乃是將白芥子、細辛、乾薑、甘遂等藥材用薑汁調敷,敷貼於大俞、定喘、肺俞、風門、厥陰俞等穴位。於三伏天這三天來門診各貼藥一次。接受穴位敷貼治療的患者,每次敷貼時間為2~3小時,在敷貼時皮膚會有搔癢及燒灼感等副作用、至於孕婦、嚴重心肺功能不足、短時間敷貼即會大量起泡者,及發燒和咽喉發炎者,並不適合此法。
除了三伏天穴位敷貼治療外,患者也應該依據病情及體質狀況配合中藥治療,才能更徹底改善病情。
下一頁了解取穴位置與資格限制,這4種人都不適合!下一頁還有2019年三伏貼最佳時間表喔!

【108年敷貼時間】
- 初伏-7/11(四)~7/13(六)(夏至後第三個庚日)
- 中伏-7/20(六)~7/23(二)(夏至後第四個庚日)
- 末伏-8/10(六)~8/12(一)(立秋後第一個庚日)
※至8月底均屬效佳期※
為期40天的長夏暑邪對抗,你準備好了嗎?7月中下旬至8月底間,每一伏期間內任一天皆可進行貼灸治療喔!
【資格限制】
- 二歲以下不適合
- 發燒、發炎不適合
- 孕婦不適合
- 糖尿病、背部有傷口不適合
孕婦、嬰兒要禁止,中暑也要避免
由於藥材具活血通絡功效,孕婦必須禁止,嬰兒也要避免,原則上會建議3歲以上已經會明確表達的小朋友比較適合三伏貼,主要擔心太小小孩皮膚太嫩,有灼傷的疑慮,小孩接受治療時,敷貼的時間可以縮短。
此外、當天有中暑、感冒、肺部感染、發燒、咽喉發炎、皮膚破損、過去敷貼曾有皮膚過敏,以及嚴重心肺功能不足者也要禁止,而糖尿病患背部有傷口者也最好避免。治療當天要禁食寒涼生冷和辛辣食物,貼藥後應避免擠壓,局部皮膚可能會有灼熱、發紅或起水泡等,屬於正常現象,可塗抹紫雲膏或抗過敏軟膏以減輕刺激,假如特別灼痛可隨時揭掉,以免灼傷皮膚,敷貼過程若出現水泡,要避免抓破造成感染。
【敷貼後注意事項】
- 一般來說,成人每次貼2-3小時,兒童貼0.5~1小時,因個人膚質不同;如果皮膚出現微熱、搔癢、微刺的局部感覺,此屬於正常反應,此時可輕拍敷貼部位,減輕不適感。
- 穴位敷貼後因辛溫藥材發揮作用,如局部有明顯灼熱感或紅、癢情形,這是藥物對穴道刺激的正常現象。則可提早除去藥布及藥物,並乾淨的棉棒沾濕拭淨皮膚。不必太過擔心。
- 剛取下藥餅時,皮膚通常會局部發紅稍有灼熱感,建議1小時後,再進行沐浴等活動。
- 貼藥期間避免激烈運動,以免出汗使藥布脫落。且不宜游泳。
- 敷貼時若有口乾及頻尿的現象,請多喝水;敷貼期間飲食宜清淡,請勿飲冰水、生冷瓜果,也要避免一些容易過敏的食材、刺激性食物及忌菸酒。
在療程中可以單用穴道敷貼藥,也可配合服用中藥雙管齊下治療。過敏性疾病的治療目標是減少發作,將對健康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治療之外,也要保持規律的運動習慣,同時儘量避免過敏原和冷空氣的刺激,如此才能獲得較好的療效。
作者簡介:臻觀中醫與澄觀中醫擁有經驗豐富的中醫師陣容,中醫內科、婦兒科、皮膚科 、過敏體質調理及埋線減重、抗衰老調理都累積有相當豐富的經驗。 臻觀/澄觀中醫診所粉絲專頁、 澄觀中醫診所-台中分院粉絲專頁、 臻觀/澄觀中醫診所網站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